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会有时
——访中铁五局贵州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顺忠

2015-06-15 16:07文丨图
当代贵州 2015年48期
关键词:铁五局贵州施工

文丨图 任 梅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张 俊

乘风破浪会有时
——访中铁五局贵州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顺忠

文丨图 任 梅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张 俊

编者按:中铁五局贵州公司成立4年来,以创新经营拓市场,推动经营开发再上新台阶,作为一支年轻的队伍在黔中大地异军突起,2015年经营任务突破20亿元。公司发展之路怎么走过?本刊就此进行了采访。

改革创新引领多元发展

张顺忠:中铁五局早在1970年就已经入驻贵阳,改革开放以来,全局累计完成铁路建设5000多公里,公路建设6000多公里,一大批工程项目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

为适应国企改革及股份公司企业重组新形势的需要,2010年底,中国中铁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分别重组成立了中铁航空港工程局、上海工程局、港航工程局,中铁五局原三公司被整体重组到港航工程局。

为弥补原三公司划出后中铁五局经营能力、经营规模缩减的问题,原局机关部分人员,一、二、四公司贵州境内部分项目连同资产人员整体划转,于2011年3月注册组建中铁五局贵州公司。

成立贵州公司,是中铁五局调整优化全局战略布局的需要。贵州乃至西南市场,是我们的重点生产经营区域,但作为根植于贵州40余年的央企,中铁五局在贵州一直没有综合性三级子公司,这不利于中铁五局的长远发展,也影响了服务地方经济的效率和质量。

成立贵州公司同时也是优化子公司结构的需要。重组贵州公司涉及到的一、二、四公司,是全局人员最多的单位。借企业重组契机,将这三个单位的人员适度分离一部分到贵州公司,有利于三个公司结构的优化,也有利于各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张顺忠认为,中铁五局贵州公司传承了中铁五局在水利水施工领域的管理经验和施工技术,并发扬光大。

因此,组建贵州公司,既是中铁五局做大做强的需要,也是三个公司优化结构促发展的举措。

张顺忠:事实上,水利水电建设一直是公司重要的业务板块。短短的4年时间里,先后承建了思南过水湾水库引水工程、盘县下屯水电站、石阡獐子沟水库、三穗塘冲水库等一批水利水电项目,近期又承接了甲岩水利枢纽工程等建设任务。

从历史的角度和现实的需要看,中铁五局贵州公司涉足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不是新尝试,而是在传承中铁五局在水利水电施工领域的管理经验和施工技术,并发扬光大。

贵州水利建设“三大会战”计划总投资1431亿元,项目总数10699个。其中无论是水源工程建设,还是引提灌工程和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我们公司都积累了一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有信心有能力参与其中。对公司发展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为进一步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

有利于公司快速成长和优质发展。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项目投入、做好前期工作、做好移民安置、加强建设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技术人才保障七个方面下功夫,“三大会战”具有组织优势、资金优势和规模优势,非常有利于公司的快速发展。

能够促进企业多元发展和转型升级。由于历史和专业特性的原因,中铁五局的业务范围在铁路和公路两个领域的比重比较大,贵州公司虽然是个新公司,但也有这个特点。贵州水利建设“三大会战”给公司多元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

品牌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

张顺忠:中铁五局贵州公司的经营开发之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取得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局面,我们在三个方面作了努力。

从优势项目入手,在传统领域站稳脚跟。我们传承了中铁五局道桥施工的管理和技术优势,把着力点放在施工环境相对较好的市政道路和铁路项目经营开发上,以塑形象、树品牌、创信誉。

换位思考,替业主分忧解难,在重要领域获得突破。企业在发展中把经营开发工作的理念贯穿项目施工组织全过程,对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站在业主的位置思考,替业主分忧。

加强管理,以现场赢得市场。现场管理是施工单位最好的名片,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做出了郑重承诺,切实履行合同,绝不会因为施工责任主体的变化造成工期延后或质量下降。

张顺忠: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必须坚持的行为准则。

公司成立以来,坚持质量至上的发展理念,以产品质量推动品牌战略实施。先后承建了贵安新区南部污水处理厂、贵州航天特种车辆技术改造一期厂房、三穗塘冲水库、贵阳网球馆一期工程等具有品牌价值的项目,这些项目规划科学、施工技术难度大、工艺结构复杂,集中体现了公司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另外,公司积极强化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增强广大员工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的自觉性;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科技标兵、岗位能手确保产品质量的提升;着力于国家最前沿的技术成果,在施工工艺、工法上有所突破,以强大的技术实力支撑产品质量提升;围绕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落实,完善体制机制,细化考核和奖惩措施,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有效的制度体系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

下一步,公司将从管理理念、人力资源、技术装备、制度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强化企业品牌战略。

文化建设打造人才智库

张顺忠:正如前面介绍的,公司有两个特点,一是区域性,二是人员构成多元化。来自不同单位的员工带来了不同的管理文化和行为习惯。为此,我们从两个层面构建公司的企业文化。

在公司层面,着力构建以思想融合为主要内容的“家”文化,通过宣讲重组成立贵州公司的意义和发展规划、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强化管理理念和管理要求、及时解决划转员工的实际困难、到项目送温暖送清凉等各项工作,增强广大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项目层面,着力打造“惠民兴黔,永争第一”的项目特色文化,立足于服务贵州经济发展,弘扬中铁五局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铁军精神,用过硬的作风和拼搏奉献精神,努力打造精品工程。

同时,针对一些项目驻地群众生活困难、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我们及时开展扶贫帮困和企地共建活动,在为当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也为项目施工生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张顺忠:中铁五局贵州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人才匮乏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区域的不断拓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显突出。

为解决人力资源的不足,公司积极在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面向社会引进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并建立灵活的用工机制,积极与有实力、有信誉的劳务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尝试建立灵活的、市场化的劳务用工机制,补充人员缺口。

同时,在人才培养上实行集中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为促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我们注重人员在重点工程和关键岗位上的锻炼,在人员使用上不看资历看能力,不看关系看业绩,一大批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骨干脱颖而出,走上项目领导岗位,这种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员工主动申请到一线工作,增强工作实践。

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引进和培养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方式,不断丰富人才引进培养渠道,为公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铁五局贵州施工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地道战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情溢中老铁路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深改号角催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