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超早期RTPA爱通立溶栓

2015-06-09 14:19谭凤娇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酶原纤溶病患

谭凤娇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 辽宁 本溪 117000)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RTPA爱通立溶栓

谭凤娇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 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为了研究早期使用rtPA(爱通立)对急性脑梗死病患的溶栓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到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患60人,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人,为治疗组中的病患提供rtPA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90分钟内将药物滴完,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低分子右旋糖酐,并加入复方丹参药物,静脉滴注。第二天,CT检测头颅没有出血后,每隔12小时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比治疗前、治疗后第24小时、第21天ESS积分。结果:治疗组中病患第24小时与第21天的ESS积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并且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病患时,rtPA静脉溶栓药物治疗效果确切,而且安全性高,可以推广使用。

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效果

在脑血管病症中,急性脑梗死属于一种常见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并且发病机制通常较为复杂[1]。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病患的根本方法为溶栓治疗,这是因为大部分脑梗死病患都是由于血栓堵塞脑动脉而产生的。因此,尽早使血栓溶解,可以尽快恢复血液流通,让缺血脑组织得到挽救,避免脑组织快速死亡。文章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患提供rtPA药物进行治疗,并和传统方法相对比,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到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患60人,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中,男性18人,女性12人;年龄最小48岁,最大80岁,平均(62.9±2.7)岁。对照组中,男性20人,女性10人;年龄最小52岁,最大78岁,平均(63.2± 2.4)岁。对比两组病患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P>0.05,缺少统计学差异意义,可以对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500ml的低分子右旋糖酐,同时加入16ml的复方丹参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使用1次,连续治疗7天。治疗组使用rtPA(爱通立),使用量为0.7-0.8mg/Kg,使用量最多不能超过50mg,加入250ml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90分钟内将药物滴完。第二天经过CT检测没有发现脑出血后,在应用5000U的低分子肝素,每隔12小时在腹部皮下进行注射,连续治疗7天。

1.3 观察指标

为两组病患提供脑卒中临床神经缺损评分(ESS),发病三个月后使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对比治疗前、治疗后第24小时、第21天的各项指标。治愈:ESS积分>96分,Barthel指数为100分,能够正常工作、生活;显效:ESS积分>85分,Barthel指数>90分,能够生活自理;有效:ESS积分>50分,Barthel指数>70分,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无效:ESS积分<50分,Barthel<70分。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11.0对两组病患的计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值±标准差代表两组病患的计量数据,用X2对两组病患的计数数据进行检验,将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的检验标准。

2.结果

对比治疗前、治疗后第24小时、第21天ESS积分,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组中病患第24小时与第21天的ESS积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并且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意义。

表1 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病患通常在发病3小时内立即注射rtPA溶栓药物,会获得良好治疗效果。超早期溶栓治疗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病患的黄金指标。现今经常使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前两种溶栓药物属于非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因血浆中的纤溶酶原也会被激活,所以导致病患全身出现抗凝溶栓效果,易形成出血等并发症。有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病患的发病6小时内,属于能够接受的恢复灌注时间,然而我国病患受条件影响,很难在3小时内完成到医院就诊以及头颅CT检测等各项检查[3]。使用rtPA救治急性脑梗死病患时,一定要注意其用量,文章此次用量获得的效果显著。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治疗组中的病患脑卒中神经缺损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而且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病患时,rtPA静脉溶栓药物治疗效果确切,而且安全性高,可以推广使用。

[1] 陶庆玲,赵晖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2):1108-1110.

[2] 陈秋红,陈辉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9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18(05):111-113.

[3] 张培蕾.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动静脉联合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1,02(14):326-328.

R651.1

B

1009-6019(2015)07-0070-02

猜你喜欢
酶原纤溶病患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高原地区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尤瑞克林与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