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2015-05-30 00:52夏荣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途径高中数学情境

夏荣妹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以及基础教育改革不断进行的影响下,我国涌现出不少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而“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是其中之一.近些年来,这一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并受到很多教师的推崇.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立足于“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系统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情境—问题;高中数学;途径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思考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一、“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低以及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是否浓厚.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固守旧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被激发出来,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性自然不会很高,而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受到限制.这种“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在问题情境中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创设恰当的情境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以及准确把握学生状况的基础上,将新授知识以情境问题的形式体现出来,如将数学中的概念、性质通过情境问题表现出来.当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的时候,正是他们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一旦学生将问题正确无误地解答出来,学生就完成了对知识的掌握.出色的教学过程绝对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在积极思考状态中,独立解答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问题情境大多为学生所熟知,因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同学一起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将知识与情境问题有效结合在一起,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高中数学课堂应用“情境—问题”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几点

合理的问题情境需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因而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并不容易,教师需要立足于新知识,深入分析问题情境的表现形式.合理的问题情境既要体现教学目标,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而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体现针对性.问题情境不应该带有随意性,应该充分体现教材内容,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而是应该与新授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二,体现适度性.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如果难度太大或者难度过小都不能充分发挥“情境—问题”模式的应有作用,力争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通过问题情境提高相应的能力.

第三,体现启发性.问题情境要集中体现新授知识,同时还要体现启发性,能够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高中数学课堂“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存在很多种,本文着重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论述.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突出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数学学科尽管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但是数学与生活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多数学问题来源于学生生活,同时数学问题能够反作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高中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举例来说,当学习不等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来设计问题情境:准备一份质量为20克的食用盐和一份质量为10克的食用盐,同时准备两杯质量为10克、100克的水,将质量为20克的食用盐放入白开水中,做成质量为100克的盐水,在另一杯水中放入30克的食用盐,计算哪杯水的味道更咸.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与不等式的推导联系在一起,学生可以通过这一简单的生活问题引申出更为复杂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2.准确把握学生实际,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

数学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这样才能保证设计的情境问题针对性更强,才能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在新旧知识点之间发现联系,并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如学生可以利用已知边长和勾股定理计算出直角三角形未知边的长度,可是斜三角形呢?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之前的知识自主探究正弦定理.

3.利用数学故事,体现问题的趣味性

数学这门学科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数学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很多杰出的数学家,他们不仅仅为后人留下了辉煌的数学成就,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趣味故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感受数学家的科学精神,同时也能够在这些趣味故事的激励下产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早在五千年以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应用三角形知识建造金字塔;希腊数学家在一千八百年前的著作中就提到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的运用.通过讲解这些趣味性的数学故事,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会更加浓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晓乐,唐翠芳.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5): 17-18.

[2]罗玉华,吕传汉.浅谈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中情境学习的理念与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08(8): 53-56.

猜你喜欢
途径高中数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