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抵教师心灵的培训

2015-05-30 00:17王红黄浩森
师道 2015年8期
关键词:培训老师课程

王红 黄浩森

几年前,我参加过一次学校管理干部的培训。到现在培训的内容几乎全都忘记了,但培训开头时导师提的一个问题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这个问题只有三个字,那就是“我是谁”。“我是谁”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实也是人类学上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记得当时学员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人说“我是某某某(姓名)”,有人说“我就是我”,还有人说“我是一名教师”,甚至有人说不出来到底“我是谁”。随后导师给出的参考答案让大家豁然开朗,他说,此刻站在讲台上,我就是一名培训导师;回到家里,我是孩子的父亲,是妻子的丈夫,是父母的儿子;而在社会上,我就是一个公民。这给我一个启示:每一个教师所扮演的角色都有多面性,每一个教师的人生都是丰富多彩的。

后来,我自己做了培训导师,负责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对“我是谁”这个问题就有了更深的思考:既然我们的老师在学校里、在家庭中和在社会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的教师培训就不应该仅仅是局限于师德和专业技能,更应该有教导我们老师如何做人和做事以及关于个人健康生活方面的培训,这可以概括为促进教师综合发展的"全人教育”培训。但现实却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老师们都功利地希望参加培训是学了就能用,直接的“拿来主义”。那些艺术素养、合作意识、阳光心态和健康理念等都离我们的老师越来越远。在一次对珠江三角洲腹地南海西樵18所中小学1258名公办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调研中,发现我们的教师平均年龄为39.7岁;教师们普遍感觉到自己很难像前一个时期那样快速成长,相反,由于工作内容和范围长期没有太大变化,教师感觉到自己很多事情都是在重复;能保持中等以上的教学效果,但即使再努力,也好不到哪里去,一部分教师开始感到工作疲惫。我们还发现参加工作15年前后的老师普遍处于职业发展的高原时期,他们最不缺少的就是专业知识,缺的反而是对职业追求持久的热爱和永续的进取心。正如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指出:“专业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因此,我们要培养出大气灵性的教师,就不能仅仅关注教师们的专业技能,更应关注教师的文化素养、身心素质和精神潜质等全方位发展的综合素质。

2009年7月,我们开始尝试推行并实践这样一种"全人培训"的理念,坚持"跳出培训看培训,站在远处看培训,站在高处看培训"。为此,我们成立了《教师的幸福成长和专业发展》研究项目,在参考全人教育UIC课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一个简单而有实效的培训学习模型来帮助教师发展。UIC课程是WPEO(全人教育办公室)在体验式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全人教育课程,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性格,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就是将这种理念移植到教师培训之中,并依据教师的需求和我们培训基地的环境,创造性地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全人培训”模式——基于团队激励的教师综合发展模式。我们的核心课程由两部分组成:专业领域的培训和通识领域的培训。其中,专业学科领域主要通过“三人行教育论坛”的方式来实施,而通识领域则通过团队体验活动的形式来落实。下面,本文就通识领域的培训做一简单的介绍。

一、团队激励:让机制激活教师心灵

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合作学习,这是对新时期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新要求,其实也是一种行为价值观的渗透。要开展合作学习,声音喊得很响亮,但在现实中却落实得不怎样。我觉得关键是我们教师本身对合作学习没有真切的体验,对合作文化没有深切的体会,对合作精神更是缺乏发自心底的认同。基于此,我们策划的教师“全人培训”就从合作学习开始,并在合作中引入竞争的激励机制。

在实践中,我们将全体的教师学员随机分成四个小组,每组7-8位;每组设立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设计自己的团队名称、队徽、队呼;我们还设定《培训公约》,约定培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每次活动中某一小组成员主动参与可以为本组获得相应加分,培训结束时每组根据表现评选一位优秀学员,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另外,每期培训结束时还根据小组得分高低在四个小组中评出一个优秀团队,该小组的每位队员可以获得一本图书奖励。这样,我们就将参与培训的教师以及他们所属的团队都纳入到竞争的状态之中,而这种竞争又必需在合作中完成。这样,我们改变了以往培训时注重口头说教的方式,而变成一种“浸入式”的参与体验。这就应了那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印象不深,只有亲自体验了的才刻骨铭心”。我们就是要让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样洋溢着合作文化的培训体验之中!

我们说,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只有好的心态和坏的心态;好的机制会把坏的心态变好,坏的机制也会把好的心态变坏。实践告诉我们:团队激励的竞争机制能让老师更主动去付出。假如团队里的每个老师都付出1.01,那么整体的质量就会越来越好;反之,如果团队里每个老师只付出0.99,则整体上就会越来越差。我们的培训就是要让团队里的每一位教师都发挥1.01的能量,从而激发教师心灵远游,焕发个人潜能,带动整体培训效率的提升!

团队的组建和机制的激励给老师们上了关于合作共赢的生动一课!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从中获得了一些终身受益、永恒不变的教育理念——与人合作,真诚付出,在自我努力中发展团队,在团队合作中成就自我!我们认为,这就是“全人教育”培训的核心要义之一!这种团队激励的核心理念会让老师们的心灵受到合作文化的碰撞,同时启迪老师们:机制正是保障团队活力和高效运作的根本。大而言之,这样的培训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更多的是心灵的冲击而带来行为的改善!我们的老师通过自己参加合作学习的真实体验,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就会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要求,并在对比中发现合作学习的规律,从而找到更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并进行适合学生、班级环境和课程评价的改革,从而带来教育教学效率上的真正改善。而这正是我们开展“全人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培训,让机制激活教师心灵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音乐欣赏:让艺术滋润教师心灵

我常常在想:学生在学校上学时安排有音乐课程,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熏陶学生的高尚人格和审美情操。都说音乐有助于安抚人类的灵魂,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情的活动,那么音乐也应该是伴随人的一生,而不仅仅是阶段性的!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我们很多教师平时都有听音乐的习惯,大家对音乐有着热烈的爱好和自发的需求。于是,我们在想:老师参加继续教育时培训的课程里是否应该有音乐课呢?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教育培训基地在组织“全人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培训时,就专门开发了音乐欣赏课程,并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采取了欣赏体验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此举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欢迎。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安排的音乐欣赏课程首先是培训导师的个人才艺展演,我们称之为“先声夺人”,就是由教师演奏萨克斯,现场给在座的老师做精彩的展示。当甜美、迷人的萨克斯旋律响起,老师们闭上眼睛,暂时从固化的学习思维状态里跳出来,进入美妙的音乐中去,这样可以很好地打开教师的心灵之门。接下来,我们安排了“听旋律讲歌名”的活动。活动就是让老师听一些经典老歌的旋律,然后说出其名字,每一组限时5分钟内完成,答对的有鼓励,答错的小组内的成员可以一起帮忙,如果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不能回答,还可以申请其他小组的援助。最后还安排励志音乐体验的环节,让参与培训的老师观看手语音乐MTV,再由培训导师带领大家随着旋律进行模仿体验,让老师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抚慰。在这样的氛围里,老师们的学习心情极度放松,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思维的大门也随之打开。更为重要的是,老师们不再普遍认为培训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原来培训可以这么享受!

有研究表明:音乐可以改善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性,使人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人创造性的发展。而我们创设的这种音乐欣赏的培训的重要价值在于:打破了传统培训中教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形而下的思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系统全面的素养补充,给教师们在这个功利时代一些形而上的文化关怀。因为音乐欣赏课程的设置使老师们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视野更加开阔,学习生涯更加多彩。在这里,老师们仿佛不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而是作为一个普通受教育者在接受艺术素养的熏陶。这就是“全人教育”理念下教师培训的另一个核心要义!

另外,音乐欣赏课程的价值也不仅仅是提升教师的艺术修养,而且对于改善教师心智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老师们一般对参与培训都带有着抵触的情绪,因为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的道理很好讲,一旦要求自己在工作后再像学生一样参与学习,声音就不怎样响亮了。由此,我们通过音乐体验来热身,可以破除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导师之间以及教师与环境之间的僵局,让老师们更好地参与到培训课程中来。实践证明,接受音乐欣赏课后,老师们对接下来参加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发言更有创意,收获也更加丰富。因为音乐让老师们的心灵变得更加柔软而舒展,对接下来参与的专业学习和自己日后的职业人生也更多了一份激情和投入!

三、体育拓展:让游戏涤荡教师心灵

我们的老师整天在学校里教导学生要健康成长,但却很少有人来教我们的老师如何保障自己的健康发展;再加上现在的老师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但却很少有空闲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这直接导致很多教师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是未老先衰。由此,我想到我们的老师在参加继续教育时是不是也应该补上体育锻炼这一课呢?但单调的体育操练显然不适合成人教师学习,而需要寓教于乐并简单有效。正是基于此,我们在培训基地的课程里专门设置了体育游戏课程,目的是让老师“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三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把体育锻炼的理念渗透在简单实在的游戏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珠江三角洲特色的体育拓展活动。比如,在室内开展“旱地龙舟”游戏拓展和在户外开展“无敌风火轮”游戏拓展。所谓“旱地龙舟”游戏就是我们利用废弃的印刷有标语的横幅来作道具,模拟成一条龙舟;老师们分成四组,每组坐在一条废弃横幅的反面,大家用手抓住横幅边缘,随着培训导师的口号做出前俯后仰,左右摇摆等动作,模拟成在水中划龙舟的状态。培训游戏的最关键要领是要全组老师一起用手撑地,以腰力挪动横幅,并看哪个小组最先从教室的一边挪到另一边。整个过程既检验教师们的团队合作情况,也充满了智慧与力量的考验。而“无敌风火轮”则是在户外球场进行,老师们把废弃横幅前后连接组成一个车轮形状,并立体举起,每组几位老师站在里面,高举双手,手脚并用催动车轮前进,绕场一周。这考验的是老师们的合作与毅力。就这样,我们在培训过程中策划的游戏活动渗透了体育竞技意识,让老师们进行小组比赛,激励老师们主动参与,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有一位40多岁的老师在参加完体育拓展后动情地说:“参加这样的培训,让我感觉自己好像年轻了几岁!”

这样的体育游戏拓展课程,可以锻炼老师们的脑力,考验反映的敏捷性;又可以缓解现实社会给予我们老师的压力,让大家适当放松,缓解精神疲劳。当老师们都像孩子一样玩得不亦乐乎,相信我们的老师可以在笑声中暂时忘掉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并找回童年的感觉。这就是“全人教育”培训理念的重要价值观的反映。同时,体育游戏也带有着教育学上的积极意义,就是可以让我们的老师在游戏世界中找到另外一个“自我”,因为一些东西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得不到的而在游戏中却可以实现,从而让老师们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体育游戏让我们的老师重新体验了童年的感觉,起到了涤荡心灵,破除那些久已在成人世界里形成的思维定势,不再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学生,从而更有利于日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和学生们沟通交流。

四、心理调适:让阳光温暖教师心灵

当前,由于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不少教师都感觉压力很大。这些压力有来自职业竞争,有来自自身能力提升,也有来自社会家长等等。因为压力大,一些教师甚至出现了焦虑、压抑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就成为教师们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的“全人教育”培训也积极关注这个领域,着眼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推出了“心理调适与保健”课程,通过心理方面的培训引导,让老师们减轻压力,轻松工作,愉快生活。

我们的核心课程《阳光教师团体心理训练》主要是通过“心灵按摩”活动来引导教师通过冥想减压。我们录制了配上优美音乐的引导词,让老师们采取最舒服的方式静坐,跟随着引导词,臆想自己站在一个优美的环境里,有山有水,不远处树林里的鸟儿在鸣叫,天空一片晴朗,气候宜人。臆想天空飘来一片白云,飘到了头顶上方,白云化成一股清泉缓缓地往下流,从头顶的百会穴流进了身体里,一节一节往下流动,清洗身体上的压力、忧虑。清泉流经头部向下流动,头部放松;流经颈部,颈椎放松;流经两肩,两肩放松;清泉从两肩部向两手臂继续流动,流经手臂,手臂放松;流经两手手掌,手掌放松;清泉带着压力、忧虑从指尖全部排出体外,流入地下。清泉不断从百会穴流入体内,从头部、颈部向肩背部流动,背部放松;流经腰部,腰部放松;流至臀部、臀部放松;流经大腿,大腿放松;流经小腿,小腿放松;流至两脚脚掌,脚掌放松;清泉经脚指尖带着压力、忧虑从脚指尖全部排出体外,流入地下。清泉继续往下注入体内,经过脑髓、经过颈部骨髓、经过胸背脊椎骨髓,经过内脏器官;经过腰部脊椎骨髓,经过髋关节,经会阴穴,再到大腿骨髓、膑骨、小腿骨髓到脚掌骨髓。清泉一节一节地往下送,身体一节一节地不断放松,清泉把身体骨髓、内脏器官里的压力、忧虑经脚下的涌泉穴全部排出体外,流入地下。最后,教师们静坐5分钟结束本项培训体验。

经过冥想导引,教师们普遍反映似乎进入一种自由自在的轻松状态,以前的压力和抑郁有了一个解脱的突破口,这可谓是一趟心灵的修炼之旅。很多老师在培训结束后,纷纷要求复制培训音乐,自己带回家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后,整个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真正达到了让心理调适的培训课程温暖和净化教师心灵的效果!正如大家普遍认同的那样:只有老师阳光学生才会阳光,只有老师幸福学生才会幸福。《阳光教师团体心理训练》培训课程作为“全人教育”培训的核心理念之一,一直致力于让老师们在接受培训后能产生阳光黑子般的核裂变功能,就是让老师们在学校里面对孩子时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时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家长时有阳光般真诚的交流,面对教学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而在面对个人今后发展时产生阳光般不息的能量!而这也是教师培训的最高境界:帮助实现老师们作为一个健康的人去获得永续发展的不竭能量!

随着“全人教育”培训实践的深入推进,我对教师综合发展的感触也越来越深!今天,我们不提倡老师做春蚕,因为春蚕是丝尽而己亡;也不提倡老师做蜡烛,因为蜡烛是照亮别人却燃烧了自己。我们更希望老师是学生求学道路上的一个引路人,与学生一起携手成长!正如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所说的:“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俩的前方。”我想我们的老师要通过扮演好“旅伴”这个角色去影响和塑造学生,首先自己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素养和健康积极的行为方式。因此,基于教师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理念的培训就显得迫切而有意义了!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好玩而有意义、多样而常变化、换脑袋更讲实效”的发展原则,在教师培训中继续渗透“全人教育”的培训理念,本着为教师成长服务的意识,通过培训帮助老师们发展好今天,策划好明天,设计好后天,努力让教师们获得专业与人生的双丰收!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强师工程”一般课题《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以西樵教育培训基地为例》(批准号:2013YQJK04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广东佛山市南海区西樵教育培训基地)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培训老师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