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吉林省满族刺绣的文化艺术特征

2015-05-30 23:24岳春伶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绣品先民满族

岳春伶

摘 要:吉林省幅员辽阔,在长白山脚下形成和发展的满族刺绣在载体、纹样、装饰手法等方面别具特色,是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吉林省满族刺绣不仅是满族先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体现了以往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俗文化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满族 刺绣 枕头顶绣 纹样吉林省满族刺绣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时建州女真时代,妇女只能织造麻布,至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天命八年(1623年)才开始派人学习织造蟒缎褂子。《李朝实录》记载当年努尔哈赤及诸将就穿有刺绣的‘五彩龙纹衣服”。[1]其品类丰富,题材多样,又具有萨满教的内涵与观念,是长白山脚下满族先民审美意识与智慧的结晶。内容上有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有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望。因其做工精巧、载体丰富、针法多样、构思精巧,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一、满族刺绣载体

满族刺绣载体多样,枕头顶、幔帐套、钱搭、荷包、旗袍、马褂、绣鞋等均可成为满族刺绣的载体,但最具有民间艺术代表性的是“枕头顶绣”和“幔帐套绣”。

(一)枕头顶绣

枕头是居民生活中离不开的生活用品之一,在满族先民的生活中,枕头的制作形制多为方枕,材质由早期的圆木逐渐演变成柔软的棉布。虽个别高矮、宽窄不同,但总的来讲以方形枕居多。这六个面的方枕两端各为一个方形的面,这两个面不接触皮肤,平时放置于满族民居中的炕柜之上,在室内明显可见,满族妇女对枕头最外侧的这两个面进行装饰。装饰的手段多是以折线塑造外轮廓,以彩线填充的刺绣作品,因而,人们便称呼枕头两端的绣品为“枕头顶绣”。

枕头顶绣在满族妇女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满族女孩子从小便要在姐妹长辈的熏染下学习刺绣工艺,出阁前要准备好自己的嫁妆——刺绣作品。出嫁当日要将枕头顶等绣品绷到一块大布上,由人抬至婆家。一路上亲友乡邻观赏绣品,并以此评价新娘子是否勤劳灵巧。新婚次日,要将自己最中意的一对枕头顶绣绣至自己及丈夫的枕头上,随后在嫂子姊妹的带领下,拿着其他的枕头顶绣去“认大小”,将自己亲手绣的枕头顶绣品作为见面礼送给家里的长辈亲友。因此,枕头顶绣的内容、纹样及装饰手法虽然多样,但普遍被赋予了吉祥美好的主题寓意。

(二)幔帐套绣

以往,受生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东北的满族民居常见的格局是“一室一厅”的套间。外屋做饭,内间平面呈方形,东西为两铺大炕,一铺住着公婆,一铺住着儿子儿媳,生活极不方便。为了保障隐私,夜间便在每铺炕的上方悬挂幔帐,幔帐的作用相当于今日的窗帘,白天则将幔帐收起放于幔帐套中。幔帐套平日悬挂于炕上方的木杆上。满族巧妇们便开始在幔帐套外纳花绣朵用以装饰,幔帐套也从家庭生活中的日用品摇身一变成了美丽漂亮的“装饰品”。

幔帐套绣多为长方形,大小约为40×30厘米,绣品纹饰置于中央,主题纹饰多样,寓意喜庆吉祥。

二、吉林省满族刺绣的装饰纹样

从描绘的内容看,吉林省满族刺绣装饰纹样丰富,有动物纹、人物纹、花卉纹,还有少量楼阁山水、生活陈设等纹样。从表现手法看,有写实性再现,也有抽象概括和几何化的变形手法。从立意构思看,有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有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展现,还有一部分体现了东北满族萨满文化的民俗崇拜与观念。

(一)人物纹

吉林省满族刺绣中人物纹多为当时流行于田间地头、百姓传唱度较高的戏剧人物,如双锁山中的刘金定、“郭爱打金枝”等等。人物形象生动写实,角色特征鲜明突出,多数人物经过高度概括凝练,以服装、文字等突出人物身份、情节。反映了长白山地区满族先民对生活的热爱,并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当时的生活场景、文化风俗、民俗传统等,是对生活的侧面描写。人物的服装服饰特点及伴随人物出现的建筑、生活场景也都具有相应的史料参考价值。

(二)动物纹

动物纹也是满族刺绣的常见题材,如鹿、虎、牛、鸟等,刺绣中的动物纹也多和满族先民信仰有关。满族先民笃信萨满教,萨满教是原始地方宗教之一,泛神论是其显著特征。如“满族萨满的信仰,也尊鹿为神。在黑龙江宁安吴姓的萨满祭祀中,有专门祭‘抓罗妈妈的仪式。‘抓罗妈妈就是鹿奶奶,是一位保护人与鹿平安的母性大神……鹿成为满族崇拜的图腾”。[2]

除此之外,满族先民还赋予了许多动物纹以吉祥、美好的祝愿。如蝴蝶的“蝶”字与耄耋老人的“耋”字同音,因而有了长寿、健康的含义,蝴蝶纹的刺绣作品也是赠予长辈老人的常见图案。再如,蝙蝠的“蝠”字与“福”谐音,凤凰代表了祥瑞的含义,鸳鸯代表了比翼情深的爱情,等等。这些动物纹共同组成了吉林省满族刺绣的常见图案。

(三)图腾、瑞兽与萨满文化符号

在吉林省满族地区信仰的萨满文化中,有许多具有萨满文化符号意义的纹样被采用到了刺绣中。除动物纹所涵盖的鹿、乌鸦、蟒蛇、马、虎、羊等纹样,崇拜柳树是满族先民习俗之一,也是经常在刺绣中出现的纹样。原因是满族先民信仰中的“创世女神”,就是披着柳树叶做的衣裳,被人称为“柳枝祖母(神)”,“从中可以看出,满族的敬柳习俗与创世女神神话是息息相关的,柳崇拜是和女性崇拜观念紧密相连的”。[3]将萨满教的内涵与观念注入刺绣艺术中,也使得吉林省满族刺绣具有了一丝神秘、原始之美。

(四)抽象的几何化纹样

抽象的几何图案在满族刺绣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其中多数是花卉的几何化抽象表达,也有对动物形象的高度概括。在排列组合的方式上,多数几何图案是作为中央集中式的主要纹样,少数作为边饰分布于主要纹样四周。这部分纹样体现了满族妇女抽象的组织、概括能力,是其审美意识的自然流露。

三、满族刺绣的审美特征

在满族刺绣纹样的形象处理上表现为写实性较强,是以往生活的再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理想化的表达。此外,吉林省满族地区同中原汉民族地区“喜红”的传统不同,满族先民在色彩的选择上“尚白”,喜欢用大面积的白色作为衬底,突出主要纹样。可能同北方冬季白雪皑皑的自然风貌有关。但在主要纹样的色彩处理上,却显得活泼大胆,对比强烈的彩线勾填碰撞,鲜明又富于变化。而构图疏密得当,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东北满族刺绣。

四、吉林省满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

由于以往会刺绣是女孩必备的技能之一,伴随其一生,在婚嫁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妇女的人生价值。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吉林省满族先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往用刺绣打发日子的满族女孩子也已背起书包进入课堂。和昔日炕头上学习刺绣女红热闹的场面相比,满族刺绣一度呈现出了“后继无人”的尴尬情形。

在2008年,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王纯信老师将满族刺绣中的“枕头顶绣”,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濒临失传的吉林省满族刺绣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不仅成功地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走进了吉林省高校的课堂。例如,通化师范学院便将满族刺绣作为公选课,让学生体会满族刺绣的地域性艺术魅力。学生在构思创作的过程中,体会着刺绣纹样与艺术设计中的平面版式设计、服装间的紧密联系,在了解传统民族纹样的同时,还可了解传统的东北民俗文化,这些都为满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吉林省满族刺绣载体之丰富、绣工之精巧、颜色对比之强烈,加之精巧的构思设计,已经成为具有东北地缘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 任云.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EB/OL].国际在线.http://city.cri.cn/29464/2011/02/14/4185s2557818.htm.

[2] 王纪,王纯信.满族刺绣中的萨满文化[J].中国民族,2004(3):54.

[3] 吕萍.吉林满族传统绣品中的民俗文化[J].满族研究,2012(2):84.

猜你喜欢
绣品先民满族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Hong'an Embroidery: A Dance of Needles and Threads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