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视阈下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改革探索

2015-05-30 23:59兰茹
留学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

【摘    要】提高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借鉴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理念,通过创新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11YJA880095)。

作者: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50

一、引言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大学提出的教育理念,其主要观点是:大学教育在强调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要着重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一重任。目前,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进程中,高职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常态化发展,就是要更加重视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注重文化素养、职业精神和技术技能融合培养,切实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价值附加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职业核心能力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具有跨行业的属性,是伴随终身的或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通识教育”中的重要部分。[2]从职业指导的角度看,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多种能力的综合。这里谈到的一个重要点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它在从业者未来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故而又被称为“关键能力”它包括:沟通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如:一个学生立志做一名教师,除了有专业基础外、还必须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及分析能力、对教学问题与学习效果的分析能力。又如要当好一名篮球运动员,必须有出色的篮球技术、较强的身体对抗能力,同时,还必须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灵敏的判断力。

三、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发展和职业创造的关系

任何一个职业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职业核心能力则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必要条件。职业核心能力是人的发展和创造的基础,职业核心能力越强,多方面能力越会综合发展,就越能促进人在职业中的创造和发展,也能够取得工作业绩和做出卓越贡献。对青年学生来说,职业核心能力如何,是面临就业机会多少和是否有发展机遇的关键。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和实现职业发展目标都必须依赖于个体对职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和其职业行为表现。由此,每个人都需要不懈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学会学习和积累,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进程中,注重文化素养、职业精神和技术技能融合培养,切实提升综合素质和价值附加能力,为经济新常态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视阈下高职思政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面对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教育要适应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思政理论课不仅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操守,更应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虽然学生的职业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从就业的调研反馈发现,学生的能力比较单一,与人沟通、合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还比较薄弱,尤其90后的高职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对于面向国家经济社会一线,为国家培养应用技术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政理论课,借鉴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是有其迫切的现实需求,也是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必备手段。

(一)高職思政理论课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高职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但当前高职思政理论课的目标定位偏重于思想政治导向,忽视了职业导向,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责任制,必然要求高职思政理论课坚持职业属性,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理念、职业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客观上要求高职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必须坚持思想政治导向与职业导向的统一,[5]在倾向于思想政治目标的同时,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目标,以此促进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深化改革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思政理论课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高职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是立足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塑造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和谐发展,对于即将步入职场走向社会的高职学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但传统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上仍注重理论性、逻辑性、完整性;教学方法仍主要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5]教师不停讲学生被动听,在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各方面均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经济常态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不能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的能力。思政课运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理念,采取团队研讨式、情景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将能够丰富教学的形式、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三)高职思政理论课的职业导向不够突出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满足生产、管理第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主要特征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岗位的迁徙能力。基于高职的培养目标,高职的思政理论课更应该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基于职业发展需要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确立以职业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通过各种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体验,内化形成稳定的自身品质和思想品德,实现知行合一。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设计“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的五步训练法,[3]以“项目”带动教学,让“项目”贯穿训练全过程[3]。在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的完成、情境体验和合作探究完成理论的学习,按照岗位的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构建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合目的性与企业的需求相吻合。

五、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延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越来越远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遵循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及评价方式上进行全方位改革,真正实现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

(一)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贯穿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

职业核心能培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设计“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的五步训练法,[3]以“项目”带动教学,让“项目”贯穿训练全过程[2]。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是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的头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我们所做的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改革,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国家和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常态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念运用于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起到提升课程育人的效果。如在教学内容上,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关键能力点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学生在团队研讨式学习过程中,结合共同完成未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真实可操作项目,职业认同感会逐步得到加强,且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表现出诚信、负责进取的服务态度,学生在处理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和相互道德关系时所进行的心理体验,即会做出符合职业道德倾向的行为,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的情感得到提升与锻炼。

(二)创新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同于一般知识或理论的系统教学,在教学模式建构上,要彻底打破以教师“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学生“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运用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如《概论》课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项目和情景,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热点统一起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操作环境中能够充分感受到自身“存在”的意义,“有事可做”、“能够做主”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愿望与热情,使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弱的思政课堂成为仿真乃至真实的职场。学生从传统教学的“受教”个体转变为“行动着的主体”,教师从“施教”主体转变为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咨询者、协调者,通过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训练学生思维方式、交流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对促进思政课“三进”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探索构建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思政理论课在高职教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用人单位的调研结果,企业对人品、敬业精神、责任感、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等已作为人才要求的第一要素。因此,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要树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依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挖掘职业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素材,按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探索构建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将思政理论课教学延伸到校内外,引导学生将政治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1、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教学实践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结合

一是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校园实践教学,开展相关的主题实践教学。如:体育类高职院校,把“走进运动队,向运动员学习”作为学生最好的德育实践教学项目,开展“我的大学我做主……理想生活从规划开始”,通过参观了解运动员日常艰苦训练与顽强拼搏的场景实况,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潜在的精神力量,立报国之志、增报国之才、践爱国之行,同时,体育集体项目中的团队配合、齐心协力的精神,也是学生团队意识培养的最好素材。

二要加强与社会政府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系,建立一批大学生德育基地,开展红色纪念活动或其它参观考察活动。如参观黄埔军校、中山纪念堂、广州科技馆等;同时根据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选择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把课堂设在基地,将教学内容与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团队精神相融合,使课内实践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直接受到企业优秀文化的熏陶的同时,[4]并将课堂中獲得的“教化”内化为自己的人生体验,真正感受沟通合作的愉悦、人格的完善、职业荣誉和职业责任感。

三是利用学生寒暑假和实习阶段,开展义务支教等社会公益活动和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的中国梦”等社会调查;加强与学生实习企业联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参加实习,开展有关企业文化、职业价值观、用人标准等调查研究,开展针对实习学生思想问题的现场教学等,将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与基层就业意识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2、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

把思政理论实践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第二课堂社团活动,构建不同活动的课程模块,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感知、感受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成功体验,从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行为习惯。[2]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班集体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团队合作训练,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班风、学风;将职业核心能力测评标准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组织纪律性,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培养符合就业岗位要求的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寒暑假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服务中锻炼提升自己的技能的职业素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升华境界,提高就业能力和岗位转换能力。

(四)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目前,思政理论课现行的考试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重知识轻素質,重分数轻能力,大大制约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要改革传统的以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探索建立融入职业核心考核内容,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的多元化、过程化评价体系。一是树立服务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的评价理念,注重考查学生和素质与能力;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三是评价内容立体化,重在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素养、职业社会适应能力等;四是注重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结合,过程评价注重职业核心能力要素的运用情况,可采用课堂讨论、情景体验、实践活动等,总结性评价可采用口试、笔试等形式,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习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学习及团队展示作为评定的内容,激励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和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五)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教师是关键

1、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借鉴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把握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现化职业教育的趋势,深入研究学生的思想实际,熟悉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以教师、教材、课堂为“旧三中心”向以学生、学习效果、能力培养为“新三中心”的转变,扎实有效地推进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

2、建立具有一支先进教育理念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双师型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是推动以职业为导向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关键所在。教师通过接受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其角色定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以提升,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师是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通过策划学生研讨学习、总结点评、团队展示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良好行业习惯的养成,从而实现知识把握、能力培养、思想素质提升融为一体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兰茹.内涵式发展背景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思考[J].职教论坛,2013(20)

[2]兰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8月下)

[3]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4]余祖光.《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创新与实践》[M],海洋出版社,2010

[5]兰茹.论行动导向法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5(3月下)

作者简介:兰茹女,1963年出生,辽宁丹东人,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专家团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
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思路探讨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