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教学管理研究

2015-05-30 02:28陈磊王怀建曹俊
2015年5期
关键词:双师长安教学管理

陈磊 王怀建 曹俊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地方区域经济、校企互动,并充分利用校企双方优势、共同育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与长安福特公司合作,共同组建了“长安福特订单班”,该订单班立足为重庆及西南地区的长安福特各4S店提供售后技术服务人才,提升长安福特的售后服务质量。

该“订单班”班由长安福特公司组织,学校、长安福特公司、各经销商三方共同举办,在学生大二学期末时,由各用人单位(长安福特经销商)到校组织招聘约30人,签订就业协议,招聘完成后组建成“长安福特订单班”,成为新的行政班级,开始执行由学校和长安福特公司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授课任务由长安福特公司派员和学校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长安福特课程体系培训后,进入签约单位实习、就业。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高职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教学管理研究——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安福特班”为例》对该“订单班”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分析了该项目的成果、存在不足和改进意见和建议。

一、当前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重目标轻过程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双方都本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目标,在双方协议签订、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过程中,领导高度重视,但对培养的过程和行为管理缺乏必要的要求和足够的重视,在教学管理中的德育工作往往会不如正常行政班级重视,过程的不重视及环节缺失,导致人才培养难以达到理想目标,在订单班培养结束后,人才流失严重。

(二)教学计划单列

由于客观或主观上的一些原因,校企合作教学计划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外,教学计划单列,导致教学体系运行缺乏规范。从教学管理体系来看,在校企合作中缺乏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缺乏专门的校企合作教学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章程及工作条例,导致校企合作中的实训教学管理无章可循,学习效果欠佳。从教学内容体系来看,校企双方就如何选取教学内容并开展教学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处于略施地位,导致学校在教学管理上的优势没能发挥出来。另外,企业对未能对学生进行深入周到的工作与教学内容指导,从而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影响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缺乏科学的管理考核标准

校企合作教学中,上课的组织形式、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地点、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教育主体由单纯的教师转变为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教学的地点也由学校转变为学校和实践场所,监控的主体和过程都发生了变化。对专兼职教师和学生尚未建立针对性的考核标准,企业也没有完全参与到考核中来,缺乏质量保证的校企合作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四)授课教师“双师”水平有待提升

在参与授课的专兼职教师中,学校教师为通过参加一、两次培训而获得的相应资格的“双师”,企业教师往往缺乏教学资質和相应的教学管理素质和水平,导致真正具备较高学术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传授理论知识和指导实践操作的“双师”教师严重不足。

针对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从动态监管体系设计、教学计划管理和考核标准规范以及师资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二、解决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一)组织重视建立动态教学监管体系

校企合作双方要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建立基于过程控制的动态教学监管体系。在校企合作项目协议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培养目标确立的过程中,科学设计从而对重目标轻过程的可能性进行回避,规范合作实效。从根本上重视组织建设,成立企业、学校、二级学院教学和学生管理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教学管理机构,在校企双方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制定相关的校企合作管理政策和措施,负责整个项目的日常运作。如设置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等,下设长安福特等校企合作项目部,对校企合作教学的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关注合作过程中的教学管理,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从教学(实训)大纲、教学(实训)方法、指导队伍的构成、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到更具体的课时学分安排、授课地点安排、考试方法的确定等,都在项目组教学管理人员的细心沟通和安排,对每一个过程负责。

(二)开展校企合作与常规教学管理一体化建设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与常规教学管理一体化建设,将校企合作教学计划融入常规教学,实现设计一致、执行一致、考核一致、人才培养质量一致。在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应围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特点,同时考虑学校专业教学的要求及企业用人标准,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制订。在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时,除应体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的一体化外,其重点应在课程设置的改革上,重点改革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实现模块化运行。每个模块中包括认知学习课程、能力训练课程和职业态度培养课程。课程体系的运行则需要建立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并行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化运行。

(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的教学考核与评价要进行实事求是的改变,改变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校企合作班教学中理论课程教学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不同,要改变不同的评价方式,校企合作订单班的实践课设计到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涉及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要把企业、社会和行业参与进来,形成学生、系部二级督导、行业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队伍,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在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对学生的课程评价要突出能力目标。对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重点考核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专业实践课,可从技术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职业素质、工作实绩等方面综合考核,给予详细的实习评价,系部根据日常管理,给出考核,校企双方确定学生最后实习成绩。最终考核结果与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并轨,实现考核体系的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四)建立双师融通的机制和实施方案

建立“双师型”教师的遴选、聘用、培养、考核与评价制度,如制定《“双师型”教师遴选办法》、《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管理制度》、《校企人员互兼互聘实施细则》、《教师进修管理制度》等,通过专职与兼职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培养与引进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并重、学历提高与专业培训并重的基本原则,确保有足够多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能够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任课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不仅要有理论教学的能力、更要有企业实践的管理技能,学校要大量聘请企业的高管和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参与到课程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

三、案例实践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学院校企合作项目“长安福特班”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教改项目的研究和探索,立足学生成长成才,在教学管理模式、制度建设、考核体系完善和“双师型”教师的选用上,表现出了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得到了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的认可。(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来源: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教改项目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童卫军,梁耀相.基于“工学结合”教学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08):72-73.

[2]于俊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纺织经济,2009(5):138-139.

[3]贺亮明,葛金平,成强.从校企合作的现状谈我国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10):40-41.

[4]胡洁.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变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06):69-72.

猜你喜欢
双师长安教学管理
我们长安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