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结果式”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式”指导策略初探

2015-06-10 19:59王剑虹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求真经验科学

王剑虹

“去结果式”科学探究活动指的是以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以尊重幼儿本真、关注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过程为首要目标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一种注重过程的科学探究,整个活动不在乎幼儿最后做出的结果是什么,而是看他们在参与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想象、记录、实验、讨论等,是一种注重品质的科学探究活动。其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尊重、满足幼儿的需要,接纳、支持、激励幼儿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互动,引发幼儿不断深入地探究。为此,我园初步摸索出了“求真式”指导策略,以幼儿的真实生活为中心,追求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材料,并使之成为生成、实施“去结果式”科学探究活动的一种理念、一种态度、一种倾向。

一、探究主题追求“真材实料”,引发幼儿探究欲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因此,在确定“去结果式”探究活动的主题时,教师要以幼儿为中心,围绕着“生活、兴趣、价值”这几个关键词,对能引起幼儿好奇心,并能持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分析、筛选、梳理、融合,以期活动能利于幼儿探究、教师指导,并能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基于此,我园教师在整合幼儿园和社区资源后,经过两年的摸索,建构的“去结果式”科学探究活动有:自然物类《快乐石之旅》《好玩的沙》;植物类《葵花宝典》《萝卜成长记》;动物类《蚕宝宝》《与蚂蚁有约》;生活用品类《车轮滚滚》《有趣的纸》等,并在幼儿的兴趣下不断生成新的主题。这些主题来源于幼儿生活中真实的事物,具体、真实、贴切,带给幼儿真实的感官冲击和真实体验,他们与之互动感到非常亲切,没有生疏感和恐惧感,从而更有效地在亲身体验中建构个性化、多元化的经验。

二、探究工具选择日用品,支持幼儿有效探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在“去结果式”科学探究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探究工具,如笔、纸、尺、钟、相机等,引导幼儿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如在《葵花宝典》活动中,为了测量向日葵的生长情况,幼儿把筷子插在向日葵旁,每天刻录它的高度,后来筷子不够了,就换了一根长长的竹竿来替换,熟悉的、随处可见的探究工具促使幼儿努力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探究的兴趣,更为探究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使探究活动更趋科学、更有效。

三、探究环境创设走向班外,推动幼儿持续探究

“去结果式”科学探究活动的优势在于切入点小,利于一线教师挖掘、整合幼儿园、社区资源来深度构建,从而引导幼儿主动架构完整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所以,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资源,走出班级,走出幼儿园,融入社会,让幼儿得到大量的第一手感性资料,获得丰富的感性体验。如《快乐石之旅》活动中,在班级科学区,幼儿用磨刀石将贝壳磨出小洞,穿成贝壳项链……在全园幼儿和家长、教师一起用各种各样的石头、石制品和图片等布置出的“石头屋”中,幼儿看到了岩石和太湖石的不同,摸到了寿山石的“润”,品尝到了石磨碾出来的米粉圆子的香甜……在同里古镇、公园、小区中看看古石桥、踩踩石子路、摸摸石头桌、爬爬石头山、坐坐石头凳……真实的生活犹如浩瀚的海洋,吸引着幼儿一步步深入探究。而且,真实环境中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着许多不可预知、新奇的变化,使探究活动更为鲜活、更有吸引力,推动着幼儿持续探究。

四、探究过程融入真实生活,激励幼儿积极探究

陶行知先生说:“用生活来教育”,生活对于幼儿的作用是全方位的、持续不断的,为了更好地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探究体验,每一个“去结果式”科学探究活动都有集体探究、区域探究、亲子探究等活动,教师应力求将“去结果式”科学探究活动融入幼儿的生活,借助真实生活的力量影响幼儿。集体探究即以集体教学的方式展开的探究活动,如《快乐石之旅》中的“石头变身记”“神奇的石砚”等,以其严谨的课程特性,帮助幼儿获取知识、经验和技能;区域探究指的是科学区自主探究活动,如“贝壳项链”“神秘箱”等,以其随机性、灵活性吸引幼儿自主探究;亲子探究是家长和幼儿一起探究,如“多样的石路”“各种各样的假山”等,把探究活动的时间、内容延伸到园外,借助家长的力量来激励幼儿积极探究。可见,当一个“去结果式”科学探究活动实施时,既有集体活动,又有分组活动,还有幼儿园外的个体活动;既有教师和幼儿一起开展的探究活动,又有幼儿和幼儿一起合作的探究活动,更有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的探究活动,几乎囊括了幼儿一日生活的全部时间和活动,幼儿时时刻刻行走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容易感受到探究发现的成功与快乐,探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五、探究经验用于生活,激发幼儿展开新的探究活动

陶行知先生强调“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可见,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去结果式”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对此给予了很好的诠释。每一个活动能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因为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来自生活,当幼儿获得了相关经验、技能和科学的态度后,自然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如大胆表达、有序摆放物品等。同时,为了引导幼儿将探究经验应用于生活,维持幼儿的探究兴趣,使经验螺旋上升,当一个活动完成后,我们并不是全封闭地结束,而是重视其后续发展,如《有趣的纸》活动后,已有探究经验的幼儿在一次擦鼻涕时,无意间发现了面巾纸横着撕时断面是歪歪扭扭的,竖着撕时断面却是直直的神奇现象,引来大家好奇的目光,经过反复验证、比对,生成了一节新的探究活动——《有趣的纸面条》,丰富了主题活动。

最后要强调的是,“求真”作为一种策略,其实质是对幼儿探究的支持,强调让幼儿主动探究、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不只是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幼儿合作意识、探究习惯、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等形成的过程。“求真式”指导策略在“去结果式”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运用,践行了“幼儿科学活动注重的是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关键在于教师走进幼儿的内心,倾听幼儿的心声,呵护幼儿的心灵,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尝试、去探究,努力让幼儿在“去结果式”科学探究活动中“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求真经验科学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张锦绣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
科学拔牙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