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凯里”构建城市之美
——访黔东南州委常委、凯里市委书记张淼

2015-06-15 16:07
当代贵州 2015年48期
关键词:凯里建设发展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姚 远

“六个凯里”构建城市之美
——访黔东南州委常委、凯里市委书记张淼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姚 远

以人文凯里、素质凯里、实力凯里、平安凯里、法治凯里、生态凯里“六个凯里”建设为抓手,凯里力图为少数民族聚居城市提供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发展样本。

“四个转变”开启新常态

张 淼:交通更优,城市更美,生活更舒适。我想,这不仅是我个人的体会,也是大部分凯里人的共识。

“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凯里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入中国西部经济百强县,增比进位在全省31个经济强县始终保持前10位,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在全州率先通过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达标县认定,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6.9%;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成效明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初步构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建设持续加强。

前段时间,州委书记李飞跃到凯里调研,将这五年的变化总结为“四个转变”:由超常规向新常态发展的转变,由投资拉动向产业支撑的转变,由推动城市的规模和框架的发展向提升城市品味和品质的转变,由山城时代向滨江时代的转变。

张 淼:“四个转变”的第一项就概括了这种思路上的转变。作为黔东南州经济发展的龙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凯里的主要任务都是“赶”。实事求是地说,过去凯里市发展县域经济较多依赖资源、环境、土地等要素,经济发展呈现“粗放型”增长,速度上去了,却是不可长久、不可持续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破坏。

如今,面对新常态,按照新要求,我们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形成共识,决心要更好地实现“赶”与“转”的协调发展。

为此,我们适度放缓了经济发展速度。2013年前,凯里的GDP增长速度都在20%左右,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我们主动将增速调整为15%,为的就是更好地实现“转”。同时,我们下决心摈弃低端、粗放、低效的产业,降低对土地资源和投资驱动的依赖,推动一产调优、二产调好、三产调高,大力培植后发优势,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因此,飞跃书记将这种路径上的调整总结为“由投资拉动向产业支撑转变”。

以“六个凯里”为抓手,凯里正走上一条转型与跨越紧密结合、生态与发展深度结合的新路。图为黔东南州委常委、凯里市委书记张淼(中)调研城镇群建设工作。(蒋健民/摄)

第三个转变,是针对凯里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我们希望建设一个辨识度高、舒适度高、幸福指数高的品牌城市。就像闻名世界的威尼斯一样,规模适度、产业均衡、环境舒适、生态优美、文化丰富,拥有独特的城市气质。今年我们申报成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是贵州省唯一的试点。同时,凯里还是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以试点工作为抓手,我们将重点转移到城市品质的提升。

第四个转变,则展现了凯里发展的广阔空间。随着清江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的贯通,清水江两岸的亲水走廊工程全面铺开。未来的清水江畔将被打造成生态旅游度假胜地、运动休闲服务基地、城市滨江宜居福地。

“六个凯里”探索走新路

张 淼: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个凯里”建设,既是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省委精神的抓手和载体,又是解决凯里目前存在现实问题的要求,更是顺应群众迫切发展愿望的需要。

厘清阶段性发展特征之后,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凯里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优、城乡差距大、人才、土地、资金瓶颈制约突出,维护社会稳定任务重、党委工作覆盖不广、基层党建薄弱、有些干部能力素质水平不高等等。

开展“人文凯里”建设,就是要着力解决城市人文精神缺乏问题,使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继承和发展,让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城市风格得到彰显。

开展“素质凯里”建设,就是要集中解决各级干部思想作风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一些市民素质不高问题,使高尚的道德理念在广大市民心中生根发芽。

开展“实力凯里”建设,就是要集中解决影响经济加快发展的诸多问题,破解制约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难题,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增强综合发展实力和提升城市首位度。

开展“平安凯里”建设,就是要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平安建设满意率、政法机关满意度。

开展“法治凯里”建设,就是要集中解决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不高、社会成员法治意识薄弱等问题。

开展“生态凯里”建设,就是要集中解决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不协调、不可持续甚至矛盾对立问题,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张 淼:“六个凯里”不是口号,而是线路图、任务单。未来几年,全市党员干部怎么干,“六个凯里”的实施方案都已经做出了规划。里面的每一项任务,都是对干部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是否按时完成、完成的质量如何、下一步如何推进,实施方案里都写得非常清楚。

事实上,“六个凯里”建设,是凯里发展的一个总抓手。它的路径与目标,与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一脉相承;它的内涵和理念,与五大发展理念完全契合;它的思路与方向,与凯里“十三五”规划紧密相关。因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中心工作都要融入“六个凯里”建设这个大格局之中。

张 淼:正是如此。开展“六个凯里”建设将近一年,成效有目共睹。无论是凯里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感慨凯里更美了。

美在哪里?美在生态、美在环境、美在风情、美在民族团结、美在实力、美在品质——这些都与“六个凯里”建设紧密相关。“六个凯里”建设,不仅为凯里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我们走新路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三大战略”决胜“十三五”

张 淼:同步小康创建达标,并不是说凯里没有了贫困人口,更不能“喘口气”“松松劲”,而是要在“十二五”的基础上,扬帆起航、再攀高峰。

我们将按照州委州政府确定的三大战略为主线,全面推进“十三五”期间的各项工作。

一是“大扶贫”战略。“十三五”期间,重点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早日让贫困群众实现同步小康,共享发展成果。

二是“大数据”战略。以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和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为抓手,将产业创新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重点推进大数据应用产业的发展。

三是“大健康”战略。我们发展“大健康”产业,是因为我们想建设一个“不一样”的城市,一个发展与生态兼顾、“赶”与“转”协调、“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共赢的美丽城市。发展大健康产业,既能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引导农民脱贫致富,还能倒逼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功能的完善、基础设施的升级,有效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张 淼: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要有理想和抱负。对凯里来说,努力做“贵州最好、凯里更好”,就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抱负。

凯里市“十三五”期间以“打造黔东经济增长极和贵州东部区域中心城市”为发展目标,突出建设“山水田园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的功能定位,最终“建成全省巩固同步小康创建成果、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示范区”。我相信,坚持以“六个凯里”为抓手,凯里不仅能够实现这些目标,还能为少数民族聚居城市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遵循的发展新路。(责任编辑/喻 丹)

猜你喜欢
凯里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控球大师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大器早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