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网络教研改进教师专业发展公平感的效能研究*——以重庆市某区为案例

2015-06-04 06:37吴筱萌雍文静何政权
现代教育技术 2015年5期
关键词:音视频公平效能

吴筱萌 雍文静 何政权 蒋 宇

(1.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 北京100871;2.重庆市大足区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 重庆402360;3.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 研究部 北京100031)

一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我国的网络教研(又称虚拟教研、在线教研等)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桑新民[1]等人2001年发文将“虚拟教研模式”定义为“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依托,促进不同地域的教师开展跨时空教研活动,彼此随时随地进行教学成果与经验交流、共享教学信息与资源的一种方法”。近年来,由于区域内学校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凸显,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将区域网络教研视为促进区域内不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均衡发展、提高教育公平水平的重要途径。

从文献调研我们发现,以往针对网络教研的研究一部分涉及网络教研的形式[2]、实施方式[3]、组织方式[4]等。还有一些调查对网络教研的效果,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动因、态度、认识,教师参与度,网络教研资源,网络教研平台质量,影响网络教研的因素等进行了研究[5][6][7]。虽然不少文章都指出网络教研可以提高公平性、参与度,但是对于我们所关注的通过网络教研促进区域教师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研究还是非常缺乏的,特别是没有发现这种策略和方法对于改善公平的效能的研究。伴随着区域网络教研的实践日益增多,我们需要了解这种方式是否真正改善了不同学校的教师公平感?哪些技术支持的教研策略比较有效,哪些效能较差?哪些因素会影响网络教研的效能?为此,本研究以重庆某行政区的区域网络教研作为研究案例,对其网络教研的方式与效果进行研究,探究其采用的各种教研策略对于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师公平感的有效性。

二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 案例区的网络教研背景

本研究所选取的案例区是重庆市西部某农业大区,全区中小学校总计103所,根据办学规模,以及教学水平等,将全区中小学划分为1~3类。近年来,案例区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区中小学校全部实现带宽1000M裸光纤接入,每台计算机独享10M带宽。2011年9月起,该区利用教育城域网建设了网络在线教研平台。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开展网络教学研讨活动。目前网络在线教研主要以三种形式进行:教师的教育资源共享,以文本方式进行的网络讨论,以及基于音视频的网络实时讨论。2013年大足区教育技术装备中心还开展了网络教研课题研究,共有30所学校,共计76名教师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参与课题研究。

2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用教师使用度来表征区域网络教研的开展状况,探索区域网络教研的参与度是否与参加网络教研的各学校教师对其专业发展公平感改善的认可度之间具有相关关系。研究假设区域网络教研的使用度越高,教师对其专业发展公平感改善的认可度就越高,那么区域网络教研改善教师公平感的效能就越高,反之亦然。目前针对区域内跨学校间的教师发展的公平感研究较少,本研究的一个前期研究发现,教师感知的区域内学校之间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公平包括获取教育资源、外出参加培训、观摩优质课、校际间教研、与优秀教师、教研员交流等机会的不公平,不少处于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教师获得这样的机会非常少[8]。本研究依据此将其作为衡量教师专业发展公平感改善的指标。

为了探究影响区域网络教研使用度的各种因素,我们将网络教研的各项实施策略、教研平台的性能、对参与网络教研的激励政策以及对于教师网络教研的支持服务作为教研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对案例区域网络教研各项实施策略的衡量,参考《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的政策评估标准[9],以及富兰所提出的影响教育变革实施的变革特征[10],以回应性、适宜性、可行性、充分性、效率性作为衡量网络教研策略效能的指标。其中:回应性指该策略设计回应了教师教学发展的需求,适宜性指该策略在实施中满足了教师的需要且没有冲突;可行性指教师在进行网络教研时不存在个人能力等障碍;充分性指利用该策略解决教师教学问题的充分程度;效率性是教师认为采用该策略进行教研具有效率。网络教研依赖网络平台,其效能优劣影响教师对网络教研的使用。本研究参考用户界面满意问卷、计算机系统可用性量表[11],对平台系统的效能通过有效性、系统能力、界面、总体满意度进行测量。促进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政策措施由行政规定与考评要求两个指标来表征;对教师网络教研的支持则由告知目标、提供培训、技术支持、同伴互助、有效反馈等几个指标来表征。具体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各变量的测量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分为: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以便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时使用。

调查对象选择案例区初中和小学的教师,按照初中和小学分别抽取学校。考虑到网络教研希望达成改善不同学校、特别是相对条件较差学校的教师发展公平感之目的,抽样时将案例区所有的三类学校全部抽取,一类和二类学校按5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取。通过网络问卷收集数据,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550份。对问卷的所有题目进行内部一致性分析,问卷α系数高达0.977,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非常好。

三 数据分析

1 被调查教师基本信息的描述统计

本次调查的教师63.1%来自小学,27.1%来自初中,7.3%来自完全中学,其他则来自独立高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从教师来自的学校类型来看,56.9%为乡镇学校教师,34.6%为县直属学校老师,5.2%为村小教师,2.8%为城市学校教师,还有0.5%为教学点教师。而从教师所属学校在案例区的等级看,一类学校的教师占36.1%,二类学校的教师占43.1%,三类学校的教师占20.8%。

本次调查教师群体主要有如下特征:52.6%为女性教师,47.4%为男性教师。教师年龄中,30~40岁和40~50岁教师分别占41.9%和37.8%,20~30岁以及50岁以上的各占9.6%和10.8%。教师中成熟教师是主要人群,19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占49.5%,7~18年的教师有42.4%,4~6年和1~3年的新手教师各占2.9%和5.2%。参与调查的教师所教学科几乎涵盖了所有中小学学科,其中以语文和数学学科老师居多,分别占30.0%和24.5%。

由于网络教研涉及技术环境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因此调查问卷对教师学校和家庭拥有电脑情况,以及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等进行了调查。统计表明,在办公室有电脑且可以上网的教师占到73.4%,5.8%的教师办公室中有电脑但是不能上网,20.8%的教师办公室没有电脑。表1显示了各类学校在有电脑但不能上网以及没有电脑这两种情况中的差异。相对而言,二类和三类学校的老师办公室没有电脑或者不能上网的人数比例高一些。

表1 各类学校在没有上网条件以及没有电脑这两种情况中的差异

图2和图3显示了教师对于教育技术能力以及对于新技术热衷程度的自我评估。93.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在达标以上,能力较强和很强的教师总计达48.7%。68.1%的教师称自己是新技术的爱好者甚至是热衷者,只有2.3%的教师害怕新技术,个别人厌恶新技术。

图2 教师对自己教育技术能力的评估

图3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

由于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参加了网络教研的教师,所以问卷中询问了教师是否有网络教研经历,结果显示,3550名参加填写问卷的教师中,2931人采用过网络教研平台进行教研活动,占总人数的82.6%。在本文后续的分析中,主要以这2931人为样本进行数据分析。

2 网络教研系统的使用度分析

对于网络教研平台,本研究根据平台使用度作为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指标。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48.7%的教师每周都会使用平台,15%的教师每天都会使用,26%的教师每月会使用,10.3%的教师几个月会使用平台。可以看到,60%以上的教师使用平台还是比较频繁的。

图4 平台使用度

3 教师专业发展公平感改善的认可度分析

本研究的一个重点是探究在引入网络教研的情况下,不同学校之间教师的专业发展公平感是否获得改善。研究从获取教育资源、接受培训、观摩优质课、与优秀教师和教研员交流、参与校际教研活动、展示自我教学能力等维度衡量教师对专业发展公平感改善的认可状况。通过对数据进行均值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可知,教师们在各个维度上均倾向于比较认可公平感有所改善。

表2 教师发展公平感各个维度均值

以学校类型作为自变量,教师专业发展公平感改善认可度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分析教师认可度在不同学校类别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学校类型教师对发展公平感改善认可度的事后多重比较(I-J)

由表可知,一类学校的教师认为各个维度更公平明显高于二类学校和三类学校的教师,而二类学校和三类学校之间的教师则没有显著差异。

4 区域网络教研改进教师专业发展公平感的效能分析

以使用度作为自变量,教师专业发展公平感改善的认可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发现使用度对教师认可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说明教师的使用度越高,教师专业发展公平感改善认可度越高。这表明区域网络教研对于改建教师发展公平感确实具有效能。

表4 使用度对教师发展公平感改善认可度的回归分析

5 影响网络教研使用度的因素分析

以网络教研策略、平台特性、政策激励、教研支持作为自变量,教师网络教研使用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了网络教研策略之后,平台特性、政策激励和教研支持对使用度都没有预测作用,即在本案例中,影响网络教研使用度的主要是网络教研的策略,如表5所示。

表5 影响网络教研使用度的因素分析

(1)不同网络教研策略对使用度的回归分析

进一步分别以教育资源共享、文本讨论、音视频研讨三种网络教研策略作为自变量,使用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教学资源策略和音视频策略对使用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从标准化系数来看,音视频的正向预测水平高于教学资源策略。文本策略对使用度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说明教学资源策略和音视频策略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师对平台的使用度,如表6所示。

表6 三种策略对使用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2)不同网络教研策略的效能分析

本案例的网络教研共分为3种形式:教师的教育资源共享,以文本方式进行的实时或非实时网络讨论,以及基于音视频的网络实时讨论。教师教育资源共享是指每位老师可以将自己认为优质的教学设计,自己制作的精美课件上传;同时,面对面的教学研讨的成果,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也上传以供分享。目前资源累计已经接近30万件。文本方式进行网络讨论可以是实时的,类似即时聊天,也可以是异步的,类似论坛方式。基于音视频的网络实施讨论可以是多人音频或者视频。

本研究从回应性、适宜性、可行性、充分性、效率性对这3种网络教研策略效能进行分析。3种策略5个维度得分的均值分布在3.29~3.61之间,说明三种策略的设计效果处于一般到较好之间。继续将3种策略在5个维度的均值进行比较,由图5雷达图中可以看到,整体来看,教师评价教学资源共享策略的效能最好,而利用音视频方式实时在线讨论的效能较差。具体而言,在策略的可行性、充分性、适宜性、效率性方面,教学资源共享策略都相对其他策略较好;在回应性方面,文本讨论策略更高一筹。这可能是由于教学资源共享只是将教师自己的优秀作品分享,但未必满足其他教师需要,而音视频在线研讨一般是教研员等组织的统一活动,也不一定满足教师的个体需求,而文本讨论往往是教师处于个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而发帖讨论,因此研讨的结果对于教师个体需求的回应性相对较高。

图5 5个维度均值雷达图

四 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针对重庆市某区的区域网络教研是否可以改善教师专业发展公平感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证实了区域网络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公平感改善是有效的,通过利用各种途径提高网络教研的使用度,会使得改进教师专业发展公平感的效能提高。同时,研究结果也提示,二、三类学校教师对于公平感改善的认可度还没有一类学校教师高,仍需要进一步改进线上和线下促进公平的途径。

研究发现在影响教师网络教研使用度的各个因素当中,采用何种网络教研策略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这一发现对于网络教研的组织与实施者的启示一方面在于网络教研的方式与内容是教研成败的核心要素,需要仔细地设计网络教研开展的方式、方法、内容等教研的本质因素,才能吸引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另一方面的启示在于平台性能、政策激励以及教研支持目前对于吸引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作用还不明显,可以在这些方面继续改进。

进一步对网络教研3种策略对使用度影响进行细分研究发现,教学资源共享策略和音视频研讨策略对使用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从标准化系数来看,音视频的正向预测水平高于教学资源策略。文本策略对使用度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研究也发现在可行性、充分性、适宜性、效率性、回应性5个维度上,目前音视频研讨策略的效能略低于其他策略。这些研究发现的使我们思考如何改进网络教研策略,特别是音视频教研策略,以提高效能。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案例区域的网络教研分析,为通过网络教研改进教师专业发展公平感提供了实证证据。未来,网络教研将成为教师教研的一种常态形式,还需要持续、深入地探究其对教育公平改善的途径与效能。

[1][2]潘华东,桑新民.虚拟教研模式的构想与实践[J].人民教育,2001,(8):17-20.

[3]许世红,黄宪.广州市开展网络教研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导刊,2012,(3):48-51.

[4]李娟,张景生,郭峰.山东省网络教研现状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8,(6):67-69.

[5]赵旭敏.中小学教师网络教研现状与促进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6]孙葳.佳木斯地区基础教育网络教研情况调查及问题解决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7]王亚萍.中小学网络教研的现状调查与反思[J].软件导刊,2010,(5):32-34.

[8]吴筱萌.中小学校际不公平的表现维度:基于教师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4,(10):60-65.

[9]威廉·N·邓恩著.谢明,伏燕,朱雪宁译.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49.

[10]迈克尔·富兰著.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M].2004:29.

[11]Tom T,Bill A著.周荣刚等译.用户体验度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3-119.

猜你喜欢
音视频公平效能
公平对抗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怎样才公平
Microchip推出首款车载以太网音视频桥接(AVB)全集成解决方案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笨柴兄弟
3KB深圳市一禾音视频科技有限公司
WIFI音视频信号传输的关键问题探究
高速公路整合移动音视频系统应用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