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思路探索和研究

2015-06-09 14:19陈常怡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比率栓塞我院

陈常怡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81)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思路探索和研究

陈常怡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81)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思路。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50例,将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不足3天的30例患者作为早期介入治疗组,即观察组,将时间超过3天的20例患者作为晚期介入治疗组,即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栓塞程度及预后情况。结果:在栓塞情况对比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预后情况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最佳时机应该为早期介入,这样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栓塞情况,而且还能提高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介入治疗;晚期介入治疗;栓塞情况;预后

随着世界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式不断在发展,颅内众多部位的动脉瘤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也存在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最佳介入时机、预后等。本文就我院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以上存在问题,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50例,根据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确定治疗方式,不足3天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早期介入治疗,超过3天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晚期介入治疗。其中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分布于23-67岁,平均年龄(44.17±5.63)岁。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分布于25-71岁,平均年龄(43.26±5.0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首先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其次取仰卧位,将穿刺点完全暴露。股动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DSA血管造影确定载瘤动脉的具体位置,动脉瘤的大小及形状。替换导丝并将造影管拔出,插入导引导管,取塑形微导管借助于导引导管穿入颅内动脉瘤腔中外三分之一位置。选取可脱性弹簧圈填入动脉瘤腔,在此过程中通过DSA观察填塞程度,以最大填塞度为最佳[1]。

在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处理,采用尼莫通50mg/12h静脉滴注,腰穿引流脑脊液,使用支架患者每天分两次皮下注射4000u低分子肝素钙,持续3天左右更换为氯吡格雷75mg加阿司匹林100mg口服,双抗治疗三个月后改为单抗至半年。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栓塞程度通过脑血管造影获取,取两个或以上造影角度判断,完全栓塞是指栓塞程度百分之百;大部分栓塞是指栓塞程度超过百分之九十;部分栓塞是指栓塞程度不足百分之九十。

两组患者的预后评估指标是根据最终治疗时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标准进行,4-5分为预后良好,一般指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3分为预后不良,一般包括重残、植物生存、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观察组30例患者在进行了早期介入治疗后有25例完全栓塞,比率为83.33%,有4例大部分栓塞患者,比率为13.33%,有1例部分栓塞患者,比率为3.33%;对照组20例患者在进行了晚期介入治疗后有13例完全栓塞,比率为65.00%,有5例大部分栓塞患者,比率为16.67%,有2例部分栓塞患者,比率为6.67%,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栓塞情况对比 [n(%)]

2)在治疗后GOS评分方面,观察组有1例患者评分为1分,2例为2分,3例为三分,10例为4分,14例为5分;对照组有2例患者评分为1分,3例为2分,4例为三分,6例为4分,5例为5分,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预后情况(GOS评分)对比 n

3.讨论

研究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30天后死亡的例数占所有患者的一半以上,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属于危害较大的脑血管急症,而发病24小时内的死亡率较高,所以及时有效地进行介入治疗是应对栓塞的关键所在[2]。

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早期介入治疗,其不仅可以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而且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缩短手术时间,易于操作,逐渐被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实践中。本文研究发现,在栓塞情况对比方面,采用早期介入治疗的观察组明显优于采用晚期介入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预后情况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颅内压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最佳时机应该为早期介入,这样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栓塞情况,而且还能提高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冯大勤,黄玮.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02):173-174.

[2] 李占龙,张磊,马选鹏,等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03):255-256.

R73

B

1009-6019(2015)07-0271-02

猜你喜欢
比率栓塞我院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
多期Sharpe比率及在基金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