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6-09 12:33唐红春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永久性造口结肠

唐红春

(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 湖南 株洲 412000)

系统护理干预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唐红春

(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 湖南 株洲 412000)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將本科收治的进行系统护理干预的40例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为观察组,行常规护理的40例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半年门诊复查时发放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5个功能维度评分及总体健康状况/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生活质量

直肠癌属于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1],威胁人类的健康。目前治疗低位性直肠癌,即腹膜返折线以下的直肠癌,主要手术方式仍为Miles术,即永久性结肠造口术[2]。永久性的结肠造口患者,由于排便途径的改变、生活习惯的改变、亲人和朋友态度的改变,使患者心理压力大、自尊心低下、社交障碍等心理变化[3];对造口认识不正确,护理知识缺乏,致自理能力下降,造口并发症频发,严重影响生活质量[4]。为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将系统护理干预运用于临床实践,取80例行Miles术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科收治的低位性直肠癌并已行Miles术的40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8±2.5)岁;对照组为2012年08月~2013年9月本科收治的低位性直肠癌并已行Miles术的40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7±2.2)岁。年龄和治疗方法等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按直肠癌护理常规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行对症处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方法外,同时实施系统护理干预。

1.3 评价方法 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5],由专科护士在患者术后6个月门诊复查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测评。该量表共30个条目,包括5个功能领域(躯体、角色、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3个症状领域(疲劳、疼痛、恶心呕吐)、1个总体健康状况/生命质量及6个单一项目(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经济困难)。由于症状领域和单一项目均评价癌症相关症状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且本研究主要评价造口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故取5个功能领域(15个条目)和总体健康状况(2个条目)进行测评。功能领域条目为4等级计分,从没有、有一点、较多、很多分别计1~4分;总体健康状况以7等级计为1~7分。采用极差化方法进行线性变换,将得分转化为0~100的标准分,得分越高说明功能状况和生命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5大功能领域及总体健康状况/生命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比较

3.护理干预方法

3.1 心理干预 责任护士负责执行,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赢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干预计划。黄锐等[6]研究表明,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树立生活信心,重建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质量能得到明显提高。

3.1.1 让患者正视造口,明白造口的意义术后很多患者能接受疾病,却无法正视及接受造口,更不能接受造口的终身性,有排斥、厌恶造口的情绪,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严重者有自杀念头及行为。责任护士应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动态,与家属一道共同开导患者,纠正不正确的想法和态度,正视排便改道的事实、目的及必要性,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3.1.2 建立亲情支柱亲人是情感护理的主要承担者,其细致周到的照料与护理,可以明显增强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7]。做好家人的心理指导,引导其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患者。

3.1.3 创造群体氛围安排造口人访视,让患者觉得不是孤立的,缓解心理压力,让其亲身感受到造口人可以重返社会健康的生活和工作,增强康复的信心。让患者加入造口QQ群,参加造口联谊会,造口患者共同进行交流、娱乐,减少孤独感。

3.2 认知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树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鼓励患者在身体体力恢复,掌握造口的护理方法后,正常进行社交活动,尽快回归社会。3~6个月后重返非重体力工作岗位,让患者认识自身价值所在;根据爱好与身体耐受力,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指导活动时正确保护造口,防止意外受损。

3.3 饮食及排便干预指导患者术后饮食由流质-半流质-普食逐步过渡,饮食定时定量,避免进食不易消化、产气较多或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尝试新品种食物时逐样增加,避免一次进食多种食物。能正常进食的患者,指导其均衡饮食,注意营养摄取,避免刺激性食物,保证足够的营养;肥胖者控制体重。指导造口排便的方法,术后1个月开始训练定时排便,指导腹部按摩,以形成有规律的排便。

3.4 日常生活干预劳逸结合,生活规律。指导患者沐浴,可正常的着术前服饰,避免紧身衣裤,紧身裙,可在做好用物准备下进行较轻松的旅游,康复后,在有关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可逐步恢复正常的性生活。

3.5 社会支持干预陈如男等研究示社会支持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正相关。鼓励家属及朋友给予支持、理解,对患者的心理起着积极影响;与其亲友一道动员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提供信息,鼓励造口患者参加造口协会、造口联谊会;积极开展造口访问,电话回访、家庭访视,有条件者应用网络资源的患者通过网络提供造口照片等资料,便于与ET或造口小组成员解决患者的困难与问题。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造口袋及造口护理用品的购买地点。社会支持具有减轻应激作用,能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3.6 自护能力的护理干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虞佩君等对32例人工肛门病人调查分析发现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呈线性正比关系。

3.6.1 保持造口及其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及时倾倒造口袋内气体和液体,及时更换造口袋,正确清洗造口周围皮肤,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粪水刺激性皮炎。

3.6.2 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造口袋先向患者和家属示范造口袋的正确使用及更换方法,再利用图片、造口袋使用手册等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指导患者及家属动手行护理造口、贴造口袋,直至完全掌握为止。观察组40例全部在出院前掌握造口袋的更换。

3.6.3 预防和治疗造口并发症 指导患者常见的造口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正确选择造口袋、并及时更换,避免造成皮炎、皮肤溃疡等造口周围皮肤病;利用手指定期扩张造口,防止造口狭窄;适当运动,避免参加剧烈运动及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减少和避免造口脱垂及造口旁疝等的发生。指导患者正确自我护理与选择适当的造口护理用具,发现造口并发症及时处理与就诊。观察组发生过敏性性皮炎3例、粪水性皮炎2例,造口轻度狭窄1例,造口出血1例,皮炎病例在我院ET指导下,予造口护肤粉+皮肤保护膜+低敏性造口袋,痊愈;造口狭窄病例经润肠通便、坚持扩肛治疗1个月后,好转;出血病例经我科医生对症经处理后未再出血。

4.讨论

生活质量又可译作生存质量、生命质量,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生活质量应包涵以下四个方面∶①躯体状况(包括各种基本的生理功能如休息、睡眠、饮食和日常活动有无限制);②心理状况(含智力、情绪、心理应激等);③社会状况(含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家庭关系、社会地位等);④精神状况(含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宗教信仰和精神文化等)。永久性造口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经历着疾病本身和造口带来的双重影响。对造口患者应重视他们生命的质和量,不但要让他们活着,还要让他们活得愉快,活得有尊严。

通过系统护理干预,患者对造口的认知发生变化,改变了对造口不正确的看法,能正确认知造口功能,爱护造口,适应了躯体改变;掌握了造口的护理,造口袋及其护理用品的使用,饮食、日常生活的护理,锻炼和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为保障其生存和发展的提供能力,维护了造口患者的自尊,从而使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通过干预,让患者掌握了造口并发症的观察、预防、护理,从而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使其消失在萌芽状态,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现不能自行处理的并发症,能及时到医院求助,及时得到专业处理,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通过干预,家属、朋友对造口患者的支持、关心程度增加,患者自卑感消失,心态平和,维护了患者的自尊心,增强了造口患者的自信心,适应角色,从而使造口患者能较好的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参加各种适宜的运动和社交活动,融入社会,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恢复自信心,提高了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5.结论:

通过系统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5大功能领域和总体健康状况/生命质量有明显改变,提高了患者术后自护能力,预防和减少造口并发症,使其积极参加社交活动,融入社会,有效的提高了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系统护理干预应该持之以恒,更加完善的做好。

[1]顾永芳.结肠造口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要点[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3):190-192.

[2]朱开梅.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合并回缩的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0,25(16):38.

[3]董素芝,高萍.护理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0):123-124.

[4]张铁玲,胡爱玲,徐洪莲,等.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2):40-43.

[5]万崇华,陈明清,张灿珍,等.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评介[J].实用肿瘤杂志,2005,20(4):353-355.

[6]黄锐,黎笑媚.心理干预在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2,19(9):127-129.

[7]陈于湘,张云澜.护理干预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9)1475-1476.

R473.6

B

1009-6019(2015)10-0016-02

猜你喜欢
永久性造口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乐观的解释风格让孩子远离悲观
70年期满自动续期后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结肠造口并发症类型分析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