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文言文诵读方法

2015-05-30 10:48汪武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音读名句品味

汪武

[摘要]诵读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打造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的关键。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做好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要注重引导学生音读、选读、意读、品读以及背诵。

[关键词]文言文诵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022

新课程标准提倡高效课堂,而省时高效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就是要以诵读训练为主,以知识掌握为辅,把诵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核心、关键点,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根本,凸显诵读训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领悟、理解、品味、背诵。反复诵读,可以基本把握课文内容,也可以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学生明确了课文大意,克服了语言障碍,为下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同时在诵读中充分发挥主观性和积极性,积累语言素材,将文言文变成自己的语言,既激发诵读的兴趣,又培养诵读的习惯。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简略谈谈文言文诵读方法。

一、音读

音读,即通常说的预习正音。让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课后注释给生字词注音,扫除文字障碍,读准字音,以便准确地朗读课文,同时读清句读,正确停顿。如教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前一节课布置学生预习生字注音,了解作者王羲之,以及序这种文体的特征。上课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试读,发现有误读时,教师及时正音,同时指导学生需要注意的句读。如“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多音字huì/kuài)”,“此地/有/崇山峻岭”,“夫/人之/相与”,“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之后教师范读,加强字音、句读。

二、选读

选读就是选择性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听录音、自己朗读后,选取文本中影响深刻的有一定情感的语言优美的句子或名言警句,之后放声反复诵读。如教学苏轼的《赤壁赋》时,让学生选取文中描写景物风、月、露、舟等的句子,及作者抒发情感发表议论的名句。学生马上选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等名句来,然后教师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进行一遍又一遍的诵读。这样读,学生既熟悉了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情感,又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恰当地表现了自己的阅读感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意读

意读是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情感为目的,重在要求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能够结合课文注释口头翻译课文,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在翻译时,要求学生掌握实词、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的各种特殊用法,还要分析文中出现的各类特殊语言现象,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总之,通过疏通课文,达到对课文大意的理解,便于学生明确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

四、品读

品读即品味涵泳,也可以说是情读,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作者表现的情怀,仔细品味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语气,揣摩文意。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品味,边展开想象和联想。如教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研读第一、二段,学生在齐读中感受人生的四大美事:良辰,暮春之初;美景,会稽山阴之兰亭;乐事,修禊事也;赏心,此情此景的赏心悦目,信可乐也的愉悦之事。通过品读,学生感受到课文的情之美,语言的优美,作者从容潇洒的仪态,领悟东晋文人热爱大自然,直率任性,高远的情操,以提高文化素养。

五、背诵

背诵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语感,深刻领会,强化记忆的过程,是巩固文言文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深刻领会作品中的情感,体会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手法,积累写作素材,丰富语言,提高学生语文修养,陶冶学生情操的关键。从历年高考试题看,古诗文中的名句默写是必考题,题型由单一的名句默写逐渐过渡到语境式名句默写,这就更加突出文言文教学中背诵的重要性。教师要教给学生背诵文言文的方法,常抓文言文背诵,使学生认真重视。

总之,文言文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多读书,特别是要加强课外阅读。如《史记》《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之类的文言小说,对学生文言文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让学生读像《曾国藩家书》之类的书,对学生做人做事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切记要求学生读原文,不可读译文。只有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做好诵读,日积月累,文言文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音读名句品味
Short A Sounds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文言文“四读”教学法之浅见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语言接触中的“洋泾浜”现象新议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论语》中的名句(二)
品味四季
《论语》中的名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