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涉毒问题调研报告

2015-05-30 23:25张晓春陈静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治理对策在校生

张晓春 陈静

【摘 要】对广西巴马未成年人涉毒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造成巴马县在校生涉毒现象严重的原因,提出未成年人涉毒问题治理对策。

【关键词】在校生 涉毒行为 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C-0029-03

当前,在校生吸毒的问题已经呈现人数逐年增长、年龄逐年下降的态势,广西也曾经发生过初中生吸毒过量死亡,中学生在校内吸毒过量晕倒的情况。据广西禁毒总队的不完全统计数据,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广西有147所学校379名在校生出现吸毒、贩毒、容留他人吸毒、非法持有毒品、运输毒品等涉毒违法犯罪行为。涉毒的在校生不但包括中学、中职、大学,甚至还包括小学。在多地出现在校生涉毒问题后,广西公安厅、广西教育厅、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组成了调研组,到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巴马)开展了专项调研。选取巴马作为调研样本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该县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远,且没有与其他国家、其他省份相接壤,一般认为毒品问题相对较为轻微;二是因为毒品问题发展蔓延具有从城市到农村的一般规律,从偏远县份的问题可以推测相似县份及城市的有关情况。这次调研采取了个别访谈和集中座谈的方式,包括和发生在校生涉毒行为的学校领导、非涉毒学生、教师进行个别访谈,以及和巴马教育部门、公安部门的同志进行座谈,以期能深入了解巴马在校生涉毒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查找对策。

一、巴马未成年人涉毒情况调查

(一)涉毒学生主体情况分析

1.涉毒在校生的学龄层次广泛。据广西禁毒总队相关数据,截至2014年底,巴马全县在册吸毒人数为386人,占总人口比例0.14%。而据河池市禁毒支队的相关数据,仅2014年,该县在校生涉毒就有30人,其中年龄最小12岁,最大17岁;中学生13人,小学生17人。在发生涉毒行为的学生中,有2人既吸毒又贩毒。

2.涉毒主体向留守儿童发展的趋势严重。调研组通过查阅案卷发现,巴马县小学生出现较严重涉毒行为的毒品来源于某校一名学生。该生将其购买的毒品氯胺酮(俗名K粉)赠与本校11名小学生共同吸食。经进一步调查得知,这11名学生皆为留守儿童。这起案件的发生,体现出毒贩的触角已经伸到了小学校园的苗头,而留守儿童由于与祖父母或者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缺乏必要的关爱和管教,平时手中又有一定数量的生活费或零花钱,首当其冲地成为涉毒行为向在校生蔓延的主力军。调研组在巴马经过走访及座谈还得知,该县留守儿童的数量相当惊人。例如,巴马镇中心小学在校生共1200人,有70%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

3.部分家庭对涉毒学生的处理态度不积极。在校生涉毒行为发生后,学校或公安机关都曾经把学生的涉毒情况通报给家长。在接到相关信息后,部分涉毒学生的家长出于经济方面原因,不愿意从务工地返乡协助学校教育子女;还有部分家长还认为,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因为没有办法把孩子教好,所以才让孩子上学,学校应该对其子女的教育完全负责。

(二)相关部门毒品防控工作开展不到位

1.对涉毒学生缺乏跟踪教育。调研组曾希望通过与涉毒学生的监护人访谈,以期了解和分析学生涉毒的深层次原因。包括父母对涉毒学生的关注情况,涉毒学生的父母通过何种途径关注子女的身心发展,对涉毒学生的成长情况是否在第一时间内能够了解到位;父母对毒品泛滥的情况是否了解和有所警惕;是否对防毒拒毒进行过事前教育;在得知子女涉毒后做了哪些补救措施;是否合理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等。调研组还希望在取得监护人的同意后能与涉毒学生进行座谈,但相关部门均无法提供涉毒学生的监护人或涉毒学生本人的联系方式,个别学校的教师甚至对于本校学生涉毒的情况并不了解和掌握。

2.禁毒宣传教育模式过于形式化、内容缺乏针对性。调研组在工作中发现,巴马的学校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还主要通过宣誓、签字、挂图、播放视频等形式宣传进行。不仅宣传方式比较单一,教育也过于形式化。由于在宣传中没能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所侧重的禁毒宣传教育,导致教学效果欠佳。通过座谈和个别访谈,调研组还发现,学校教师对毒品常识的了解也非常有限,自己都没能真正做到提高防毒意识,由他们开展的禁毒宣传教育,效果也差强人意。

3.禁毒工作社会共管的局面失衡。我国禁毒法明确规定,禁毒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但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都认为禁毒就是公安机关的事,禁毒宣传教育也应该由公安机关来承担,禁毒委相关成员单位的禁毒责任并未真正落实。以广西河池市为例。据河池禁毒支队提供的数据,河池全市及11个县、县级市共有65名禁毒民警,除内勤外,剩下的不足50名干警在2014年共侦破毒品犯罪案件337起,缴获毒品94公斤、强制隔离戒毒1295名吸毒人员。在打击毒品违法犯罪工作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禁毒民警还要负责常态化的禁毒宣传教育,甚至到学校悬挂禁毒宣传标语等工作都要禁毒警承担。而巴马禁毒大队在仅有5名民警的情况下,不仅要承担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工作任务(2014年移送起诉毒品犯罪嫌疑人36名),还要负责巴马几十所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民警也觉得宣传教育工作量太大,根本难以有效完成。

二、对巴马未成年人涉毒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

截止2014年12月,广西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过21万人,巴马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例略低于广西水平;但广西在校生吸毒人数与全区总吸毒人数比为0.18%(为保护未成年人,广西经有关部门审议,不将吸毒在校生的信息录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网。因此公布的吸毒人数没有包含在校生数,只能以在校生与在册吸毒人数比例评估在校生吸毒情况的严重程度——笔者注),巴马在校生吸毒人数与全县吸毒人数比例却高达7.8%,远远高于全区的平均水平(数据由广西禁毒总队提供——笔者注)。巴马在校生吸毒人数在近两年内激增的情况确实给我们敲醒了警钟,相关部门也值得对导致该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调研组认为,造成巴马在校生涉毒现象严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落后是间接原因

作为一个经济不太发达、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县份,巴马有不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以增加家庭收入。但青壮年外出务工后,对自己的未成年子女监管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成为未成年人涉毒的最重要群体。

还有一些青少年在外出务工期间,由于生存压力较大等原因,听信毒贩吸毒品可以解压的谣言而染上毒瘾。在返乡的同时,把毒品和吸食毒品的方式方法带回到巴马县,诱惑更多的青少年吸毒以牟利。甚至还有人把触角伸进了各层次校园里,其目的就是为了“以贩养吸”。由于部分涉毒的在校生与社会不良青年关系密切,个别老师即使发现有学生吸毒的现象,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也不敢严厉教育或声张。

(二)家庭教育缺失是直接原因

巴马有些未成年人的父母亲年龄也比较小,有些人十六七岁就已经生儿育女。这些年轻的父母自身都没有接受过较好的教育,认为保证孩子能吃饱、能上学就算尽了义务,也不知道除此之外自己还需要做什么。也有些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孩子在学校的一切行为都是学校引导的结果。有些学生因为被老师批评赌气不去学校,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追究学校的责任;有些孩子涉毒后,家长也认为是学校监管不到位造成的。家长这样的心理和态度给学校施加了压力,导致部分老师对于学生的违纪现象不敢去纠正,也造成部分学生对自身犯的错误也总是心存侥幸。还有些父母在发现孩子吸毒后就让孩子转学,却没有对孩子吸毒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训诫。致使孩子吸毒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吸食毒品种类也从氯胺酮发展到甲基苯丙胺和海洛因。

出于对“抚养义务”的错误认识,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往往通过给孩子更多的金钱来完成自己的“义务”,或者是弥补不能照顾孩子成长的愧疚心理。这样错误的认识,也正好给了毒贩下手的机会。对于毒贩而言,留守儿童较其他未成年人更有能力购买毒品,所以留守儿童也成了毒贩主要引诱吸毒的对象。

(三)禁毒宣传教育落实不到位根本原因

1.禁毒宣传教育课时没有落实。我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要求,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每学年要安排2课时毒品预防教育的教学内容。《大纲》还要求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将毒品基本知识、毒品预防意识、健康生活情趣、自我保护方法,以及对于禁毒的认识和社会责任感等关于毒品预防的内容分层次、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讲解。而且《大纲》对小学五年级开始到高中阶段的分阶段目标都有明确的规定,对教学内容也有大致的要求。但是,还有很多学校对于上述大纲的要求和目标并不清楚和了解。所以在实际上就出现了各校、各部门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基本上每个年级所接受的教育内容和模式基本相同。毒品预防教育的目标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2.学校教师缺乏必要的禁毒宣传教育知识和技能。中小学(含中职)教师缺乏必要毒品预防知识是导致毒品预防教育没法落到实处的又一重要原因。现在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参加过系统的毒品知识培训,对于什么是毒品、毒品有什么样的危害都不是很清楚。让中小学(含中职)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开展毒品预防教育,他们也只能做到“鹦鹉学舌”,或者是播放禁毒宣传视频来应付相关课时任务。讲解不到位的毒品预防教育,还有可能引起学生对毒品的好奇,一旦有机会,某些学生难免就会选择尝试吸食。

3.禁毒宣传教育责任共担尚未达成共识。学校在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上,还存在过多地依赖公安机关的现象。但对于主业是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禁毒警而言,尽管他们对于毒品知识、毒品危害了解较多,但如何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并不是他们的长项。他们往往也只能以各种图片、案例或者视频来完成“教学任务”。公安机关在学校的禁毒宣传教育中起主导作用。这既不利于有限警力更为合理的使用,也不尊重教学规律,导致学校的禁毒宣传教育效果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

尽管我国禁毒法明文规定,禁毒工作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禁毒宣传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各地也依据禁毒法的规定成了禁毒办。但部分地区禁毒办还是和公安机关禁毒部门合在一起,没有实体化,不少禁毒委的成员单位也没有真正去落实各自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导致在校生涉毒后续教育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实施。对在校生涉毒问题“有打击,无跟踪”,这部分学生就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毒品违法犯罪分子,他们成长以后也有可能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三、未成年人涉毒问题治理对策

广西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长期以来都是打击毒品犯罪的主战场、预防毒品问题蔓延的主阵地。巴马在校生涉毒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在广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对于该地区在校生涉毒问题的治理对策在广西也有一定适用性。

(一)加强对学校教师禁毒宣传教育能力的培训

学校是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场所,应该成为禁毒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也应该成为承担在校生禁毒宣传教育的主体。教师由于与在校生接触时间比较长,可以有机会、有条件,也应该有能力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对在校生防毒拒毒知识、能力进行引导;可以有条件,也应该有能力及时发现在校生涉毒的苗头。但是,由于当前对学校教师禁毒知识培训工作还存在巨大缺口,各层次学校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参加过禁毒宣传教育培训的寥寥无几,使得教师难以结合教学管理对在校生开展禁毒宣传,也难以及时发现学生涉毒反常举动。因此,加强对学校教师禁毒宣传教育能力的培训是当前解决在校生涉毒问题最重要的工作。只有教师的能力增强了,才有可能结合班会、团队会,以及德育、历史等课程,切实做好在校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二)切实加强在校生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在校生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一直在各类禁毒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要加强。但不少地方还只是集中在“6.26”国际禁毒日期间拉横幅、搞大型讲座、集体签名、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开展宣传,具体到参加活动的个人,收效并不明显。在校生禁毒宣传教育一定不能在场面上贪多求大,应对在校生禁毒宣传教育的课时和内容从追求实效上下工夫。

(三)禁毒宣传应形成系统化

在校生禁毒宣传教育的内容应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将防毒拒毒的知识和能力的总目标分解成分层次、分阶段的课程体系,各年龄段应了解和掌握的禁毒知识逐级提高,使小学到高中阶段(含职高、中专)受教育的内容有从易到难的递进。禁毒宣传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对毒品知识的讲解;还应该引导在校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选择地交往朋友;更要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了解我国关于禁毒的法律法规,了解毒品与人生、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增强禁毒意识的过程中学会承担社会责任。

(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落实禁毒宣传教育责任

我国禁毒法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相关组织和公民都应当相应承担不同的禁毒宣传职责或者义务。如《禁毒法》第二章规定对学生开展禁毒宣传教育主体主要就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公安机关只要对教育部门的工作给予协助。在禁毒宣传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工青妇等社会组织也应该按照法律的规定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来落实相应的宣传职责,而不是在临近禁毒日的时候才纷纷都到学校上禁毒宣传课。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地开展宣传,才能真正有效达到禁毒宣传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杨黎华.对在校学生涉毒违法犯罪行为的思考[J].学园,2012(9)

[2]林丹华,苏少冰,胡伟,何立群.工读学校和普通中学学生的毒品使用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5)

[3]王亚倩.青少年问题法律与实证研究[J].法学之窗,2011(7)

[4]范志海 李建英.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问题与对策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4)

[5]包力,孟广军.在校学生涉毒犯罪明显增加[N].深圳商报,2012 -02 -29

[6]邓振福. 广西14岁中学生吸食过量毒品死亡[EB/OL].http://news.163.com/10/0801/16/6D10UBKH00011229.html

[7]曹哲虎,冯杰琴. 南宁4名中学生相约所谓“撮一顿”竟是在校内吸毒[EB/OL]. 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090430/newgx49f8f02e-2025854.shtml

【作者简介】张晓春(1971- ),女,台湾台北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侦查系副主任,禁毒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陈 静(1979- ),女,广西北海人,硕士,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侦查系讲师。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治理对策在校生
数说高教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山西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在籍学习证明
对会计假账问题的初步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青海省杂多县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
高职高专护理在校生升本现状调查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