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五肽对重症肌无力的药效分析

2015-06-10 05:54陈阳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29期
关键词:免疫调节肌无力胸腺

陈阳

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因传递功能障碍(神经-肌肉接头处)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无力(部分或全身)、易疲劳,症状在活动后加重,经过休息后症状减轻。该病患病率在77/100万~150/100万,年发病率在4/100万~11/100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以1~5岁儿童多见。临床治疗该病方法较多,但疗效不够理想,尚无公认标准治疗方案[1]。从发病机制方面研究,重症肌无力发生、进展中T细胞、胸腺起到重要作用,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抑制性的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免疫调节性的T细胞亚群失衡,致使B细胞过多产生自身抗体相关[2]。所以,治疗重症肌无力应考虑对T细胞亚群进行调节,使之平衡。胸腺五肽是由五种氨基酸(酪氨酸、缬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成。诱导T细胞分化是其作用之一,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对于免疫力低下者,动物整体实验或离体实验证实,胸腺五肽可诱导T细胞分化,使外周T淋巴细胞活化,具有免疫调节活性[3]。本研究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胸腺五肽对重症肌无力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产生的影响,并与其他组别对照,以分析胸腺五肽对重症肌无力的药效,现具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试剂 选取30只雌性小鼠(C57BIJ6),8周龄,平均体重(19.55±1.24)g(提供单位:北京市维通利华动物有限公司)。将所有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2 d给1次药)、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合成多肽(26肽链),TP-5序列(提供单位:深圳翰宇生物有限公司)。完全福氏佐剂(提供单位:美国Sigma公司)。BBC裂解液(提供单位: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黏片剂,一抗CD4、CD8,二抗(提供单位:天津灏洋生物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给药情况 所有小鼠均在清洁级条件下进行喂养管理,治疗组免疫成为重症肌无力模型后,给药操作为胸腺五肽,0.25 mg/次(药液容积0.5 mL),2 d给1次药,持续用药2周;模型对照组免疫成为重症肌无力模型后,给药操作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药物;正常对照组的免疫、给药操作均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药物[4-5]。

1.2.2 建立重症肌无力模型 制备第1次免疫注射乳剂,把20 μg合成多肽(26肽链)溶于100 mL PBS缓冲液(pH 7.2),加入等量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充分直至油滴吸附油滴吸附全部水溶液。第1次选取背部6处和两后肢垫,每处注射20 μL,选取尾基部注射40 μL。制备第2次免疫注射乳剂,把20 μg合成多肽(26肽链)溶于50 mL PBS缓冲液(pH 7.2),加入等量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充分直至油滴吸附油滴吸附全部水溶液。在第1次注射4周后进行第2次注射,选取背部3处每处注射20 μL,选取尾基部注射40 μL。重症肌无力症状通常会在注射2周后出现[6-7]。

1.2.3 提取T细胞 内眦取血1 mL,置入离心管(5 mL)中,4 ℃环境静置30 min,以3000转速离心10 min,去血清。将RBC裂解液(1.5 mL)加入到沉淀血细胞内,翻转混匀,在15 ℃环境静置15 min,期间进行1~2次混匀,以2500转速离心10 min,去清液;以PBS溶液反复洗涤,以2500转速离心10 min,直到沉淀内红色消失。加入PBS溶液(100 μL),制成T细胞悬液,4 ℃环境静置备用[8]。

1.2.4 CD4+、CD8+细胞计数 取T细胞悬液(5 μL)均匀涂到载玻片(已加粘片剂)上,晾干。在载玻片上滴加固定剂,2~3 min后,以PBS溶液洗涤,之后晾干。载玻片上加一抗后,置于湿盒内,37 ℃环境培养30 min,以PBS溶液洗涤,之后晾干。载玻片上加二抗后,置于湿盒内,37 ℃环境培养30 min,以PBS溶液洗涤,之后晾干。以扫描显微镜(Univar)分光光度计拍照,以配套软件对CD4+、CD8+细胞计数[9]。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免疫后用药治疗前体重比较 三组免疫后用药治疗前体重如下:治疗组为(21.42±1.53)g,模型对照组为(21.38±1.46)g,正常对照组为(19.91±1.30)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的体重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细胞计数、比值比较 在免疫、用药治疗后,CD4+(%)结果:正常对照组<治疗组<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结果: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结果:正常对照组<治疗组<模型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比值接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细胞计数、比值比较(x-±s)

3 讨论

胸腺生成素Ⅱ中的胸腺五肽为其活性中心,具有其所有活性,胸腺五肽和胸腺生成素Ⅱ一样,具有双向免疫调节的功能,使T细胞内CD4+/CD8+比值保持在合理范围内。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胸腺内T淋巴细胞(nAChR致敏)参与周围循环,通过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Y-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导致nAChR抗体在B细胞中产生。本实验中,在实验小鼠体内注入nAChR活性中心的合成多肽(26肽链)后,使小鼠体内大量结合T淋巴细胞(具有nAChR表型),促进CD4细胞的分化、增殖,使外周血内CD4+计数增加,CD4+会产生细胞因子,刺激nAChR抗体在B细胞中产生。而胸腺生成素会在重症肌无力小鼠体内产生调节T细胞分化的作用,使CD4+计数减少。即得到CD4+(%)结果:正常对照组<治疗组<模型对照组(P<0.05)。而CD8+(%)结果: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但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胸腺生成素会在重症肌无力小鼠体内产生使CD8+计数减少。CD4+/CD8+比值结果为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观察指标,CD4+/CD8+比值结果:正常对照组<治疗组<模型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比值接近。提示胸腺生成素在重症肌无力小鼠体内生产双向免疫调节作用,使CD4+、CD8+计数降低[10]。

综上所述,胸腺五肽对重症肌无力的药效显著,可进行免疫调节。

[1]冯原,陈斯宁.胸腺五肽肌注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54(3):82-83.

[2]李鹏,贾志梅,马春燕,等.胸腺五肽治疗大鼠扩张型心肌病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7):607-610,614.

[3]刘蜂光,赵丽丽,王晓辉,等.胸腺五肽给药间隔对重症肌无力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7,28(5):333-335,343.

[4]何雪桃,刘卫彬,张莹,等.胸腺五肽诱导重症肌无力细胞免疫抑制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7):3337-3340.

[5]朱颐申,姚昂,邱芊,等.胸腺五肽肽库制备及其免疫活性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26(5):257-260.

[6]刘卫彬,何雪桃,陈振光,等.胸腺五肽治疗重症肌无力术后复发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3):2335-2338.

[7]吴丹锋,胡小玲,管萍,等.胸腺五肽表面印迹硅胶的制备及识别性能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4,14(45):14 133-14 138.

[8]杨万毅,陈绪元.胸腺五肽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免疫状况观察[J].重庆医学,2010,39(15):2054-2056.

[9]林芳.胸腺五肽辅助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6):2060-2062.

[10]李焱,王士勇,于环,等.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状况及胸腺五肽等的调节作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2):924-927.

猜你喜欢
免疫调节肌无力胸腺
CT胸腺厚度联合视觉评分对非胸腺瘤型重症肌无力胸腺异常的诊断价值
胸腺增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预防护理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基于淋巴管系统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探讨新冠病毒致肺损伤的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六)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植物多糖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密蒙花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灵芝中真菌免疫调节蛋白LZ-8和LZ-9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