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新探

2015-06-10 19:39吴卫丽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劳技素养评价

吴卫丽

评价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时往往“所评即所得”。劳动与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动手操作为主的技能学科,《国家课程实施指南》指出:“劳技学科教育应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关注学生技术素养与设计能力的培养是小学劳技教学评价的应然旨归和必然追求。

然而笔者发现当前劳技课堂教学评价指向盲目、狭隘,教师落后的评价技术制约着劳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阻碍着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们不难发现,当下的小学劳技教学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评价内容空洞,盲目低效。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只是通过简单的视觉观察,评价作品是否漂亮、有创意,过多地从颜色搭配、造型等角度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浮在作品表面,缺乏对技术与设计的指导,对培养学生技术设计能力的实效不大。二是评价主体单一,方式简单。劳技课堂经常看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生生之间,组群之间的多向立体互动评价明显不足。这样的评价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身为课堂主人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反思、评判、分析能力的有效发展。三是评价指向狭隘,无法促进教学。教师在评价时只为判断结果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仅仅是对制作结果的评价,没有关注制作过程的评价,无法发挥评价在制作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也无法对后续学习起促进作用。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劳技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以有效发挥评价在劳技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明确评价方向,回归学科本位

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即本节课要评哪些方面内容,才能够抓住教学的主心骨,有效促进教与学的改善,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以实现劳技学科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评价:

1.直击技术素养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学科,所以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当作首要目标,进行技术素养形成的训练,开展技术素养相关的评价。关于技术素养的评价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1)知识素养。知识素养是指学生获取知识、认识材料的能力。比如教师想了解学生是否认识各种常用材料及其不同的用途,就可以通过调查、比较、试验等展开评价活动,如四年级上册《小小铁丝趣味多》,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弯一弯等各种活动,把这些不同金属丝的性能填在表中,继而通过对填好后表格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金属丝有不同的性能与作用。

(2)技能素养。技能素养是指学生使用工具、动手操作方面的技术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测量、绘图、材料加工等方面的评价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规范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如《神奇的纸条》一课,要通过学生对工具使用的评价得出“沿直线剪”时要用剪刀的根部剪,“沿弧线剪”时要转动纸张而不能转动剪刀等一些剪刀的规范使用方法。

2.注重设计能力

教师要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以落实劳技学科的培养目标。设计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识图。教师要通过一些合适的评价活动,评价学生是否能看懂教材中的设计图样,是否理解图意。

(2)画图。课堂上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确定主题进行设计,通过展示、分享等活动评价学生画图能力。

(3)展图。教师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用草图或语言来展现作品,为学生评价自己的图纸提供依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重点培养学生上述这些技术设计能力,突出劳技学科教学的重点。

二、建立评价体系,提升评价功效

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各种评价方式特点的不同之处,要求教师教学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并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要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

1.形式多元

如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使用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本节课作品制作所需要的知识或能力,以确保下面的教学环节顺利展开。形成性评价可理解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边讲边评,也可称为“学中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可以检查出哪些学生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了教学内容,哪些学生还没有理解所教的内容,以便及时对还没有理解的学生进行相应指导。完成作品制作后,可通过总结性评价,以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掌握与制作的情况。

2.主体多元

主要有自评、互评和师评等,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师生、生生互评的过程,劳技课堂教师要通过课堂上各种方法,暴露学生的设计与思维,组织学生互评、交流、辩论,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与交流,完成有效评价的过程。针对学生制作的作品,教师可用让学生上台对自己喜欢作品贴星的“生评”,也可用让学生填评价表的“自评”,也可用让学生对一些作品谈看法的“他评”,还可用“师评”等各种多元化的方法展开评价。

3.周期多元

主要指即时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即时性评价指对每节劳技课堂学生表现的评价,它对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起直接引导作用,学生会时刻根据教师的评价进行自我反思以调整学习行为。发展性评价指延续到课堂以外的长时期评价,如建立学生的作品档案集,并进行打分累计,对学生在阶段时间里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三、探寻评价策略,焕发评价活力

笔者在小学劳技课堂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理念,在探索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中做了如下尝试后,能有效发挥评价在劳技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直抛目标

只有明确目标,学生才能以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监控,找出当前与目标间的距离,进行自我调节。如教师评价某学生作品剪痕光滑,其他学生就会以此为标准,剪时做到如上述学生那样光滑;如评价某学生作品造型有创意,则其他学生制作时也会追求造型独特有创意。教学时,教师可用直接将制作目标告知学生、运用良好的作品样例、制定评分规则等手段给学生指明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避免制作的盲目性。

2.设计工具

设计工具是指教师想方设法借助各种手段、方法、用具展开评价,让学生明白作品制作的要求。适当的评价工具会使课堂评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解制作过程时教师将一件糟糕的样例作品当作评价工具,让学生进行分析,学生会迅速发现作品的缺点,比教师空洞的讲说注意点效果要好得多。

3.借机引导

课堂上师生之间会以种种方式进行互动,如提问、讨论、探究等,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适时的评价,以引导学生明确怎样是对的、怎样是好的,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如对一件作品样例进行分析时,学生如说这件作品粘贴很牢固时,教师可马上借机引导:“真棒,你会从作品制作的技术角度去评价作品!”学生会立刻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这件作品还有哪些技术优点,如折工、剪工等,使学生从技术角度评价作品。

4.拓展延伸

课堂评价不是对学习的评价,而是为学习的评价,评价不是用结果作出某种判断,而是用结果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如针对学生的一件不成功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如果再给你一次制作的机会,你会怎样制作呢?”学生会思考本次制作中的成败,说出下次制作时的注意点,使评价发挥促进下次学习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利用评价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延续思考,让学生通过评价的结果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使评价的结果成为下次制作的依据。

总之,评价犹如课堂教学的导航仪,引领着学生学习的方向,技术与设计是小学劳技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评价只有基于技术与设计开展,才能使老师正确掌握教学方向,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设计能力,彰显劳技学科特色,避免现存劳技课堂评价存在的盲目性、无效性,真正发挥评价在劳技课堂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劳技素养评价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劳技教育使农村小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