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渔民精神做“海洋”文章

2015-05-30 10:48陈晓
职业·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级工技术学校高技能

陈晓

“要培训找舟职,要技术找舟技。”这句话已经印刻在舟山人心中。立足舟山、面向全省,凭着脚踏实地的精神做好社会培训的舟山职业技术学校,不仅以优异的成绩登上了舟山人心中的“高分榜”,而且正在全省的社会培训事业中崭露头角。

翻开学校的《社会培训项目手册》,船舶质检、船舶机械修造、渔业从业、海洋旅游、电子电工进出口贸易……大多数培训项目无一例外地与海洋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围绕“海”字大做文章,以扎实奋进的“渔民”精神打造“人无我创、人有我精”的有特色的社会培训。

以“海洋”为主导,树立标杆

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地处海多陆少、海岸线绵延的舟山市,海洋行业是当地经济的一大特色。自2011年国家将舟山群岛新区作为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以来,舟山的海洋经济建设与发展,由此成为国家战略。学校立足当地海洋经济,不回避、不妥协,主动承担起发展舟山海洋经济的人才培养重任,进一步强化了以海洋经济培训项目为主导、以多样化培训项目为辅助的培训体系。

培训基地的建设,无疑是发展社会培训的基石。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培训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项目全的喜人态势。学校着眼未来,对现有的多个培训基地进行了合并重组、结构优化,不仅重视面上的铺开,而且积极引进国内最新的专业设施设备,重点打造全市乃至全省都知名的渔船技术培训基地,开设渔业职务人员、船舶质检员、船舶焊接员、海洋导游、船舶机械修造员等有实力的培训项目,并将其作为学校进一步挖掘培训基地价值的突破口。

除了硬件的精进,学校更注重软件建设,注重从内部突破,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社会培训“核心竞争力”。学校专注于将海洋培训项目的经验转化为知识理论体系,集多年的培训经验和教师智慧编写了《浙江省渔业船舶质检员培训教材》。这本独创教材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瞬间影响了全省乃至全国,使之成为全省渔船质检员的统一培训教材,并且被全国的渔船质检教材借鉴和采纳,成为全国性渔船质检员培训项目的第一个教材蓝本。

同时,学校紧跟社会发展信息化的潮流,率先在全国实现无纸化考核。渔业船舶质检员的社会培训,学员必须在计算机上完成考核。在考试时,学员在终端上完成必要的操作后,成绩会立刻自动显示出来,马上就能得到考试的结果,减少了时间和精力的延宕。这种机器化的操作,不仅降低了人力和物力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考核效率,优化了培训系统,保证了考评的公平公正。而且,这种无纸化考核,加强了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社会培训的关联度,学员在考核船舶质检专业技能之外,必须学习必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促进学员综合技能的提升。

软硬兼施,双管齐下,增强了学校社会培训的核心竞争力和培训功能,丰富了培训层次,扩大了培训范围,建立起一套多功能、深层次的社会培训综合体系,学校在不断努力下逐渐树立起全市乃至全省的特色社会培训标杆。

突破“海洋”制约,送教上岛

在实践社会培训体系的时候,要真正做到“接地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舟山是一个“千岛之城“,岛屿众多,人口分布零散,经济结构多元化,怎样真正将学校的社会培训功能发挥到极致,是摆在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老师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限于当地特有的区位、经济因素,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培训方式似乎很难实现。为了真正扎根于海岛,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突破“海洋”不利因素的制约,另辟蹊径采用多样化、接地气的培训方式:让学校老师主动送教上岛,将培训服务送到每个海岛上的各个企业和家家户户,满足当地居民的培训需求。

为了保证舟山群岛的大多数居民的培训目标能够实现,根据当地居民的从业岗位主要集中于临港产业、海洋产业的特点,学校相应地加大了这方面培训的比重和频率,让当地渔民、渔业船员都能进一步提高技能等级、提升掌握的专业技能含量。每学期,学校不定期派出培训教师到各个岛屿上的企业集中进行教学,普及船舶修理维护技术和出海捕捞等应急安全常识,不断提升渔民的职业素养。目前,学校正重点将渔业船员“四项基本技能”(四小证)和三等外海渔业职务船员的培训送到各个岛屿,将交通不便、不利于集中培训的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通过学校培训处老师上岛集中教学,仅去年一年,就让200余人成功通过了渔船上岗必须具备的四小证考核,并且激励越来越多从事渔业捕捞的渔民参与其中,不断增加培训人次。

从事海洋渔业,安全问题是省委、省政府三令五申的工作议题。为配合政府工作,学校与舟山市海洋渔业局合作,对全市渔船船长进行了“面对面”安全教育培训。在每年的休渔期(5月初至9月底),将全市范围内的渔船船东和船长召集起来,向他们普及海上安全事故预防、安全生产操作、海事法律法规、应急操作技能等,截至2014年,学校一共培训了6409人次。学校以视频、PPT等生动的声画演示和案例讲评,进一步强化了舟山市渔船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意识,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为舟山渔业安全发展提供公益服务。

学校不仅将靠海生存的渔民最需要的技术送到他们身边,而且还加强与群岛的乡镇、成人职校合作,不断扩展培训项目。学校送培训进企业、上海岛的方式,满足了当地居民的不同培训需求,帮助他们提升了专业技能、拿到了更多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其更好地就业灌输了动力、打好了基础。

做强“海洋”经济,力培高技能人才

在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的领导看来,做社会培训如同“做蛋糕”,第一步是“把蛋糕做好”:学校结合舟山保税港区的区位优势,凭借舟山市政府主张推行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东风”,打出了“力推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口号,以期促进舟山群岛新区的经济向高技能、综合化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迈进。

学校首先对培训项目设置进行调整,设置了20多个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包括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在優化培训结构后,学校与舟山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签订了《紧缺高技能人才合作培养协议书》。在“协议书”中,政府部门计划投入上百万元培养200多名高级工,学校利用现有的社会培训场地和设备,合力为舟山群岛新区培养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等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

本次培养的高技能工种主要有现代物流高级工、船机高级工、电工高级工、数控加工高级工、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高级工等。参加培训的人员主要来自选择继续就读这些专业的职高毕业生,培训期为三年。根据“协议书”,舟山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给予学员三年的培训补贴,参加高级工培训的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享受这一政策的学生须签订就业意向登记表,承诺毕业后在舟山工作,为打造舟山先进海洋型经济制造业基地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高技能人才的培训离不开高素质的培训教师,学校为此制定了长远的规划,借助已经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和东北财经大学的师资,邀请这些学校的老师担任培训兼职教师,来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向教师传授高技能人才的教学艺术,提升教师的培训技能,并定期对高技能工种培训学员提供指导。学校高技能培训项目设置与完备的师资力量,为舟山海洋经济朝高技能、综合化方向发展储备了优质的人才资源,截至目前有363人参加了中高级工培训,有208人参加了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训。

社会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让学员满意。为此,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将“服务到学员满意的最后一刻”作为开展培训工作的座右铭,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通过教师跟班听课、召开学员座谈、进行学员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虚心听取学员意见,并集结成文,作为不断完善社会培训的第一手材料;随后,为每位学员建立“培训档案管理系统”,纳入信息化操作和管理渠道,以高效便捷的信息管理提高了培训效率和培训质量;进而,对结束培训的学员进行后续跟进,以问卷调查和企业走访的方式了解企业、单位对学校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科学判定当期社会培训的效果。最后,以科学的统计形成一份综合性的档案资料,由学校培训中心的老师“对症下药”,从现有的培训结构设置、培训质量提升、培训批次优化和设施设备革新等方面进行改进,进一步完善社会培训的体系,制定更加适用的培训规划,为下一届学员提供更人性化、高品质的培训服务打下基础。

“渔民精神”是舟山经济社会得以稳定发展的精神内核,也是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做大做强社会培训的核心所在,它强调踏实奋进、放眼未来。学校在传承这一精神时,将社会培训作为促进当地人才质量提升的推进器,争做“海洋经济”的发展后盾。目前,学校正进一步扩宽海洋培训的视野,着力组建全国性的渔业船员培训基地和渔船渔机渔具培训中心兼技能鉴定中心,力图打造一个设施齐备、技術先进的培训场所,使之成为全国首个相关技能培训和鉴定的范本,引领全国渔业相关培训项目走向集中化、系统化。

猜你喜欢
高级工技术学校高技能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CLASS STRUGGLES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浅谈五年制高级工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生产实训的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研究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