踮起脚尖更接近阳光

2015-05-30 10:48邵路燕
师道 2015年8期
关键词:旷达黄州苏轼

邵路燕

时光从身边悄悄溜走,记得开学时那一个个充满阳光的笑脸还在我眼前晃呀晃,今天他们已经安静地坐在考场里奋笔疾书,空荡荡的办公室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我知道,随着暑期的到来,这种状态会持续很长时间,干脆就到学校的毓秀园走走,细想如何度过一个充实而有趣的假期。

去年此时,刚刚结束了优质课比赛,我正沉醉于自己的“精彩发挥”中,耳畔仿佛还能听见学生天籁般的朗读声。我想象着成绩公布时的情景,憧憬着教师之路的美好未来。然而,学校官网公布的结果让我眼前一片黯淡,一个令我大失所望的名次告诉我,自己远没有想象中优秀。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当时的心情,是沮丧?是痛苦?抑或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质疑?我不愿在学生面前呈现一张苦脸,个中滋味只能在心中体味,就这样度过了那个学期的最后二十天。

暑假如期而至,生活没有了规律,节奏也慢了下了来,很多老师都在享受这缓缓的时光,而我,却在清闲中无所适从。失去了信心,失去了方向,虚度时光在所难免。从前,我告诉自己,假期正是静下心来读读书,为自己充电的好时光,可现在看来有什么用?认真读书,钻研课题,到头来反而让自己陷于“耻辱感”之中。越想越觉得委屈,我将案头的书一本一本整理收拾好,打算从此束之高阁,也许是发泄,也许是失望……但当我看到《旷世奇人苏东坡》时,我停住了。语文老师即使不熟悉苏轼的人生经历,至少也略知一二。当这位后人喻为“旷世奇才”的苏东坡一再被贬谪,饱尝人世忧患时,真的有那么旷达、乐观吗?我试图走进书中,不为别的,就为找到些悲凉与痛苦,推翻世人所推崇的旷达人生。

我倚在沙发上,心情渐渐平复下来,安静地看文字向我讲述苏东坡的故事。“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谪居黄州,尽管生活困顿,可他竟在黄州城之东的山麓上,开辟了一片田地,亲自下地耕作,还为这片土地取名“东坡”。三年后,也是在七月,苏轼游览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万里长江滚滚东去,猛浪汹涌澎湃,他看壮美河山,羡古代英杰,叹今朝境况。他也感伤,词中不是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吗?可这仅仅是一时的伤感,从怀古到伤己,笔锋一转,“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他自叹“人生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那些许的感伤,怎能掩盖他胸中的豪迈气概?那被贬黄州的痛苦在容纳万物的心胸面前显得那么渺小,他敞开豁达的心胸接受生活中一切苦难!读罢,我那失落之感竟也随着“江水”“清风”“明月”而去。语文老师想必都读过苏轼贬谪黄州时的另一篇佳作《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此时的苏轼谪居黄州已经四年,仕途受阻,前路一片渺茫,他却在深夜心血来潮之际,欣然起行,约友人共赏明月,如此闲适、旷达的心境,不由得令人钦敬!他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读此句,我顿感天地似乎开阔了许多,心灵的纷扰也被一洗而净,纠结多日的优质课比赛不知不觉中已然放下。我不禁哑然失笑,自我嘲讽:一节优质课比赛,影响其效果的因素很多,以此为依据断定自己教学水平太差,未免有些庸人自扰。而如此焦灼地在意一次比赛的成绩,胸怀、视野显然都过于狭隘了。

当我放下书本,留心生活时,蓦然发现:家中那盆叶色枯黄的吊兰,也因几日前我无意中倒了一杯茶而焕发了生机。它吸收了水分,正朝着阳光生长。我想,我的暑假生活也可以情趣盎然呀!读读书,浇浇花,愉悦身心。美哉!美哉!我马上出发去市场买花,自己千挑万选,从生命力旺盛的绿萝和芦荟养起。当我和爱人把这些花运到楼下时,平时乖巧的儿子也活跃起来,忙活着帮我往楼上搬花,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我打算把书的后半部分读完,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我继续读下去。苏轼在黄州一待就是四年,之后,便步步高升。元祐年间,太后摄政,苏轼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此时的苏轼已接近一生仕途的顶峰,可在他眼中,集高职显位于一身,并不比普通人更快乐。他的一篇论“乐与苦”的短文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乐事可慕,苦事可畏,皆是未至时心尔。及苦乐既至,以身履之,求畏慕都初不可得,况既过之后,复有何物比之?寻声捕影,系风迩梦,此四者犹有仿佛也”。乐中无苦,或许是极致的人生;但苦中作乐,未尝不是人生的另一种幸福。苏轼宠辱不惊,坐看云卷云舒,能在乐中找乐,亦能在苦中寻乐。读到苏轼的自然与旷达,我为他的人格魅力所倾倒。

就这样我边读边思边悟,读完这本传记后,我又下载了许多关于苏轼的文章。读累的时候,我会把他的故事讲给儿子听。有一次,我告诉儿子:“苏轼下朝回家后,顶着大肚子问家人:‘肚子里装得什么呀?家人有说是墨水的,有说是学问的,侍妾王朝云却说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讲完后,我摸着儿子的大脑袋问:“儿子,你这大脑袋里装的是什么呀?”儿子天真地看着我,摇了摇头。“是浆糊!”我逗儿子说。没想到孩子也乐呵呵地说:“对呀!是浆糊!”我真是哭笑不得。儿子见我笑,觉得不妙,赶忙说:“妈妈脑袋里是浆糊。”看着可爱的儿子,一种幸福涌上心头。读苏轼,让我这个一本正经的人也幽默了一把,生活不正需要这样的情趣吗?

读书闲暇之时,我也会带着儿子一起拿着喷水壶给花浇水,那绿萝的叶子在我们的照料下绿得更亮了,那芦荟也长得更饱满了。最有趣的是,有一次我给花浇水,儿子低头看花,结果被喷了一脸,接着,儿子竟拿出他的水枪,冲着我跑来了,边喷水边喊:“我要给妈妈浇浇水,妈妈头上开红花。”于是,笑声便在我们家中荡漾开了。之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苏轼在人生的最低谷依然能够泰然任之,现在我懂了,处处是生活,生活处处好呀!

我不敢说我读懂了苏轼,我只知道,那个暑假我过得充实而快乐。开学后,校报更换主编,我当选了。在自己的努力下,工作渐渐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再后来,几篇小文在国家级和省级的报刊杂志发表。这不就是读书为我积累的财富吗?面对这小小的成绩,我或许不能像苏轼一样淡然处之,但不时还是会吟诵起他谪居黄州时所写的《定风波》中那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与苏轼的饱尝人生忧患相比,多数教师的人生只能算是波澜不惊,但“也无风雨也无晴”其实也可以作为我们共同的人生姿态,得意时不忘初心,失意时亦不自馁。

阳光透过藤萝的叶子,在长廊的长椅上跳着曼妙的舞,我踮起脚尖,仰起头,阳光洒在我的脸颊上,暖暖地!暑假将至,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呢?“阅读,就是精神上的一种越狱。”这个暑假,不如再读几本书吧!就读自己喜欢的人物传记。此时竟有几分激动,我能想象得出这个暑假与杜甫、李白、李清照在诗词人生中相遇的情景,似乎已经能感受到他们的温度,甚至听到他们心跳的声音……

(作者单位:山东德州市第九中学)

猜你喜欢
旷达黄州苏轼
多情最是黄州月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从善如流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旷达者
苏轼“吞并六菜”
旷达者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乐观旷达 进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