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学校科技教育现状的剖析与思考

2015-06-10 19:23张铭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导语答题试题

张铭

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随着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也在变化。由于教学评价发挥着导向作用,所以它首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学生评价要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革教学实践的功能。”围绕这一理念,我校以改革语文试题为切入点,进行了语文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一、以兴趣促考,激活考试形式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孔子早在两千年以前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先导,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源泉。由于传统考试只注重分数,试题形式单一,内容呆板,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课程标准倡导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尝试成功,获得喜悦。为了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把考试变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淡化了分数的作用,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能,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新颖的评价内容激活考试形式。

1.巧妙变换题目形式

心理学表明:长时间面对同一种事物,人会产生厌烦之感。以往的试卷无论年级高低,卷头一律采用“××年××学期××学科测试卷”的形式,学生一看到“测试”的字样,就感到压抑。面对这生硬、呆板、单调的语句,学生怎么会有答题的兴趣和欲望?因此,我们巧妙设计卷头,以学生乐于接受、倍感轻松的话语,代替以往那种生硬的语句,使试卷既有主题,又有情境,成为学生学习提高的乐园。如一年级语文试卷卷头是“语文游乐园”,二年级是“语文趣味园”,三年级是“语文大擂台”,四年级是“语文大比拼”,五年级是“语文收获单”,六年级是“语文大观园”等。每张试卷既像是一个活动园地,又像是一个展示台。新颖独特的设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使他们对考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不但巧妙设计卷头,还对测试的题目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例如:听力测试改为“知识收听站”,基础知识测试改为“知识回收站”,阅读测试改为“知识博览站”,习作测试改为“知识运用站”,看拼音写词语改为“小小翻译家”,形近字组词改为“孪生兄弟”,填近义词、反义词改为“对方辩友”,改病句改为“专家门诊”,用连接号连接词语改为“桥梁建筑师”等。

2.精心设计导语

妙趣横生、短小精悍的导语能创设、烘托出特定的情境,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轻松愉快而又主动活泼地参与其中。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试卷的左上角设计了内容不同的导语。如一年级的导语是: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来到语文乐园,你要努力,加油啊!希望你能得到更多的智慧星。五年级的导语是: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乘坐“收获号”列车,进行本学期最后的冲刺。本次旅行你们将路经“知识收听站”“知识回收站”“知识博览站”“知识运用站”。在每个站地,我们将按照你的表现给予你相应的小星星,看谁的星星最多。希望你收获多多,满载而归。加油吧!这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的导语,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与期待,鼓励学生竭尽所能去争取佳绩。虽说这只不过是短短的几句话,却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在这样带有期盼性导语的鼓励下,保持了答题的兴趣,达到了最佳状态。

3.创设模拟情境

众所周知,引人入胜的情境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能在活动中获得充分的发展。模拟情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测查中。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我们就以“闯关”的形式模拟情境。设有“听力关”“写话关”“阅读关”等,每闯一关都能得到相应的星。中年级以“点击网站”的形式模拟情境,有“知识博览站”“知识回收站”“知识运用站”等。高年级学生相对成熟,我们就仿照“开心辞典”的形式,创设情境,包括“听力园”“积累运用园”“读写园”等,题型也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每答一道题,就产生一种征服感、成就感。

二、以激励促考,激活考试过程

积极的情感是一种强有力的动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孩子的心灵,恰如明亮清静的湖水,需要我们投入一颗激情的石子,以掀起他们感情的波涛,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使他们以饱满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1.建立星级机制,培养自信

自信是力量的源泉,是精神的食粮。拥有自信就会拥有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潜藏在心里的智慧就会喷发出来,就会超常发挥。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我们采用了“星级机制”,设立了“奖励星”“进步星”“细心星”和“智慧星”等,以此激发学生的答题热情和创造欲望。

“奖励星”用来鼓励充分挖掘自己潜能的学生,使学生树立不服输的信心。学生每做对一道题,便得到一颗“奖励星”。“进步星”用来鼓励学生养成认真答题的好习惯。只要学生做题认真,不出差错,就可以得到一颗“细心星”。“智慧星”用来鼓励学生战胜困难,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增强不断进取的信心。

虽然奖励的只不过是一颗或两颗微不足道的小星星,然而学生却如获至宝。那可是他们点点滴滴进步的小星星,对于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2.拓宽答题范围,鼓励求异

过去的语文考题形式太死,过分强调统一,统一的命题、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学生被这些“统一”禁锢了头脑,束缚了手脚,思维变得单调麻木。要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多渠道解决问题,考题的设计就要打破“唯一”答案的禁锢,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

例如二年级上学期的阅读测试题有这样的设计:学习了本册第三组课文(《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你最想说些什么?这样的设计就给学生创设了多角度思维的空间。学生的回答思路明晰、感情真挚,表达独特。

语文课程将原来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只是提法的改变,而且赋予其新的教学内涵。它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逐步深化的标志,是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需要,更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口语交际本质是交际,是听话、说话、交际的综合,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学生会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无法通过笔试来衡量的。长期以来,这种“交际性”被人们忽视,听、说被人为割裂,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感觉。针对这些弊端,我们采取口试的形式,从交际礼貌、听说能力及习惯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试题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例如,一年级口语交际测试的话题是:“下雨天家人没来接我怎么办?”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进行交际。除了检查学生听、说是否认真,说话时发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以外,还要看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听说态度(这里的态度指举止、神情、手势、姿态等),交际时是否自然大方 。最后综合起来,给学生评定出一个等级。这样的测试,有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

3.阅读与习作整合

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倾吐,二者是紧密联系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教学中注重熟读成诵,不仅是阅读的需要,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鉴于此,我们把二者整合起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

4.听说与口语交际整合

以四年级阅读试题为例:先请学生阅读一篇描写景物的短文,短文中作者按照春、夏、秋、冬季节变化的顺序,依次写出不同季节景物的特点。短文语言优美、流畅,结构严谨,独具匠心。之后我们设计了如下任务:

把你认为好的词语写下来。你认为短文中哪一段或哪一句话写得好?为什么?请你也试着用3~5句话来描写某处你熟悉的景物,最好能把在短文中学到的词用上,能用几个就用几个。

这类试题有利于学生通过阅读主动吸纳好词佳句,丰富知识的积累。通过写话让学生把积累的语言运用于实践,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课内和课外整合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用语文。为了给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材料,让他们开阔眼界,从更多的角度学到知识,我们在考题的设计上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例如,学完《九寨沟》后,让学生设计导游解说词,可以让学生几天后交卷。学生要想提高正确率,就必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并掌握导游解说词的写法,并对九寨沟的风景了如指掌,对描写景物的词语记得熟。这样写出的解说词才能吸引人。学生答题的过程其实就是阅读、收集、整理、欣赏的过程。他们通过亲自操作、实践、体验,感到自己既是在学习语文,又是在体验生活,从而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而达到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目的。

总之,改革语文试题的目的是使其更好地发挥导向、激励、监控、诊断和促进发展的作用。试题的可信性、真实性、实效性影响着评价的效果。只有优化试题,使试题更科学、更规范,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导语答题试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导语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邀你来答题
阳光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本期专栏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