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案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2015-06-09 14:19郑波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置换术

郑波

(浙江省台州医院麻醉科 浙江 台州 317000)

不同麻醉方案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郑波

(浙江省台州医院麻醉科 浙江 台州 31700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根据麻醉方法将66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腰麻+硬膜外麻醉)与对照组(持续硬膜外麻醉)。观察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给药后10min及填充骨水泥后的心率、中心静脉压、舒张压、收缩压与入室时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给药后10min及填充骨水泥后的心率、中心静脉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收缩压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相较于持续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且具有较佳的可控性,适于临床应用。

麻醉;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血流动力学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方案一直也是临床学者研究的重点[1]。为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6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麻醉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为完善临床麻醉方案提供有效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腰麻+硬膜外麻醉)与对照组(持续硬膜外麻醉)。排除有心脏基础疾病者、椎管内麻醉禁忌者。实验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5±5.6)岁。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2±5.2)岁。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通过参数监护仪对心率、心电图、中心静脉压、血压、氧饱和度情况进行监测。椎管内麻醉时穿刺点选择在L3~L4,若进针困难可改为L2~L3或L4~L5之间。对照组给予持续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置管,取平卧位,给予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3ml,观察5min,若无不适,再给予0.5%罗哌卡因10ml。实验组给予腰麻+硬膜外麻醉:取侧卧位,穿刺成功有脑脊液回流后,蛛网膜下腔给予0.5%罗哌卡因2.5ml,再行硬膜外置管,固定后改为平卧位,两组均在首次给药后1.5小时硬膜外追加1.5%利多卡因5ml。

1.3 观察方法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入室时、给药后10min、填充骨水泥后、完成手术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变化。

1.4 数据统计学

2.结果

两组入室、完成手术时时心率、中心静脉压、舒张压、收缩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给药后10min及填充骨水泥后的心率、中心静脉压、舒张压、收缩压与入室时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给药后10min及填充骨水泥后的心率、中心静脉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收缩压低于实验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s)

表1 两组不同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入室时相比,※P<0.05

项目 组别 入室时 给药后10min 填充骨水泥后 完成手术时心率(次/min) 实验组 72.52±8.54 76.65±6.8▲※7 79.55±6.65▲※73.69±6.48对照组 72.65±7.65 88.65±7.65※ 95.65±5.45※ 73.65±7.45中心静脉压(cmH2O)实验组 7.32±2.42 7.12±3.44▲※ 8.86±3.65▲※ 8.33±3.12对照组 7.23±2.41 9.45±3.56※ 10.89±3.23※ 8.23±3.52舒张压(mmHg) 实验组 78.88±7.65 78.65±9.45▲※ 86.65±8.45▲※ 80.66±5.12对照组 79.52±6.55 90.78±8.57※ 93.65±8.47※ 82.33±4.12收缩压(mmHg) 实验组134.56±8.45 130.65±8.75▲※126.65±7.45▲※133.65±7.42对照组133.65±8.78 115.75±8.78※ 103.32±7.58※134.54±6.4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行业的发展,以及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来治疗股骨颈骨折[2]。然而,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及组织储备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加之伴有其他合并症,大大增加了术后麻醉的难度与风险。因此,选择一种对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的麻醉方案十分必要。

持续硬膜外麻醉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然而其麻醉平面不好控制,应用剂量具有较大的个体性差异。腰麻+硬膜外麻醉是指于蛛网膜下腔成功穿刺后,通过罗哌卡因给予的腰麻,并在硬膜下置管进行麻醉维持。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波动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腰麻+硬膜外麻醉能够减少药物应用量,麻醉起效快速,显著降低了药物入血后对血流动力学造成的影响。

总之,相较于持续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且具有较佳的可控性,适于临床应用。

[1] 徐俊峰,林梅,谢颖祥等 .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效果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9):5461-5463.

[2] 段慧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150-2151.

R323.4+5

B

1009-6019(2015)07-0100-01

猜你喜欢
腰麻硬膜外置换术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复合腰麻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治疗体会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妇科患者腰麻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镇痛的应用效果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64例临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