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一次切除率及并发症分析

2015-06-09 14:19李晓荣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切除率电凝息肉

李晓荣

(贵州省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一次切除率及并发症分析

李晓荣

(贵州省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目的:探讨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的一次切除率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4例胃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采用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高频电凝切除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切除率优于对照组(91.25%/81.2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33%/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一次切除率优于高频电凝切除法,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氩离子凝固术;胃息肉;切除率;并发症

胃息肉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胃粘膜表现突出生长的异常类组织,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等[1]。徐世琴等[2]研究显示,2%-20%的胃息肉可能发生癌变。因而,对于胃息肉的临床治疗原则为早切除,以避免癌变的可能。目前临床对于胃息肉的切除方法较为成熟。本研究笔者采用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与高频电凝切除法进行比较,现将其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44例胃息肉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60岁;初次诊断的胃息肉;思维正常,具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伴恶性肿瘤者或其他严重慢性疾病者;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等;内镜禁忌症者。按照1:1分为两组,观察组72例,男42例,女30例,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41.07±5.43)岁;息肉共135枚,胃窦、胃体、胃底、幽门、贲门分别为59枚、43枚、22枚、7枚、4枚;息肉直径:≤1.0 cm有121枚,1.0~2.0 cm有11枚,≥2.0 cm有3枚。对照组男41例,女31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1.29±5.96)岁;息肉共128枚,胃窦、胃体、胃底、幽门、贲门分别为58枚、40枚、21枚、6枚、3枚;息肉直径:≤1.0 cm有116枚,1.0~2.0 cm有9枚,≥2.0 cm有3枚。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方法

1.2.1 仪器

GIF-2T240型电子胃镜购于日本OLYMPUS公司,PSD-10型高频电凝器、APC300氩离子凝固器均购于德国ERBE公司。

1.2.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氩离子凝固器术治疗,首先打开氩离子凝固器的氩气阀门,注满后,调置好功率、流量,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采用胃镜明确息肉的数量、位置、形态、大小。然后按照先小后大、先低后高的原则摘除息肉[3]。对照组采用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若直径不足1.0 cm,应用电热钳夹热、凝固并切除;若直径在1.0~2.0 cm,则应用圈套器电凝切除;若直径大于2.0 cm,则采用分块、分片、分次切除。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切除息肉的次数,统计一次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统计学处理

由专人负责录入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若P<0.05由表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 组方法息肉切除情况比较

观察组一次切除率为91.25%,对照组为81.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方法息肉切除情况比较

2.2 2 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腹痛5例,腹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术后腹痛7例,腹胀2例,出血3例,穿孔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讨论

胃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是指发生在胃粘膜上皮或者间质组织的增生组织,病变部位多集中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极少见于肌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由于胃息内属于消化良好肿瘤,因而其有癌变的可能,故临床对于胃息肉有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切除[4]。

氩离子凝固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胃息肉的方法,近年来,在胃息肉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为进一步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在胃息肉治疗中的应用,对比了氩离子凝固术与高频电凝切除法在胃息肉治疗中的效果,结果显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的一次切除率明显优于高频电凝切除法(91.85%/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33%/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优于高频电凝切除法。这可能是由于高频电凝术电凝息肉时深度把握不好,易导致切除过深,发生炎症,从而易发生穿孔和出血。

综合上述研究,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一次切除率优于高频电凝切除法,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1]何妮妮,侯小华.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450例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9):1263-1264.

[2]徐世琴,王小明,黄林,等.内镜下治疗胃息肉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2,33(8):1411-1412.

[3]沈静言,张曙,朱玉婷,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在胃肠道息肉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9):5746-5748.

[4]徐惠明,陈小芳,王健生,等.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198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1):163-164.

R322.4+4

B

1009-6019(2015)09-0125-02

猜你喜欢
切除率电凝息肉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高速切削条件下提高单位功率材料切除率的切削用量选择研究
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对腹腔镜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36例临床分析
双极电凝联合五黄油纱条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