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锦”与纺车:文化生产的是人的尊严

2015-05-30 10:48
齐鲁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佛像

值得注意的是,1906年,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根据他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厂生活的真实体验,写成一本名为《丛林》的纪实小说。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早餐时读到这本书,“大叫一声,跳起来,将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羅斯福随后约见辛克莱,推动通过《纯净食品与药品法》的立法,并创建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前身。

但“易粪相食”没有引起中国人的反思,而是衍生出了“特供”一事。据了解,某有机食品企业的产品分为三级:第一级别是真正的“有机产品”,用于出口订单,“远销国外”;第二级别符合有机定义,用于某些单位的特供订单;第三级别产自农场中靠近高速公路的那块地,顶着“有机”光环,销售给超市和网上旗舰店。至于价格,超市和网店按定价出售,特供订单有团购折扣。

2014年春季,记者到菏泽参加一场媒体行活动。主办方带我们参观一家纺织企业,其纺织产品出口量全国前三。在他们那座号称“全国最大的生产加工车间”里,工人在连成一片、长逾30米的车床之间往返。所有的花样均由电脑设置好,按下启动按钮,成匹的机绣床单在轰鸣的缝纫声中产生。

车间门口,一块记录着计件榜单的黑板被负责人反复强调,位列榜单首位的员工前一个月生产了5000余张床单,计件收入为7000多元。

当天下午,记者被带到距离工厂30公里的鲁锦博物馆。这种手工织造工艺极为繁杂,从植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72道工序,熟练的人每天工作八小时,也只能织两米有余。馆长路维民告诉记者,目前能够从事鲁锦纺织工作的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妇女,“这么费时费力的活计,年轻人根本坐不住”。这间成立了二十年的博物馆致力于抢救这一即将消失的古老技术,怎奈经济效益浅薄,如今只能依靠政府拨款生存。

在体验现场,城市长大的记者试图用纺车纺线,笨拙的动作被朴实的阿姨好一顿笑话。她端足架势为记者示范,纺车摇动,均匀的棉线自手中缕缕而出。她告诉我,由于鲁锦太费功夫,自己的女儿根本没有学,在中学毕业后就离家打工,现在在附近一家纺织企业工作,“不用手工,只用电脑和机器,上个月刚拿了冠军,挣了七千块钱奖金”。

正在湮没的手工艺并非只有鲁锦,越来越少的现代人能够静心的长时间的从事一种精密的技术活。经济学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足够富有,就能买法国手工高级定制,买到日韩的汉方化妆品,买到越南的红木和柬埔寨的树根。但当这些必需品变得越来越奢侈,我们也许会像年轻的计件工人那样,用5000件机器生产去换取一米宽、两米长的母亲的手艺。

■延伸阅读

糟糕的文明:

陈光标们的“新空气”

工业社会的来临,绿水黑了、蓝天灰了、土地盐碱了,一切不曾留意的生命细胞成了饱含恶意的毒瘤。

□段崇政

陈光标:

当空气成为奢侈商品

2012年7月17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又冒出新点子——在北上广设立流动专卖店售卖新鲜空气,每瓶售价4元至5元。陈光标称,“陈光标好人”牌新鲜空气将装在易拉罐中,深吸三口就可以感受到心情舒畅、头脑清醒。

出售空气的做法最早来自日本:美国有个叫诺克的富翁,有一次去日本的富士山观光旅游,发现当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于是找了一些研究人员,将富士山的空气装进一个一个的罐头里,做成“富士山空气罐头”。

PM2.5一词已经火了近五年,在很多旅游景点,“吸氧”体验也成为一种贩卖噱头。在一些湿地,或者森林经典,导游经常带着旅行团员伸开手臂大口呼吸,美其名曰“洗肺”。

马云们的净水理想

在2013年的中国年度管理大会上,马云不无哀伤的提及自己的两个因癌逝世的朋友——“20年前找到一个有癌症的人都很难,今天却比比皆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癌症,人生存在世界上,水、食物和空气?我这两年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参加世界各个论坛,听到最多的是大气环保,我后来发现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水。”

近些年自来水污染事件还未平息,地下水污染事件又起。差水质导致了一个新的产业崛起——净水器。目前中国家用净水机市场普及率仅有5%,增速却高达30%-50%,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甚至超过了100%。市场需求的逐步走高,预示着中国净水市场的空间巨大。

梁希森:

让中国的土豆“脱毒”

2001年,地产大亨梁希森带着女儿吃肯德基,随便问了服务员一句:“你们这些做薯泥薯条的土豆是在哪里生产的?”对方答道:“都是进口的,中国的土豆品质不行,不能用。”

梁希森找人查的资料:我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逾8000万亩,为世界第一,但我国马铃薯单产仅960公斤,列世界第93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民传统的生产习惯是用自产的马铃薯作种,再种再收,因病毒导致种薯一代代退化。

于是梁希森在梁锥村附近辟出100亩地,投资4200万元,置换给村民,开启了他总投资达10亿元的“农村乌托邦”试验。如今,梁希森建起了全国最大的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繁育基地。年可扩繁脱毒苗 8000 万株,繁育微型薯2亿粒.有全国最先进的茎尖脱毒实验室、病毒检测室。

■奢侈的轮回·本土

最终极的财富就是活到“破烂”里

当我们拥有财富之后,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企业家窦宝荣和王雪梅用“收集老玩意”和“重返大铁锅”的方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本刊记者 张霞 张翠翠

王雪梅:一个女企业家的火坑和土屋

36岁的王雪梅已是一位资产数亿的企业家,胶东农村的童年经历在其积累财富的路上“功不可没”。

幼时的王雪梅生长于胶东农村,物质贫乏和生活劳累是她的总体印象。春秋季胶东农活多,王雪梅和两个姐姐放学后便帮家里拔草锄地;每逢大集是王雪梅最开心的日子,鲜艳的布匹、稀有的果蔬、热闹的猴戏表演都像打开了一扇另一个世界的新奇窗口。

“生活原来不只是我们现在这个样子,外面的人和我们不同。”王雪梅畅想着改变把大量时间用于学习,读书是一种“出走”的方式,知识带着她走到了她幻想的世界。大学毕业之后头脑聪明的王雪梅通过所学的商业知识敏锐的投资房产、股票、开办公司,在资本运营的世界风生水起,积累起不菲的财富,完全摆脱了物质贫瘠的阴影。

然而,衣食丰裕的王雪梅却开始“找罪受”。2014年,在国内几个大城市都置有房产的王雪梅又到济南南部近乎山林的郊外购买了一座别墅,别墅买好之后,王雪梅又觉得院子不够宽敞,再花四十几万买了一片土地,自建了五间平房。

在这块土地上,王雪梅过起了“重返苦日子”的生活。院子里王雪梅种满一年四季的菜蔬,自己亲自播种施肥,南瓜、丝瓜爬满墙壁,木瓜、苹果树木成行。将近年关,工作忙碌的王雪梅竟又放下一堆冗杂,跑到招远老家学习起如何垒锅灶。

接到记者电话时,王雪梅正好和学设计的同学从招远“学习”归来。“我们考察了最原始的大锅灶怎么砌,并研究了一下烟筒的安装。”

按照王雪梅的计划,她要在厨房里安装最传统的胶东铁锅,以石头和泥浆雕砌灶台,每顿饭用最原始的树枝、木柴烧灶。在她的卧室里她也仿照老家的习俗,砌了一张泥巴土炕,保证房屋保暖、防寒的前提下,王雪梅设想每年冬天就睡在用炉火烧热的土炕上,暖气全部撤掉,客厅安装了从房顶通风的壁炉。

“土炕对身体循环好,而且舒服,人还是要睡在最原本、自然的地方;支一口大铁锅自己蒸馒头、煮大肉。”

几乎一有闲暇王雪梅便推掉应酬,回到家中务农、下厨,经历从贫苦到财富再“重返泥巴”的过程,王雪梅认为这是一种寻找和追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和方式,我们赚来财富是要努力让自己更舒服,精心的对待每一顿的食物,给所吃所用所住投入自己的感情,让我觉得快乐。我喜欢自己亲手种下菜蔬,经营粮食的感觉,细致而深情,充满衣食住行的享受,还原了生活的最本质。”

窦宝荣:

寻根“破烂”的诸城首富

窦宝荣是山东四达工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诸城进行股份制改革时期的风云人物。在商界拼搏、事业有成之外,他有一个多年爱好—收藏。

窦宝荣爱收藏,得从祖上的规矩谈起。“祖上就有这个规矩,只留东西不留钱。”窦宝荣是清朝内阁大学士窦光鼐第六代孙,当年窦光鼐解甲还乡时,将自己多年的著述、积累的书画古籍与皇帝的赏赐,都运回老家诸城。这些古器物,有的传至家族的其他支系,一部分传承到窦宝荣的祖辈父辈手中。

窦宝荣真正开始收藏,得从1962年被下放回乡务农开始,“那时回到老家,发现到处都是宝贝。”诸城曾是佛教从海上丝绸之路传入青齐最早的地区之一,这里佛教建筑与遗迹及佛像很多,“有时犁地,就能犁出石碑、石佛来。谁也不在意,随出随扔。”

回乡做木工期间,他经常借帮工来置换“东西”,而每逢农历腊八大扫除,他就到村边沟里倒掉的垃圾堆里扒拉,常捡着古花瓶、考究的茶壶等小玩意儿。他说:“那时遇到走村串巷收破烂的,一定叫住,看看有没有老东西。那时一车子破烂卖不了五角钱,几分钱就能买件老东西。”

尤其“文革”时,窦宝荣眼见古董被毁,痛心之余悄悄用独轮车把石碑推到村西的崖头地里掩埋,而小的古物,比如古币、古书,他就藏在自家的地瓜窖子里。

就这样一路收藏,如今窦宝荣已拥有各类藏品160万余件,涵盖了中国文物的各个种类,光佛像就有1万余尊,其中有不少之“最”:最重的佛像是一尊重达5吨的石雕如来佛、最高的佛像有6米,还有由五部分组合在一起的佛塔,高达10米、最古老的石雕佛像是汉代的,最重的牙雕造像超过6公斤,最高的木雕佛像近2米。

其中不乏“珍”宝。在他的收藏仓库里,有一批非常罕见的鎏金铜佛,用青铜或黄铜铸造,表面鎏金。窦宝荣说,这就是俗称的“鎏金铜佛像”或“金铜佛像”。这种佛像以前多供奉在宫廷、寺庙主持内室和大户人家的佛龕中,民间少有流传,分外珍贵。

藏品多了,窦宝荣倒觉得自己被文物占有了,“收藏是时代晴雨表。没有现在的好时代,这些文物也就惨了。我只是一个保管者,传承者,欣赏者,而不是占有者。”

猜你喜欢
佛像
陕西咸阳成任墓地东汉家族墓发掘简报
佛像和大钟
飞鸟前期佛像服饰
佛像面前的 菩萨
刘红卫
刘红卫篆刻新作选
沂南汉画像石墓“童子佛像”辨
日小偷偷佛像供奉
关于佛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