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钳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思考

2015-05-30 10:48滕朝晖
职业·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基本原则教学改革

滕朝晖

摘 要:本文根据零件钳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情况,论述了一体化课程的内涵与特征、实施一体化课程的必要性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并结合一体化课程具体工作任务,阐述了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教学改革 基本原则 实施案例

近年来,随着中职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课程改革的呼吁越来越高,课程改革中的一体化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自浙江省人社厅[2012]192号《关于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下达以来,浙江省技工院校掀起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热潮,不少技校确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笔者以零件钳加工课程为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收获。

一、一体化课程的内涵与特征

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围绕企业的某一项具体工作任务,边教、边学、边做并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工作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一体化课程教学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设计的教学活动。一体化课程是以工作为学习内容,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课程,一体化课程最大的好处是在校期间学习的操作技能与企业岗位能进行有效对接,从而使学生有效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可见,一体化课程的特征有三点。第一点是把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与素质培养融为一体。第二点是以学习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为目标,采用模块式课程体系。第三点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零件钳加工涉及的专业知识主要涵盖在钳工工艺学、钳工技能训练、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金属处理热处理等课程里。这些课程以前都是分开教学,原先的教学模式带来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论知识重复讲解且理解不透彻,实习时又需重新讲解,这就增加了课程任务量,也不利于學生理解。

二是学生学习理论难度较大,很多内容需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与实习内容脱节,实用性差;易造成学生厌学情绪。

三是学习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不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缺乏真实的工作体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弱,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四是传统的课程没有把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无法实现认识的关联性和全面性,很难培养人的全面的工作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努力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个个成才”的学生观和人才观。根据技校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弱,学习力不足,但动手能力较强的实际情况,从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和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出发,学校应积极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从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较扎实的基础。

三、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中级工层次零件钳加工280课时,涉及的与企业工作岗位关联度较大的课程主要有钳工工艺学、钳工技能训练、机械制图、金属材料热处理、公差与配合、机械基础等课程,其中,钳工技能训练中实用性较强的基本技能主要有画线、錾削、锯削、锉削、孔加工、螺纹加工、矫正、弯曲、连接、铆接、热处理工艺与基本的计算能力等内容。此外,责任感、产品质量意识、安全生产和安全用电知识也是企业生产特别重视的。学校根据学生学情分两个学期上完该课程,每周安排10~12课时,超过部颁280课时的标准。此外,部颁标准不再单独安排专业基础课程,而学校根据学生的学情,除钳工工艺学不开设,其他专业课均照常开设。

2.以典型学习任务为载体

零件钳加工学习任务有七个,分别是认识新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开瓶器的制作;錾口榔头的制作;划规的制作;平行压板的制作;六角、四方镶配件的制作;钥匙的配置。以前学生把上钳工实习课称之为“磨铁”,因为中级工段钳工实习课以锉配件加工为主,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内容单一、枯燥、乏味。零件钳加工是理实一体化课程,贯彻“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指导思想。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感受工作过程、工作要素与工作环境及进行工作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衔接。这种真实环境的影响,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大涨,课堂效率有效提升。

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案例

学习任务五:平行压板的制作。

工作任务描述:学校接到某企业加工平行压板35副的订单。学校把该加工任务交给13机电(3)班来完成,要求在80课时内按图样和技术要求完成任务,并交付检验、使用。

平行压板图样(图)如下。

学习目标:略。

1.该工作任务需解决的理论知识

(1)明确平行压板的用途。平行压板是一种辅助夹具,用于机械加工时固定与定位工件。

(2)能看懂平行压板图样,明确加工要求。

(3)能对螺纹进行分类。如:按旋向分为左旋螺纹、右旋螺纹;按螺纹线数目分为单线螺纹、多线螺纹;按螺纹用途分为连接螺纹、传动螺纹;按螺纹牙型分为普通螺纹、三角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锯齿形螺纹。

(4)能根据给定的螺纹要素写出螺纹的规定标记。如:普通螺纹,公称直径为24mm,右旋,中径公差带代号为5g,顶径公差带代号为6g,中等旋合长度。该螺纹的标记为:M24-5g6g

(5)了解麻花钻切削部分存在的五个缺点。

(6)明确麻花钻刃磨后的几何角度要求。

(7)了解丝锥与铰杠的种类、适用场合。

(8)能计算被加工螺纹的底孔直径。

2.该工作任务需掌握的操作技能

(1)能独立或以小组合作方式编制加工工艺,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加工工艺:依次分别加工4个外形面,加工两端面,加工300斜面,加工2-R8孔,加工腰孔,加工螺纹底孔,攻螺纹。

(2)逐步掌握麻花钻的刃磨方法,并能进行孔加工。

(3)熟练掌握砂轮机的使用技能与安全防护措施。

(4)掌握螺纹加工的方法,能区分头攻丝锥和二攻丝锥。

(5)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刀口角尺与万能游标量角器等量具。

(6)能根据图样要求独立检测各项技术要求是否达到标准,并分析产品质量存在的缺陷及产生原因。

五、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后的思考

第一,传统的钳工技能训练课程最大的缺陷是学习的操作技能仅仅是为了应付技能鉴定考试,而与企业工作岗位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浪费了很多学生的时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也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学习的技能实用性强。

第二,采用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工作过程的结构是完整的,工作要素是全面的。因此,至少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工作环境。

第三, 一体化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同步教学,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教学效果。如:采用视频、实物、上网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相互测评、撰写总结等方法。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提高,学生间互动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到的技能不会在短期内被机器取代。

第四,考核方式更有利于激励学生平时的技能学习积极性。学校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班级期末考试不单独考钳工技能训练和钳工工艺学,采用的是过程评价,即把学生在本学期完成的每一个学习任务进行评分,同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工作态度与表现、获取信息能力、完成理论作业、工量具正确使用与摆放、产品质量意识与安全意识、原材料节约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出学生的总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更重视平时的劳动纪律、劳动态度与产品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第五, 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特别是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自学能力、解决问题、产品质量意识、对工作标准的把握、工作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快。

第六,存在专业知识讲授碎片化现象。一体化教学中专业知识教学贯彻的是“用到什么知識就教什么”的原则,因此,专业知识讲授不系统、不全面,给学生应知鉴定考试带来不利因素。

第七,对师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操作技能和较深厚的、宽泛的专业知识功底,而且要有一定的企业生产实践经验,要懂得企业生产新工艺、新材料与新方法的运用。

六、小结

零件钳加工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操作技能、团队合作精神、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明显提高,但理论成绩没有优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的要求补充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从而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更明显的优势和成效。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增杰.零件钳加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临安市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一体化课程基本原则教学改革
一体化课程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浅谈一体化课程的教案设计
浅谈一体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技工院校礼仪课课程建设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