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

2015-06-05 15:02师岗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

师岗

摘 要:作文有文体之分,记叙文要和记叙文、说明文要和说明文,所以文体的东西要说,這是基础;作文有了个性,有了创新,才显才气,这是作文的本质,也是新课改形势下的作文教学的核心。

关键词:语文;新课改;循规蹈矩;放任自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141-02

大家都知道,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这四个方面:听、说、读、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目标。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面对这“半壁江山”,该怎样让她“鲜花盛开,姹紫焉红,万山红遍,风景如画”呢?在这里,我想用两个方面来概括在实践中的做法:“循规蹈矩”与“放任自流”.下面我分别予以说明,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循规蹈矩

循规蹈矩是指学生对各类训练文体的写作常识的把握。比如:记叙文中的多种表达方式,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的运用,议论文中论点的提出与论据的运用以及论证的方法方式等等。这是基础,这样说,有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过去,我们结合了的范文,大讲了文体常识,大讲了层次结构,语言运用,可是学生的作文仍没有大的起色,这不又步入了传统作文教学中重技法传授的误区?这个疑问,姑且不管,看看近几年的中改作文的热点: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以其命题的开放,文体的多样,思维的发散,行文的自主,创新的觉醒,备受师生的喜爱。但从重分析资料上来看,大多数学生因不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没有领会话题作文要求,没能把握话题作文的写法,有的写起作文信马由缰,任意为文;有的则面对“开放”和“多样”无所适从,再者话题作文一般都这样要求:除字数外,文体不限。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只是给考生选择文体的自由,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所写的文章必须符合该文体的要求。有的学生写的文字成了说明文不是说明文,记叙文不是记叙文的“四不象”文体,这种问题的存在不正说明对作文训练中常识性的问题的掌握的重要性吗?

当然,作文的综合性强,使学生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尽管掌握了很多的文体知识,也不可能一下子写出文、气俱佳的文章。所以要进行必要的分解训练。为此,我们各年级各学校依据现行教材中的写作,以及相关语实践活动要求和九年义务教育补充教材作文,进行了分解式的专项训练,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这样既符合了认知规律,又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诱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作文训练的效率与成效。

二、放任自流

这里“放”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在“规、矩”的基础上,学生作文中要体现出来个性与创新。

新课程标准中针对第四学段的写作目标曾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中没有真挚的情感,那只能是人云亦云,故作呻吟,便没了个性,作文中没有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感受和真切体验,没有个性的文章只能让人如同嚼蜡。有了创新意义的文章才能使人耳目一新,这是新形势下对作文教学的最高要求,也是作文教学的目的所在,那么怎样做才能最大可能地达到这个要求,实现这个目的呢?

1、放开学生的视野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生的年龄在增长,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生生活。社会是本大教科书,生活就是万花筒,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他们,把心灵的视线引向更广阔的天地,政治的变幻、军事的风云、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环境的恶化与保护、邻里关系、亲朋交往、同学之情、父母之爱。鼓励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感受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来培养他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2、放开学生的胆量,还他们自由驰骋的天空。

青春不设防,精神无枷锁,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展示探索,宣泄感情,挥洒感悟,反悟历史,憧憬未来;以自己的真诚、自己的思考方式、自己独有的视角、自己的思维习惯,加上自己的天真无畏、大胆放言、敢于放言,只要不是吹毛求疵,只要不无原则的偏爱,尽管也还是推嫩的思想,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喜悦,在开放、自由、创造性的作文活动中,他们的参与性强,写作的兴趣浓厚,写作的思维活跃。他们的个性得到更健康的发展,从而才更有可能有意识地去关注身边的人、事、景、物、社会生活中的每一层面。

当然这种大胆也不是无原则的,要大胆的 有理 大胆的有度。对于思想观点不和理的作文,不当众批评,不扣帽子,而是个别谈话,进行诱导。

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关注生活,了解社会,拓宽了视野这就为作文提供了素材;摒除了束缚,放开了手脚,就奠定了思想基础。作文取材于生活,可并不是生活的简单重重复,它是作文主体对生活认识的反映,生活、社会是复杂的,对生活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事物是变化的,认识也应相应地变化。“学而不思则罔”,生活的道理、规律,不是一眼能看透的。如果对生活、对社会没有认真地观察,不深入去思考分析,就不会有新发现,就寻找不到规律性的东西。处处留心皆学问,用心思考,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其蕴藏的许多朴素的真理,受到深刻的启迪,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体验人生滋味,感悟人生的真谛。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我们除了在新课中适时培养外,还在作文课上进行了专题训练,结果表明: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大踏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有辨别能力、分析能力,使其思想趋于成熟,趋于客观,趋于深刻,而且使他们具有批判精神,做全新的人和全新的文章。我们曾以“树”为话题,让学生做文,就作文的内容对两个班110人作了统计,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在文章中构思的大体是这样的:由树的成长,树的利用,联想到人的培养及人才的利用。可以说文章的思想内涵是深刻的,没有平时的思考,就不会带来文章的刻意。

4、采用合作的作文构思方式

构思,主要是指下笔前构想全篇文章的轮廊,俗称“打腹稿”。把构思的结果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来,就是写作提纲。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本身不是没有写作的整体表现知识,而是不能在写作构思时利用这些知识。而合作学习能通过同伴之间讨论把原来看不见的计划构思过程进行解化,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计划构思的能力,同时,在双方“问疑”与“释疑”的交流过程中使原来的构思更加清晰,更加完善。在具体操作上可采取优生帮差生,两人互评互改,分小组或集体评改等方式进行,通过这种自由交流活动,可使学生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作为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新的语文教学形势下,教学理念、实施方式、评价体系将不断发展,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探讨、去实践,把作文教学推向全新的境界。

猜你喜欢
新课改语文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