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15-05-30 09:08叶志坚
中学理科园地 2015年4期
关键词:练习讨论质疑

叶志坚

摘 要:自学能力是指学生自觉能动的、有针对性的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更新旧观念、获取新信息、掌握新本领的一种能力。“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作为教师应当把爱心献于学生,把读书、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传于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兴趣;质疑;讨论;练习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中学辍学后刻苦自学,最后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他说过:“在人的一生中,进学校靠别人传授知识的时间极短的,一切创造和发明都不是靠别人教会的,而是先靠自己想,自己做出来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使我们的知识赶上时代的要求。为此,作为一名老师,就要注重培养每个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及时更新知识。假如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差,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那最终将被时代淘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的报告书《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1 ]。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依靠教和学两方面。要提高教学效率,只研究“教”是不够的,还应研究“学”[2 ]。因此,教学时应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高,特别是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及方法,依然处在被动学习的困境中,学习效率得不到显著的提高。多数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是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物理概念、规律、公式。进入高中之后,又把这一学习方法带入高中,学习起来那就更吃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慢慢尝试从“扶”到“放”,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提倡学生自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了四步式课堂教学结构。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乃真挚的朋友。”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励和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自信心,有了信心就会有动力,就会把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3 ]。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引入新课时,要善于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压强”时,压强概念抽象难懂。于是让学生用拇指和无名指分别按住笔尾和笔尖,叫学生逐渐加力,请学生谈谈各自的感受,学生兴致极高,把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望。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时,让学生打开书本,两手分别轻拿两页,往中间吹气,会看到两张纸合拢了。引入问题:“两张纸为什么会合拢呢?”适时加入一段视频,公路上车辆开过,纸张、灰尘被车吸走了;两艘靠得很近并排行驶的船相撞了。这些意想不到的现象、问题在学生头脑中产生了许多问号。在学习“摩擦力”这个知识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头大象站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2岁的小孩能推动它吗?”显然这样的导入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会带着有趣的问题去自学。“学会不如会学,会学不如爱学。”“爱学”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倾向,是“学会”的动力。因此,激发兴趣是“学懂会用”的关键。

在课堂中,引入疑问的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索疑问的过程中,自主的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在上“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节,问学生,把鸡蛋放入装有无色透明的液体中,鸡蛋是上浮或下沉呢?学生们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说一定下沉。这时,老师问:“真的是下沉吗?请大家动手做下实验。”同学们纷纷把鸡蛋慢慢地放入液体中,惊奇的发现,鸡蛋竟然悬浮在液体中。学生感到很新奇,议论起来。有的学生则表示怀疑但又讲不出道理来。接着老师让同学把杯中的液体倒出一半,鸡蛋放入后,逐渐加水,发现悬浮的鸡蛋慢慢下沉。把鸡蛋放入另一杯中,慢慢加入盐,并不断搅拌,同学发现,鸡蛋竟然浮了上来。这些意想不到的浮与沉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了许多问题,求知的欲望更高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来解答这一问题,由于学生带着渴望解决的问题去自学,注意力集中,目标明确,自学效果也就提高了。

2 自学讨论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它着重于教师怎样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就像容器,让教师往里边灌,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得听什么。这种教法束缚学生的思维,教学效率不高。

现代教学法着重于教会学生学习。老师用简单的语言引入新课后,先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然后发给学生自学提纲或自学讨论题,让学生再精读课文,并在邻近同学间互相讨论,同时做课后习题和作业。然后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因此,一方面要提出自学的要求,教给自学的方法,如要看懂物理规律是通过哪些例子或实验得出的?为什么是这样提而不是那样提的?它有哪些应用?在理解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另一方面要努力创造自学的条件,较难的可带思考题自学,在难度大的地方可先作适当的讲解,尽量使新知识处在学生智力发展的“射程”内,使学生经过自学能够猎取到。

以“力的平衡”为例,可抓住平衡条件这一重点,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①一小车重4N,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力是多大?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多大?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吗?②二力平衡条件有几个?哪个条件是最重要的?③当用1N的力拉着它以0.1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当用1.2N的力拉着这小车,它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④当用0.6N的力拉着小车,小车没动,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又是多大?通过这样的自学讨论,让学生动脑动口,交流信息,激发求知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掌握重点和难点,并集思广益,对课文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因此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共同进行讨论是有必要的。课堂讨论时,学生互相启发,学得的知识能保持较深的记忆,活跃思想,增强兴趣;课堂讨论时,学生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有很多问题要争论,要探讨,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表态,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它可以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问质疑

提问质疑,是自学的必然延续,它既是自学效果的反馈,又是学生能力的反映;它既可以纠正学生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又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向书本向老师挑战的精神 [4 ]。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熏陶,学生已习惯于等着教师告诉答案,缺乏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多数学生还未养成发问的习惯,担心自己提出的太简单,怕提错了问题被别人笑话。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提出和探讨问题的氛围,还应鼓励学生对所学的大胆提问,对学生的好问、怪问应持肯定的态度;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对他的这种勇气应予以鼓励,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其积极性;对好问而又抓不住要点的学生,则要耐心引导;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大胆创新。由于学生的差异,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教师要以鼓励为主,但是并不是不加评论,而应体现教师应有的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更有价值,有利于提高他们提出的问题的质量。教师要善于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找出闪光点,可以采用抓典型、树榜样的办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最佳创意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由被动提问逐步转向主动提问,并养成习惯。讲密度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油比水轻,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油会浮在水面上?油的质量一定比水小吗?为什么石块会沉到水底,而油却浮在水面上呢?石块比水重吗?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考虑油和水的质量,还要了解它们的体积,再引入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探究。因此,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使他们的自学和钻研劲头倍增。

4 深化练习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仅仅是掌握它、驾驭它的第一步,要真正做到掌握熟练,应用自如,就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通过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活化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才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完善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才能防止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对物理知识的表面认识才能深化。在提问质疑后,再通过及时安排练习,达到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开展专题性的课堂讨论,提出一些有争论的质疑或选一些趣味性的问题,针对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或自由讨论,或分组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从中找出最合理的答案。如平面镜成像一节,讨论主题平面镜成像特点为。小王身高1.68m,距离平面镜10m,他在镜中的像高多少?像离镜子多少远?像离小王多少远?他以1m/s的速度远离镜子,5s后,则它的像大小怎样变化?像离小王多少远?

(2)准备一些能一题多解、一例多用、学生容易“失误”的习题,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进一步打开思路,举一反三,深化理解知识。例如:A、B、C三个球体积相同,放在水中静止时如图1所示。①三个球重力大小怎样?②三个球受到的浮力大小怎样?③每个球受到的浮力和它自身重力关系怎样?④三个球都放在盐水中,浮沉情况又是怎样变化呢?每个球受到的浮力跟在水中比又是怎样呢?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学生对重力、浮力及浮沉条件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理解并掌握。

(3)教师归纳总结,根据课堂上得出的定义、规律、讨论等结论,帮助学生列出容易记忆、简单明了的条文,提到理性的高度,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有时也可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逐渐建立起鲜明的物理图象。

时代呼唤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尽量给每一位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环境和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学会自学。

参考文献:

[1]左宁.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课堂教育研究,2014(3).

[2]汪成.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

[3]吴桂平.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J].新课程教师,2010(12).

[4]王一专.这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理化教研周刊,2012(45).

猜你喜欢
练习讨论质疑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