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的心理干预

2015-06-09 12:33柳欣瑶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癌症检出率化疗

柳欣瑶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肿瘤病人的心理干预

柳欣瑶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的心身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学分析方法,对63例肿瘤患者进行动态心理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治疗过程中,除接受基础护理外,还接受心理护理。动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心理干预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结果:肿瘤病人在患病期间均有典型的抑郁、焦虑症状。对照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变化不大;实施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大幅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结论: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针对肿瘤患者不同心理反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提高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意义。

肿瘤;焦虑;抑郁;自我评价

前言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人们对化学性、放射性及病毒性等致癌物的接触增多,其发病率日益增加。目前,治疗肿瘤常采用化疗的方法,化疗药物可抑制、杀死肿瘤细胞、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期,但治疗过程中较少涉及心理因素对肿瘤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肿瘤患者在病后出现明显的心理变化,其中焦虑、抑郁是突出问题,病人出现的这些异常情绪反应在病人治疗过程中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在治疗阶段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1]。重视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病人调整好心态和情绪,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本文基于临床住院肿瘤患者治疗期间的焦虑和抑郁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给予心理干预,目的在于探讨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心理健康及治疗效果方面的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病例系2012年度绵阳科学城医院接受放、化疗常规治疗的住院肿瘤患者共63例,其中肺癌14例,乳腺癌8例,胃癌11例,肝癌9例,胰腺癌15例,食管癌6例;癌症临床分期III期患者37例,癌症IV期患者24例,I、II期患者2例;性别为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其中大学及以上42例,初高中18例,小学3例;患者年龄平均为61.4岁,其中36~45岁5例,46~55岁17例,56~65岁8例,65岁以上患者33例;患者目前和既往均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

1.2 方法

将上述病例按着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在癌症类别、患病严重程度、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岁以上21 11 23 8 1 1 10 3 18 18 13 19 10 2 4 7 5 15性别 文化程度 年龄男 女 大学 初高中 小学 36-45岁 46-55岁 56-65岁 65>0.05 >0.05 >0.05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法、抑郁自评量表(SDS)法来评定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2],通过发放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来评定干预组和对照组肿瘤患者的心身状况。所有量表先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释,取得患者的同意,然后让患者自行填写。SAS和SDS两个量表分别各有20项,要求在10 min内完成问卷。对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心理干预前和心理干预后分别通过自评量表进行评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照组患者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来评定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问卷调查的SAS和SDS评分结果使用SPSS Statistics 19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在患者治疗同时,对干预组进行综合的心理干预,时间为8周、每周2次、每次1h,对照组只接受化疗和疾病基本护理。参见了文献[3-5]中的方法,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包括∶①心理治疗∶根据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告知病情及治疗信息,如治疗方案,日程安排,如何配合,治疗前后注意事项及副作用的防治;向患者介绍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例,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加强对家属肿瘤防治知识的健康宣教,充分发挥家属的积极作用,建立持续的情感支持,消除患者的孤独感。②注意力干预∶根据患者爱好指导开展文娱活动,如听音乐、下棋、看电视、读杂志等,分散和转移患者对自身疾病和化疗反应的注意力,改变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③心理干预∶护理人员每天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各种症状,使病人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让患者充分提出疑问,耐心给予解答;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身价值,纠正错误观念,调整未来生活目标。④集体干预∶不定期召集病人一起座谈,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之间互相沟通与支持。⑤药物干预∶若患者焦虑、抑郁或睡眠紊乱严重,必要时给予患者注射抗焦虑药或抑郁药如百忧解、赛乐特、舒乐安定、佳乐安定等,用药时间视患者病情而定。

2.结果

2.1 焦虑检出率和抑郁检出率

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结果中,测评所得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就得标准T分,SAS的T分>50分认为患者有焦虑症状,SDS的T分>53分认为患者有抑郁症状。在本事例的肿瘤患者问卷调查结果中,发现肿瘤患者中有48例患者出现焦虑,占总数的76.2%;有42例出现抑郁,占总数的66.7%。肿瘤患者中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按癌症类别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检测结果

2.2 干预组与对照组SAS、SDS评定结果比较

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前和心理干预后,对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3。分别比较两组SAS和SDS评定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情绪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明显下降,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情绪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表明对肿瘤患者及时进行科学正确的心理疏导和干预,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表3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SAS干预前 干预后SDS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组 32 63.06±12.92 38.13±11.89 58.22±10.12 43.19±10.46对照组 31 60.45±13.49 59.90±12.59 55.68±12.69 56.10±11.28 t值 0.78 -7.06 0.88 -4.71 P值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肿瘤的发生、发展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目前被公认为是心身疾病之一。迄今为止,由于肿瘤的治疗效果仍不令人满意,严重危害病人的健康乃至生命。病人一旦得知身患癌症,对性命的担忧不可避免,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前途的绝望及无助感,因而焦虑、抑郁症状明显,癌症患者病后出现明显的心理变化。本文通过对我院临床肿瘤患者进行SAS及SDS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了肿瘤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陶炯等作者报道[6]∶癌症患者焦虑的检出率为83.3%,抑郁的检出率为77.8%。文献6中也提到许多作者报道肿瘤患者焦虑的检出率在45%~90%,抑郁的检出率在40~80%。本文通过SAS及SDS法给出的肿瘤患者中焦虑的检出率为76.2%,抑郁的检出率为66.7%,与以往报道结果一致。

本文通过将63例肿瘤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在化疗和疾病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化疗和疾病基本护理。通过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的SAS及SDS评分,发现干预组SAS评分及SDS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而对照组SAS评分及SDS评分没有太多变化,这说明心理干预能改善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稳定患者情绪。赵燕等作者对83例肿瘤患者进行对照治疗和观察[7],研究组在常规生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应用综合性心理治疗方法,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结果发现研究组较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与本文结果相符。

临床实践证明,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影响疾病的康复,给患者的生理、心理、生活家庭等带来巨大的影响,严重重影响患者乃至患者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肿瘤患者,在努力减轻或消除躯体痛苦的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消除其不良心理反应,减轻精神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肿瘤。这样不仅可有效抑制躯体的不适,更能激发机体的潜能,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延长寿命。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积极的护理心理干预,可以使肿瘤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下降,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激发患者的生存欲望,增强忍受治疗痛苦的耐受力,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1]朱晓华,匡莲花.心理干预减轻肿瘤化疗患者副反应的观察[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3):193.

[2]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二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7.

[3]李建中,吴爱勤,赵海园.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3):271-272.

[4]邓燕明,卫光宇,袁惠慈,等.综合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负性情绪的疗效观察[J].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2):1233-1235.

[5]李惠玲,田利,朱霞明,等.肿瘤病人心理干预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9):1734-1736.

[6]陶炯,叶明志,易欢琼,等.癌症患者的心身状况及心理干预[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26(5):582-586.

[7]赵燕,张积仁,汪森明.综合性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6):421-423,425.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tumor patients

Liu Xinyao Internal Medicine 1,Sichuan science city hospital

Objective:To study the psychosomatic status of tumor patients,and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cancer patients.Methods:We observe dynamically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63 tumor patients by the psychology analysis method.The patients are randomized to eith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group or control group.During disease treatment,patients of intervention group are give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addition to the basic nursing.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re compared dynamically.Results:The tumor patients have the typical depression,anxiety symptoms during illness.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have little change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decrease significantly,and their psychosomatic status improve clear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he tumor patients have poor psychosomatic status,and specific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reaction can improve significantly the mental health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umor patients.

tumor,anxiety;depression;self assessment

R395.1

B

1009-6019(2015)10-0013-02

猜你喜欢
癌症检出率化疗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跟踪导练(二)(3)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