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2015-05-30 23:03刘洋
新课程·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论基础小组合作体育教学

刘洋

摘 要:培养学生各项综合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尤其是对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目前在体育课堂中,小组学习已经成为主要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合作共赢意识。这一方法正确落实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合作学习要求,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立足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基础,分析了现阶段高中体育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能够更好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组合作;理论基础;问题;措施

相比于其他学科性强的课程而言,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开展一些体育游戏,教授某项体育技能或组织各种体育竞技活动。因其相对特殊的开放性,体育课堂更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民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采取合作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锻炼意识。因而,如何合理采用这一模式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成为目前体育课改的重要内容。

一、高中体育课堂合作学习现状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以讲解示范为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进行學习,最终以团队协作和整体成绩来考评学生表现。相比较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相对自由,且创意性较强的学习方式。该模式一改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虽然,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在各个高中体育课堂广泛开展起来,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仍然存在一些阻碍教学发展的问题。

1.小组活动过分注重形式,缺乏实质合作

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实施小组学习都只是形式上的分组,缺乏真正的合作。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我行我素,独自练习,很少有学生按照团队要求相互配合,而且指导教师也没有及时纠正这些行为,任由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形式。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在走访调查的一个学校中就存在这样的情况:一堂篮球教学课,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合作学习,规定在要求的时间内掌握教师演示的动作技能,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任务在被执行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情况,篮球技术好的学生参与度高,表现力强,他们被要求或是不自觉地扮演一种帮助后进学生的角色,这样一来技术逊色的学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模仿教授者的动作。而且,在课堂结束前的小组汇报中,代表发言的通常也是技术好的学生,技术差的学生因此丧失了学习热情,甚至所学到的技能比班级教学模式还要少。

3.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体育课堂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课堂,学生言行自由,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影响了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二、如何有效改善高中体育课堂的合作学习模式

1.抓住合作学习契机,选准合作学习内容

并非所有的课程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高中体育课选择教学内容一定要注重把握分寸。

以高中武术教学为例,为了贯彻合作学习的精髓,就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下功夫。武术是中华国粹,但是很多学生没有武术基础,如果动作技术太难,即使学生合作学习,课堂场面也会混乱。所以,建议高中教师可以选择技术含量不高,容易学会的简化太极拳为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假设班级容量为56人,教师可以把男生、女生各分为4个组别,选择有一定武术基础或者动作相对协调的学生担任组长。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将全体学生集中在一起观摩正确的太极拳动作,并详细讲解动作规范和重点难;然后选择表现良好的学生做示范,安排各组组长带领组员各自学习;课堂结束时分,教师要把8个小组长召集起来,仔细询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下节课针对性地设置解决方案。

2.建立小组合作规则,提升课堂效率

在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要有明确规则。首先,每个组员要听从组长指挥,不可随意散漫;其次,课堂上要遵守纪律;最后,小组成员要尽可能集中在一起学习,这样才能相互帮助,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还以太极拳教学为例:太极拳动作相对简单,因而很多领悟能力强的学生容易在学会之后就分散注意力,甚至干扰别的学生学习。如果建立小组合作规则,学生以集体为单位,有了小组规则的约束,教学过程中就会规避敷衍懈怠、滥竽充数现象的发生,学生也能有序、有效地掌握动作要领,还能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建立竞争环境,保证奖励互赖

虽然小组学习强调的是合作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小组成员为了小组以及自身的胜利,会努力学习并相互帮助,同时在给定测评成绩的时候要保证奖励互赖,确保小组学习的优势得以发挥。

4.让学生均衡发展

让学生每天都有所进步,每个学生都能均衡发展,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全体学生的均衡度,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均衡地分配到小组中,保证每组的整体实力处于同一水平。这样每组的整体实力都是相等的,体现了平等性和竞争性。比如,在进行拔河比赛时,教师可以进行异质分组,当某个小组失败时,教师不能一味批评,可以用语言进行激励,这样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另外,教师应该给学生多提供一些交流的机会,小组成员可以讨论失败或成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在下次比赛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5.精心进行教案设计,创造更多学习机会

体育教师应该做好课前准备,仔细研究教材,掌握教学方法,明确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具备一定难度,值得探讨和研究,并且应该体现开放性特征,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具体落实到在哪些方面需要合作,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合作时间多久。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仔细观察,掌握整个学习过程,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特别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比如,给予这些学生及时的帮助和保护,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现自己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必须摒弃那种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完全放手的错误观点。

总之,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高中体育教学要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和组织计划。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式。在采取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还要注重因材施教,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内容契合实际教学情况,确保在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享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忠.浅谈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小组学习的有效策略[J].教育观察:下旬,2013(12):23-24

[2]周健.合作学习也要“打假”:高中体育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1(3):34-35.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小组合作体育教学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