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实践社区对区域教师实践性知识影响研究*

2015-06-04 06:38马福贵
现代教育技术 2015年5期
关键词:胜任实践性研修

马福贵 房 彬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北京100062)

一 前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做好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在区域和学校中采用的教师培训方式主要包括技能型培训、实践型培训、评价型培训、理论型培训、研究型培训[1]。然而,现有教师培训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大规模集中的运动式教师培训受限严重;面对面的长周期教师培训使工作的矛盾突出;教学模式落后,忽视受训教师的主体作用[2]。

北京市东城区于2012年4月启动“东城区教师在线实践社区COP项目”,希望通过引入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形式创新教师培训的模式,营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打造专家级的教师队伍。

本文通过对教师在线实践社区项目中学校和教师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实证研究,了解教师实践性知识水平,发现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对区域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影响,从而探索更适合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和方法。

二 文献探讨

1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

由认知人类学家Jean Lave和Etienne Wenger[3]定义的实践社区是指一群共享某一兴趣、某一专业知识和/或某一职业,有互相学习的欲望,并愿与社区成员分享各种知识、经历及经验的人。实践社区的成员通过彼此之间分享信息和经验的过程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以此机会来发展自己以及自己的专业知识。

具体来看,教师在线实践社区是由教师、专家及助学者所组成的非正式学习系统,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它通过聚焦教师的专业学习及同侪合作与反思性对话,分享教师们的教学改进形式、价值观、工具和职责等,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社会的、规范的、持续不断的学习支持服务[4]。教师在线实践社区重视课堂教学案例在研修活动中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在线和离线双重活动空间的有机整合,强调以多种形式促进隐性的教师实践性知识转换与创新的螺旋式持续发展过程[5]。

“东城区教师在线实践社区COP项目”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知识分享和开展互动活动,达成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建共享,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教学研究,推动学校文化的重建[6],并在师本层面、校本层面及区域层面创建区域型的研修文化。

2 教师实践性知识

加拿大学者艾尔贝兹[7]指出,教师以独特的方式拥有一种特别的知识,即实践性知识,并把它界定为教师以其个人的价值、信念统整他所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依照实际情境为导向的知识。柯兰迪宁和康内利[8]所说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也就是教师的“经验”,这种经验并不是教师原封不动地获得的直接或间接经验,而是一种教师个体在实践中经过内化、反思而获得的一种“个人经验”。

国内学者陈向明[9]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知识、教师的人际知识、教师的情境知识、教师的策略知识、教师的批判反思知识。

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个体性、经验性、情境性、缄默性、伦理性及复杂性等特征,其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默会(隐性)特征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难于外显化地表达,只能在行动中被展现、被察觉、被意会,不能以正规形式加以传递[10],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并非仅限于语言文字,人们通过观察、模仿、体悟等方式也同样可以学习并获得有益的知识和信息。这种人的个体内在机制的作用,决定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取只能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结果[11]。概言之,教师实践性知识主要不是通过传授直接获得,而是根据特定情境、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知识、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其中,外在的情境、协作和对话等是完成学习不可或缺的因素,学习者内在的情感、信念及价值观等则直接影响着实践性知识学习的质与量[12]。

三 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过程可以分为数据收集阶段与数据分析阶段。

在数据收集阶段中,研究者对研修教师的网上和网下研修活动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研修教师来自参与东城区教师在线实践社区COP项目的第一批8所学校,共计98人。从教师群体维度来看,依据伯利纳[13][14]的教师发展成长理论,本研究将项目学校教师按照教龄分为新手教师(0~5年)、胜任教师(6~10年)和成熟教师(10年以上)三类,其中新手教师40人,约占40.8%,胜任教师20人,约占20.4%,成熟教师38人,约占38.8%。从时间维度来看,本研究收集了从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为期一个学期的数据,反映的是研修教师在此期间实践性知识发展与变化情况。从研修内容维度来看,线下研修活动包括日常的课堂观察、课后反思与高质高效合作学习专题培训,线上研修活动包括以合作学习为主题的抽象概括活动、打磨完善课例的优课工作坊、旨在发现分享研修平台优秀资源的“靠谱淘宝”活动等。从数据来源维度来看,本研究收集了研修教师的平台发帖、课堂观察数据、个人作业、团队作业四个部分内容,并提取出本土编码,然后按照本土编码进行内容分析,得出关于实践性知识的整体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特点。从数据收集工具维度来看,本研究使用了实践性知识编码表、记号体系分析工具(包括教师有效性提问、教师回应学生回答、四何问题、对话深度等)、编码体系分析工具(包括S-T分析软件和Flanders互动分析软件)、课堂小组活动分析工具、内容分析软件。

在数据分析阶段,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法、课堂观察法、统计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对研修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方法简介

四 数据分析与讨论

1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对研修教师实践性知识整体水平的影响情况

图1 研修教师实践性知识整体水平变化情况

如图1所示,研修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水平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不同的实践性知识增长幅度有所不同。具体来看,教师的教育信念水平保持稳定,说明教师的教育信念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通过短时间的活动和培训产生明显变化。教师的自我知识上升明显,说明大多教师能表现出自觉拓展有关学习原理和教学策略的知识和能力的意识,并有意识地更新和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的策略性知识水平也呈现上升趋势,通过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都比较集中,经过教学中的不断实践,使用起来也日趋完善,但仍有重要策略的运用需要进一步提升,需要教师结合研修更多地思考和实践。教师的人际知识有一定增长,但在六种实践性知识中仍处于较低水平,具体来说,教师在沟通、协作和了解学生等能力上水平较高,但在与家长、学生、领导关系处理等方面尚有不足。教师的情境知识有所上升,说明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有所提高,能够适时调节课堂节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教师的反思知识同样增长明显,且达到较高水平,已经能够从简单描述的水平上升到用恰当的教育学术语对课堂事件进行标记和阐述,尤其在凝聚了集体智慧的团队作业中,反思知识已达到较高水平。

2 不同群体教师在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实践性知识发展情况比较

如图2所示,在教育信念方面,三类教师群体呈现出不同变化,即新手教师保持稳定,胜任教师有所提升,成熟教师有所下降。可见,培训内容对胜任教师的教育信念产生了积极影响,而教学风格较为稳定的成熟教师在这方面虽然有小幅下降,但总体水平仍高于其他两类教师。

如图3所示,在自我知识方面,除胜任教师保持稳定外,其余两类教师群体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这说明新手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理念和新思路,对自己教师身份的认识程度也不断提高。成熟教师的理论学习能力以及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能力较强,因此自我知识变化明显。

图2 不同教师群体教育信念水平变化情况

图4 不同教师群体策略知识水平变化情况

图5 不同教师群体人际知识水平变化情况

如图4所示,在策略知识方面,三类教师群体都有明显提高。这是由于这一阶段的培训活动与内容是以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在策略知识方面涉及较多,因此,教师在策略知识方面提升幅度较大。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策略知识的水平呈现为新手教师最低、胜任教师居中、成熟教师最高的情况,可见,策略知识的水平与教师的教龄和教学经验有着密切关系。

如图5所示,在人际知识方面,三类教师群体有一定提高,但胜任教师提升幅度更大。这是因为胜任教师在团队中通常扮演了组织者的角色,是团队的中坚力量。在平时的培训中,胜任教师往往负责与学校领导的沟通、团队成员间的协调等工作,因此人际知识水平提升较快。

图6 不同教师群体情境知识水平变化情况

图7 不同教师群体反思知识水平变化情况

如图6所示,在情境知识方面,新手教师呈缓慢增长趋势,而胜任教师和成熟教师则处于较高水平。具体来看,由于胜任教师和成熟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在课堂中对教学疑难问题的处理以及教学节奏的掌握比较到位。而新手教师在对自身失误的处理、教学结构的把握以及教学氛围的创设等方面稍显薄弱。

如图7所示,在反思知识方面,三类教师群体都明显提升,且提升幅度相似。这说明研修活动对不同教师群体的反思水平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研修平台能够为研修教师的反思和合作提供支持,研修教师的反思能够从普通的、简单的描述课堂情况的层级上升为运用合理的原则和理论进行解释的层级。

五 研究结论

根据以上数据及其分析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对于区域教师整体实践性知识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在研究期间,研修教师通过参与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种研修活动,实践性知识得到了发展和提升。由于研修活动各有侧重,因此不同实践性知识的增长幅度也有所差别。

胜任教师在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实践性知识发展较快。胜任教师是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中坚力量,很多学校的项目负责人也是由胜任教师担任。这类教师既摆脱了初为人师的青涩和迷茫,也不像成熟教师有着过多的教学定势,同时在新理念新技术方面又拥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因此实践性知识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东城区逐步探索通过“研修一体”的培训模式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在线实践社区正是通过课题的引领,引导学员既是培训课程的学习者,又是研修活动的参与者,既是教学案例的观摩者,也是教育教学经验的提供者,既是教学实践的反思者,又是教育问题的研究者,实现了教师“研”和“修”的有机结合。

[1]万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2,(1):24-26.

[2]王秉利.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中小学电教,2006,(1):32-33.

[3]Lave J,Wenger E.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276-280.

[4]王陆.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9):30-42.

[5]杨卉,王陆,张敏霞.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2):56-60.

[6]李克东.提升网络教师实践社区活动绩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55-60.

[7]Elbaz F.Teaching thinking:Astudy of practical knowledge[M].London:Croom Helm,1983:5.

[8]朱宁波,张丽.国内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述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6-68.

[9]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2.

[10]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3-92.

[11]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35-138.

[12]刘东敏,田小杭.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取路径的思考与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8,(4):16-20.

[13]Berliner D C.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ise in pedagogy[A].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 for Teacher Education[C].New Orleans,La,1988:67-71.

[14]Berliner D C.Expertise:The wonder of exemplary performances,Creating powerful thinking in teachers and students[M].Fort Worth,TX:Harcourt Brace College,1994:161-186.

猜你喜欢
胜任实践性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