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路上 行者的姿态

2015-05-30 10:48沈志强
师道 2015年8期
关键词:读书老师教师

沈志强

五谷酒肉只能喂养人的躯体,却不能滋养人的精神。汉代陈寿曾说:“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只有通过读书、受教育,人才能获得精神成长所需的营养。回看自己走过的读书路,我不禁感慨万千,深感读书的不易。

我的出生地是一个不大的山村,却有着一所令人羡慕的侨办学校,在小学、初中阶段,我们上学也就无需到镇里去了。宁静的乡村,纯朴的民风,孩子是乖巧的,但因年轻幼稚,意气用事,有时鬼迷心窍的恶作剧也会令人生厌。记得初二时,有同学提议比试胆量,与其他同学一样,我极力吹捧自己。为了证明自己,我预设“机关”。我们紧盯着,窃喜着……英语课林丽霞老师刚一推门,粉笔擦“嗖”的一声,忽从天降,不偏不倚正好砸到她的头上,也撒了她一身粉笔灰。我们当时流露出的那份高兴劲儿,就像渔夫发现了鱼儿上钩的那种得意。林老师气得连课也不上了,直奔校长室。之后,我免不了受到校长、班主任的严厉训斥,还有打扫教室的惩罚。

那天傍晚,我战战兢兢地回到家。家里的饭菜已经做好摆在桌上,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忙碌了一天的母亲坐在门口有说不出的倦容,却是少有的严肃。母亲一开口便问今日之事,我转过脸无语。恭候已久的母亲二话没说,猛地摘下我身上的书包,用力一甩,书本洒落满地。母亲从书包里掏出仅剩的一本书,当即撕裂到书脊,快成两截了。坚强的母亲这回流泪了。后来,还是她俯身捡拾地上的书本,还用透明胶纸把撕坏的书本一页页地黏好。

那天夜晚,母亲陪我去“负荆请罪”。可出乎我的意料,平常十分严厉的林老师很爽快地原谅了我,还亲切地摸摸我的头,说童心无邪,孩子不懂事,以后要好好读书。

母亲的明理与真诚,让我深刻自省;林老师的谅解与宽容,让我反悔不已。此时的母爱、师爱,更是一种圣爱,她们向我显示宽容是人性应有姿态,为我指示读书是明礼之道,拯救顽劣于青春年少之时。

在破旧的大宅院里,许多人家早已迁出,我家6人却还挤在一间房子,那屋顶早已漏光漏水。那时父亲是隔壁村的小学教师,也是村里稀有的几个读书人之一,但每月那一丁点工资也仅够养家糊口。在我初三那年,父母无奈之下东挪西借,另辟一方盖起六间瓦房,家庭生活更是举步维艰。我心里很清楚,父母是很不容易的。我只有勤奋读书,以好成绩给他们些许慰藉。中考时,我以英语学校第一,总分学校第二的成绩考入安溪一中。

高中求学,我得到县城去了,路程有30多公里,可经济窘迫的我们哪敢搭车去?还是父亲借来一辆自行车,在车的后座载着一个大大的木箱和一个小小的我。在撒满沙子的土质公路上,车走得慢,却颠簸得很。上坡路段,我还得下车助推。南方夏末的太阳还是火辣辣的,天气热得很,我浑身是汗,口干舌燥,父亲也累得气喘吁吁。

那夜,我彻夜未眠,伤感流泪,为离家的孤苦、生活的不易、求学的困难。

在学校里,我哪敢仰视那高高在上的“贵族”等级的固定餐?我习惯于每天的饭盒淘米,一日三餐的米粥,配着自家腌制的咸菜。在夜晚用白开水泡制的“咸菜汤”,更是我至今无法忘记其味道的宵夜点心。在学习上,我只有用功,在早晚的路灯下,还有午间的教室里,都有我攻读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一学年,我成为班里唯一一位“校级三好学生”。

温德林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有一天傍晚,温老师到食堂打饭,发现我正在除去咸菜灌里的发霉层,以备下锅热菜。温老师深知寄宿生的艰难,他给我一把他的宿舍钥匙,叫我随时可到他宿舍热菜,或煮些快熟面等。有时碰到温老师刚好在宿舍吃饭,他也让我分享他从食堂打来的饭菜,这在当时已经是我能想象的最好待遇了。

父母言传身教的熏陶濡染,还有师长们宽容、无私的美好品质,使我一直对教师职业抱有好感。高考填报志愿时,在父亲的鼓励和温老师的推荐下,我在本科提前批、专科批的所有志愿里,填报的都是师范院校。可惜的是,高考时压力太大,以致发挥失常,最后没有挤上当时为数不多的本科批,不过,我还是以高分成绩被专科批第一志愿泉州师专地理专业录取。

两年的地理学习之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农村中学任教,算是圆了自己的为师梦。可这梦不如意啊!上个世纪80年代,教师工资很低,这也成了教师找对象困难的重要原因,不少教师迫于生活下海了。我也有些后悔,那年完全可以放弃大学,只填报中专,而中专毕业生大多分配到乡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比当教师强多了。

同样身为教师的父亲对我说,一定要留在自己喜欢的行业,不要因为家庭困难而嫌弃教师,教师虽然清苦,但有着充满爱心、知识渊博的职业要求,会促进自己的后续学习与自我修养,也便于向弟妹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到了假节日还可以帮助年高体弱的母亲干点农活。我们不求财富百万,但求思想上进,生活平淡,一家子其乐融融足矣!

父亲的教诲,使我重燃青春的热火,自告奋勇要担任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但是当时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的校领导却说:“上高三的某某老师,人家可是地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已经有7年教龄,再说他也没当上班主任啊!”我讨个活儿不行,倒有被羞辱的感觉!但我没有心灰意冷,心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同,先要有一身硬功夫,而功夫在于自身修炼。所以,在从教的第四个年头,我毅然报考了福建师范大学本科函授。教学之余,没有了傍晚漫步乡间小道上的惬意时光,也舍去了夜晚置身茶馆的自在悠闲,更不敢奢求在影院中享受视听的激情冲浪。我只有独守宿舍,利用一切暇时攻读,最后以四科291的成绩(最低控制线240分)考取了师大本科函授班。

虽说是函授生,但我一直谨记福建师大的校训“知明行笃,立诚致广”,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至诚探索,以达到广大境界。我也在“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师大学风里见长了地理知识,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至今我还记得土壤学陈珍皋老师课上所教的,给水里扔了一块干的土块,除了“扑”的一声响,还有刚入水时“嘁”的一声响,说明土块含有热量;土块没入水中,水泡不断冒出,说明土块里含有被水逼出的空气……如此生动形象而有趣的教学、至诚的探索给了我很多启迪。

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我,却有着那么多的不如意。我函授毕业的那年,也就是我省取消地理高考的头一年,在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下,地理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大不如前。而且,函授生在某些校领导看来,是“含水份”的。地理教师人员超编,理应我“沦落”为学生考勤工作人员。上课的节数被削减,每周只承担一个班3节课的教学,但还得兼任全校学生考勤工作,一天往返于教学楼各层走廊七趟,晚上还得做统计,次日及时公布结果,这样的工作我一干就是两年。可我从没有停下读书、探索的脚步。我把函授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教学中,尝试高度开放的课堂,以生动有趣的知识、快乐的学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也因此得到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强哥”的称呼开始在学生中间传播开来。

在书香的熏陶下,我仿佛也渐渐看懂了人生这本书:人生没有永远的坦途,常常交织着希望与失望。在失望之时,我应学会用心去体验教育的点滴,去感悟教育人生,以信念鞭策自己,让读书提升自我。

在农村中学的14年里,我不在乎个别领导的偏见,更不追名逐利,反而赢得同事和学生的赞誉。2002年,在从教14年之后,我被县教育局优选调入城区学校安溪六中任教。在新学校的这十几年里,我收获了多个迟到的殊荣:县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书香教师等。2013年我又获得泉州市名教师提名奖,如今也正向学研型全能教师奋进。今年6月,安溪县地震办发来了为期两年的红色聘书,我很光荣地成为安溪县防震减灾宣讲员,将巡回演讲于各个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我猛地发现,酷爱读书的我,已从一个读书者跃升为一个知识传播者。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当今许多老一代教师,不都是从当年三代同屋的窘迫贫寒到今日的厅堂有序,尽展欢颜地迎来安居乐业的生活吗?不畏劳苦、坚持不懈是读书人的优秀品质,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是读书路上的应有姿态。再回首走过的路,我抱怨过人生的艰难,为师的清苦、烦恼与劳累,但也只有苦过、烦过与累过,才能亲身体验到为师者所拥有的意义与快乐。其实,在书香浓郁的世界里,我们都是幸福人!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读书老师教师
最美教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们一起读书吧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