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物馆美育功能的实现

2015-05-30 10:48罗向军
文物春秋 2015年5期
关键词:职能美育博物馆

罗向军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美育;职能

【摘 要】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博物馆的职能已不再是单一的文物的储藏所,而更多地肩负着哺育精神、教化社会的重要职能。本文从美学理论出发,探讨博物馆如何从“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三个层次完成对观众审美教育的任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职能范围不断转移和扩大,如今的博物馆,集文物展示中心、文化休闲中心、民众教育中心等多重职能于一身。除了文物的收藏和展览之外,传达博物馆藏品的精神内涵,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有效地发挥博物馆的美育功能,更好地服务观众,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心所在。

一、 博物馆发挥美育功能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10年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人们也渐渐将目光注视到了自身的精神生活上。然而消费社会带来的过度娱乐化直接导致人们的审美理性的削弱和缺失,物欲横流及精神空虚之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为了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就要特别注重对民众审美素养的培育,调动民众对优秀文化的审美自觉,自发抵制假恶丑文化的侵袭,捍卫自己在审美活动中应有的正当权利。

“文学和艺术的审美接受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主要形式,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精神互动,且是人类旨在超越有限性的精神活动。”[1]著名教育家、南京博物院第一任院长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提倡美育,使人生美化,使人的性灵寄托于美,而将忧患忘却。美育在学校,可通过音乐、图画、游戏来实现,在社会,则通过博物馆、美术馆、剧院、公园来实现。”[2]博物馆是文化艺术集合的阵地,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文化积淀的载体与标志,理应在构建人的精神世界、提升民众审美情操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博物馆中的展品蕴涵丰富的文化和美的信息,这种美不同于感官刺激带来的快感,是有意义、有价值、无功利的,能够绵延文化,滋养心灵,哺育社会,创造未来。因此,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博物馆活动中,通过各种学习和交流,增进与先进文化的联系,让观众置身于博物馆中享受高雅艺术带给他们的快乐,欣赏和赞叹先人的智慧和灿烂文化,从而在精神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升主人翁意识,自觉在消费社会的大潮中选择传达真善美价值观的文化产品,不断提高审美修养和品质,才是博物馆的审美教育的宗旨和意义之所在。

二、博物馆实现美育功能的途径

现代文学理论将文学的构成要素划分为“作家”“作品”“世界”“读者”四要素,认为文学作品意义的生成,以上四点缺一不可。以此理论观照现代博物馆学,也可将一个完整意义的现代博物馆分为“博物馆主体(博物馆建筑和工作人员)”“藏品”“世界”“观众”四要素,一个博物馆能否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合格的、生机勃勃的、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上述四要素同样缺一不可,而观众在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主体,是博物馆实现传播文化知识,进行公共服务和教育的对象,也是博物馆审美观照的主体。长久以来,博物馆仅仅把着眼点和工作重点放在对“物”的保存和研究之上,而在发挥“以人为本”,为社会民众服务的职能上明显不足。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不仅要以物为本,更要以人为本;不仅要重视文物标本,更要关注观众,重视观众的体验和感受。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曾说:“人的审美能力分成如下三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悦耳悦目指的是‘人的耳目感到快乐,是一种直观的审美感受形式;‘悦心悦意指的是‘通过耳目愉快走向内心的状态,是‘审美经验最常见、最大量、最普遍的形态,比‘悦耳悦目具有更‘突出的‘精神性和‘社会性;‘悦神悦志则是‘人类所具有的最高等级的审美能力,属于‘在道德的基础上达到某种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3]这“三层次说”表现的是审美活动对人所产生的由外至内、层层深入的愉悦效果。博物馆的美育功能就是使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实现这三个层次的目的。

(一) 打造优美型博物馆,实现“悦耳悦目”。

“悦耳悦目”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反应,使观众以直观的形式从博物馆获取审美愉悦的审美形态,这就对博物馆建筑风格的确立、参观环境的塑造、陈列展览的布置和展品的陈设提出了要求。

观众参观博物馆时第一眼看到的是博物馆的外观建筑。好的外观建筑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观众对博物馆的审美期待,因此博物馆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极其重要的。博物馆的外观设计应立足于当地的城市文化特色,与城市氛围、格调和精神内核相匹配,并彰显城市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底蕴。上海博物馆新馆设计成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从远处眺望,整个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青铜器,构成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第一时间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使观众不由自主产生参观的愿望。由享誉中外的贝聿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将博物馆置于苏式院落之间,玻璃屋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飞檐翘角式坡顶建筑,使自然光充分进入博物馆区域,给观众带来非同一般的美感和享受。

博物馆室内展览的陈设也应不断满足观众“悦耳悦目”的需要。这就要求展厅的设计者不断地优化展览的陈列环境,以最完美的展陈设计带给观众美的体验。河北博物院新馆的展柜全部使用最先进的低反光玻璃,这种玻璃的优势在于不会反光,能够让观众最清晰地看清展品,又能拍摄出最完美的照片,带给每个观众最完美的审美体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是古蜀人制作的精美金箔器,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陈列人员将太阳神鸟金饰置于旋转轴上,使之缓缓转动,在视觉效果上极具动感,仿佛一轮旋转着的太阳火球,神鸟在火球中振翅翱翔,观众从展柜各个角度都能全方位、无死角地欣赏到神鸟的风姿,同时也充分体验到古代早期蜀人蓬勃活泼的生命力之美。南京博物院在陈列上突出文物的艺术之美,选择最精美的文物,采用观众最容易接受的形式,营造了较高美学品位的展示环境,最大限度地展示了文物之美、陈列之美、环境之美,让观众尽情地欣赏美、体验美、享受美。

综上所述,要使观众获得美感体验,博物馆首先就要通过独具特色的建筑外观设计、科学合理的展品陈列以及富于个性化的服务,做到令观众“悦耳悦目”,激发观众的审美价值期待,进而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实现博物馆“悦心悦意”和“悦神悦志”的美学功能。

(二) 打造舒适型博物馆,实现“悦心悦意”。

“悦心悦意”是指观众把感觉器官获得的生理愉悦转化为精神性、社会性审美愉悦等高一级的审美形态。这是比“悦耳悦目”更复杂、更高级的审美形态,它不再仅仅通过感官感受美,而是在精神层次上调动审美主体的想象、联想、直觉、顿悟、通感等高级审美感觉,从而大大刺激观众的审美感受,为观众带来更多、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要实现“悦心悦意”的审美效果,博物馆就要充分挖掘文物和展品中深刻的内涵,从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故事入手,让观众了解和体会到静态的“物”中所凝聚的广阔的、流动的文化,从中获得新鲜的知识和教益。以河北博物院为例,那古色斑斓的中山国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壁画,那巧夺天工的曲阳石雕,那五彩缤纷的河北古代瓷器,……它们经年日久的凝冻和积淀,闪烁着历史永不衰竭的光芒。美国文学理论家克莱夫·贝尔把美称为“有意味的形式”,李泽厚先生则称文物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把美留传下来,激荡和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情感、观念、意绪,使人一咏三叹,流连不已”[4]。河北博物院以双翼神兽为代表的中山国青铜器,既带着商代青铜器共有的威慑力量,又带有中山游牧民族所特有的神秘气息,“它们的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而在于以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原始的、无限的、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5],让观众深深体味到那原始的野蛮洪荒时代“有虔秉,如火烈烈”的苍茫和悲壮,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审美高峰体验。

傅雷先生说过:“如果最高的情操没有完美的形式来做他的外表,那么,这情操就没有激动人心的力量。”[6]因此,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意义,讲解员工作的重要性也便凸显了出来。普通观众在缺少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很难深入理解文物的深层蕴味,所以优秀的讲解员不仅能利用讲解技术做好为观众普及文物背景、答疑解惑的基本工作,更应该用渊博的知识和细致的服务带领观众深入理解文物的文化内涵,通过落落大方的外形、抑扬顿挫的声音、彬彬有礼的举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去思考、理解、探索陈列展览中更深层的知识、文化,从而不断提升审美欣赏的层次和境界。河北博物院的讲解队伍每天早晨都有专门的“早训”,从声音、举止、神态、动作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讲解员做到以最佳状态投入讲解工作,力争每一次讲解都能给观众带来最好的体验。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的讲解形式不拘泥于单纯的用语言“讲”,例如在“歌声中的峥嵘岁月”宣讲活动中,讲解员采用讲唱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立体地展示了放牛娃王二小、国歌作者聂耳等的相关实物展览,不仅使文物“活”了起来,也让观众的身心获得了极大的精神满足。

此外,除了配备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讲解队伍,提升讲解服务的质量水平,河北博物院还配备了40名“红马甲”志愿者讲解员队伍。这些志愿者都是文物和博物馆的“发烧友”, 对文博事业有着满腔热情,更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不仅入选时经过笔试、面试层层筛选,录取之后还进行了严格的讲解培训,有的志愿者的讲解比专业讲解员更活泼生动,更平易近人,经常被观众夸奖“接地气儿”。他们的加入大大增强了博物馆的讲解服务力量,更多地为观众提供了“悦心悦意”的审美体验。

(三)打造人文型博物馆,实现“悦神悦志”。

审美体验的最高境界是“悦神悦志”,是在道德的基础上达到某种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具体来说,所谓“悦志”,是对某种合目的性的道德理念的追求和满足,是对人的意志、毅力、志气的陶冶和培育;所谓“悦神”则是投向本体存在的某种融合,是超道德而与无限同一的精神感受。“悦神悦志”与崇高有关,是一种崇高感[7]。也就是说,当人们在某种场景和状况的刺激之下,内心会得到某种强烈共鸣,进而产生一种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如果这种刺激契合了人们平时在心底认同和珍视的价值理念,那么人们就会产生较为强烈和持续性的震撼,并进一步认同、享受这种价值理念,从而净化心灵、涤荡灵魂、充盈精神、教化人生,获得审美愉悦的高峰体验。

博物馆收藏品的艺术之美能够激起人们对人生的爱。俄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德累斯顿美术馆参观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等许多古代大师的作品时,每次都能看得热泪盈眶。他把自己热泪盈眶的原因解释为:“是洋溢在画面上的精神的完美和天才的威力,它激励着我们追求自身思想的纯洁、刚强和高尚。” 而在收藏有达·芬奇的两幅《圣母像》、拉斐尔的《圣母圣子图》《圣家族》等著名画作及古希腊雕塑人像和其他举世闻名的艺术品的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他“第一次感到了做人的幸福,并且懂得了人怎样才能日臻伟大和完美;所有的雕塑都是对人们自身高尚情操的召唤,都是人类无比纯洁的朝霞的先兆” [8]。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这些话说明,博物馆的文物和展品能够激发人对于人生的热爱和感恩,能够抚慰心灵、洗涤灵魂、感受美好,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高级精神境界,即“悦神悦志”的艺术境界。

正是因为博物馆在艺术上能够“悦神悦志”,所以其在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和正能量的传播上的作用不言而喻。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基地,在当今信息爆炸、节奏加快的社会大背景下,博物馆必须大力利用优势资源传播正能量,教育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涵养自身的气象,拓宽自己的胸襟和眼界,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和价值,在潜移默化中,使参观者敬畏历史,珍爱生命,相信科学,追求真善美,在润物无声中卸下盲从、偏激、极端化等负能量,获得内心的安详和宁静,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审美的人生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堪称是最神奇的“心灵减压站”,用好这些“减压神器”,不仅个人受益,社会也将获得更多的正能量。

“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这三种审美形态层层递进,密切相关,感官的审美满足会引起更高层次精神境界的审美形态的发生。现代博物馆要努力使每一个来参观的观众都能在这三个层次上获得完美的审美体验,不仅要打造整洁卫生、令人心旷神怡的参观环境,更要多管齐下,充分挖掘、表现展品及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观众打造一个精神高地和精神家园,从而实现博物馆的审美教育功能。

三、结 语

打造现代的博物馆,就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美育功能,将博物馆的概念扩大延伸,不再拘泥于一栋建筑,而是提供平台,让学术科研、社会教育、社会传播等在此平台开花结果。而这种“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也正是未来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从根本上讲就是城市各种资源的博物馆化,是对城市文化重新审视、深入挖掘的表现。只有将越来越多的有形的博物馆和无形的“博物馆”联系起来,才能充分满足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需求;只有各类型博物馆不断提升自身的现代化程度,才能吸引更多的民众前来观览,拉近与他们日常生活的距离,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不但做到“悦耳悦目”,而且做到“悦心悦意”“悦神悦志”,实现博物馆培育美感、陶冶情操、教化人生、服务社会的美学教育职能,为民众提供一个回顾历史、探索真知、提升品位、加强素养的阵地,不断满足人们对先进文化的向往,对有意义的精神生活的期待,并真正引领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曾写道:“我将用生命中可能获得的仅有的三天光明中的一天参观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今天的博物馆,是城市的指示牌,是风情画,是连接古今的时光机,是奔向未来的导览器。进入一座好的博物馆,就像是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让人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而如今的人们正对博物馆饱含期待,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

[1]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06页。

[2]蔡元培:《蔡元培选集》,中华书局,1959年,第182页。

[3]李泽厚:《美学四讲》,三联书店,1989年,第155—167页。

[4]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37页。

[5]同[4],第7、53页。

[6]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三联书店,1997年,第16页。

[7]同[3],第166页。

[8]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发现世界的艺术》,载《世界散文精品库(俄罗斯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216、218页。

〔责任编辑:成彩虹〕

猜你喜欢
职能美育博物馆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博物馆
职能与功能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美育教师
露天博物馆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