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色性别诗学:一种沉淀后的美

2015-06-16 00:50陈飞雪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3期

摘 要:中国当代知名女作家滕肖澜的作品总是能呈现出对平凡人物、平凡人生的关怀与喜爱。其作品《美丽的日子》更是突出表现出滕肖澜笔下的“小上海”以及回归人性本真的女性书写,呈现出素色的美学色彩。滕肖澜作品中表现出了经过时间沉淀,从而回归普通人生活的素色性别诗学,我们可以进一步探寻其作品中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滕肖澜;平凡人物;性别诗学;《美丽的日子》

一、滕肖澜笔下的“小上海”

滕肖澜的《美丽的日子》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真实而温馨的“小上海”,她之所以将故事的设置于“小上海”,是因为她关注着在社会中生活的小市民,而不是少数的精英人士。“小上海”相对于“大上海”而言更能够承载着素色,本真的色彩,滕肖澜试图创作不同于充满五光十色、物欲横流的城市文学,着力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静色的世界。

《美丽的日子》秉持了她一贯的风格,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去为上海的繁华着墨,反而将时代精神、社会新问题、人生思考等等大题目都浓缩到了上海一条弄堂中的一户人家,两个女人的喜怒悲欢之中,以小见大充分体现了素色故事文本的无限张力。滕肖澜把故事背景设立在“小上海”就为全文奠定了一个基调,那就是平凡人生活的平凡世界,可以发现滕肖澜创作《美丽的日子》的最初动机就是怀着一颗悲悯的心书写平民百姓,倾听、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是回归人生本原。

二、滕肖澜回归人性本真的女性书写

(一)交叉的女性视角的叙事方式

《美丽的日子》中呈现出了明显的素色性别特征,以交叉的女性视角进行叙事使整篇小说节奏紧凑,巧妙地回避了复杂的人物介绍与场面描写,简洁又有女性所独有的细腻的感情而使故事中的细节描写能够更好的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在作品中,叙述者的感知被故事中的女性人物的感知替代,聚焦女性人物本身就构成了女性视角。然而由于单独女性人物的视野有限,所以形成了以卫老太和姚虹这两个女性视角交叉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首先以卫老太视角开篇,“吃饭时,卫老太发现,姚虹的手搭在卫兴国的大腿上。”卫老太一眼扫去的瞬间,就把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全部展现出来。接着以卫老太的视角来介绍姚虹来上海的原因、卫老太家庭情况以及姚虹刚加入这个家庭中所发生的种种小摩擦。通过卫老太决定找儿媳到对姚虹的观察再到卫老太调教姚虹收拾房间等,一个精明、现实的上海本地婆婆跃然纸上。而通过卫老太看到的姚虹则是个初入上海,努力融入上海生活但却经常东施效颦的外地媳妇。随后姚虹的感知成为了主要聚焦对象,情节以姚虹的视角继续展开。姚虹的视角有一种解密的作用,从姚虹来上海之前对卫老太一家的盘问到她递给介绍人的红包还有后来姚虹对卫老太一家的观察和担心,令我们发现姚虹是一名聪明、果断并有自主意识的女性。故事这样以卫老太和姚虹这两个女性视角交叉展开,全知全能的叙述者虽然还存在,但是大多时候叙述者的感知已经转换成了卫老太和姚虹这两个女性人物的感知,从而“全知者”的叙述者被弱化了。

作品中运用交叉的女性视角进行叙事,真正做到了以女人的视角去认同女人,弱化甚至抛弃了现世中的男性评判及标准。如以卫老太的视角回忆她在为了多争取些抚恤金抚养孩子贴补家用而跪在厂长家门口,甚至在最后无可奈何之下上了老板的床的往事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道德评判,反而能够让人理解一名女性在生存的压迫下为了自己的家庭,生存使出浑身解数。交叉的女性视角的叙事方法使整个故事的开展没有纷繁复杂的场面铺垫与人物描述,更加简单而清晰。利用交叉的女性视角进行叙事,能够令读者直接感觉到同为女性的两个主人公在心灵上的共鸣,在同样的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下卫老太和姚虹在心理活动和思维方式上有共同之处。交叉的女性视角更能够使读者了解主人公行为背后的推动心理,更加容易把握多变的人物性格。

(二)女性话语对生命本体的探讨

《美丽的日子》的语言风格温婉而平实,人物的塑造各具特色,但卫老太和姚虹的女性话语却掌控着整个故事的走向,她们以女性的温婉化解一次又一次的生活危机,又以女性的坚韧执着地为自己的家庭掌舵,从而使传统男性的强势话语逐渐弱化甚至缺失。在卫老太和姚虹的身上可以发现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并能总结出女性对生命本体的态度,即为了自己的家人及自己坚忍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并时刻怀揣希望,永远都不轻易放弃得到幸福的机会。

卫老太的一系列活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自己的生命意义能够在儿媳身上延续。卫老太从前的生命意义我们无法猜测,但自她有了家庭之后,可以明显的看出她全部的期望就是家庭的美满与幸福。这时卫老太与儿子的幸福其实重合为一个幸福,而卫老太这种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付出一切,正是中国千千万万母亲身上共有的。姚虹为了留在上海,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满月以后成为上海人费尽心机,她知道要融入这个上海家庭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与有釜底抽薪的勇气,所以她给介绍人红包,讨好张阿姨,向卫老太展现出自己最能干的一面并努力让卫兴国喜欢上自己,最后不惜以假怀孕一搏,当被揭穿后她并没有回家而是坚持留在上海,最终得偿所愿。姚虹,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外乡女性,想在繁荣的上海落脚依靠的是女性的先天生理优势,还有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并永远都不轻易放弃的精神。

卫老太和姚虹几乎可以代表目前中国社会中大部分女性的生活状态,她们将自己的幸福与家庭幸福合二为一,而缺乏追求个体幸福的意识。千百年来的社会文化心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在现代社会女性解放的意识愈加强烈也没有改变女性缺乏个体幸福的方式,只能将个人幸福融入家庭幸福予以追求。《美丽的日子》中塑造的这两个女性形象有大多数中国女性的影子,读者更容易在分析人物的同时联想到自身及周边人产生影响,使读者在深刻理解文本的同时反思自身的生活状态。

(三)性别约束的“无意”继承与“有意”反叛

《美丽的日子》中,姚虹为了留在上海假怀孕的事情败露之后,故事迎来高潮。卫老太有两次接受了姚虹作为她的儿媳,第一次是在姚虹宣布自己怀孕之后,第二次是因为姚虹的坚持使卫老太想起了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姚虹的相似之处,最终留下了姚虹。卫老太这两次态度的转变很好的诠释了女性对性别约束的“无意”继承与“有意”背叛。

古往今来,人们有一种共同的认识:女性需要承担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责任,这一集体无意识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卫老太就是其中的代表。卫老太对姚虹的第一次接纳,就是建立在姚虹完成了女性这一先天义务的基础上,是卫老太作为女性被女性性别约束的无意识举动,是一种对对性别约束的“无意”继承。而卫老太第二次之所以能够接受姚虹,是因为现在这个坚持追求自己幸福的“小女子”与当初跪在厂长家门前的自己高度重合,使卫老太对姚虹有了认同感。同为女性,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她们身旁男性的缺失,使维系家庭生活的重担落在了女人身上。卫老太对姚虹的第二次接纳是对传统传宗接代的女性性别约束的有意对抗,她理解并支持姚虹不仅为家人而活,更要为自己而活,追求自己的幸福的做法,是一次对性别约束的“有意”反叛。

三、《美丽的日子》中的素色美学呈现

中国当代女性作者的作品多呈现出个人化、身体写作及欲望化美学,着重表达女性在长期受到压抑、禁锢后的反抗精神,作品语言也多轻灵、细腻,充满诗意的氛围和优美的意境,形成一部部色彩斑斓的故事,又或充满欲望的展示,情色的描写。而滕肖澜的小说却呈现出一种经过时间沉淀摆脱浮躁与喧哗后回归到普通人生活中的朴素的美,一种素色美学。

首先,当今的上海虽然依然像《子夜》中描述的灯红酒绿,跟随着时代的脚步高速发展,但在《美丽的日子》中却刻意的使它脱离了匆忙的时代,无限包容着普通人们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故事发生在一个大时代的小环境中,看不见喧嚣却别有一番平凡生活的滋味。滕肖澜以“小上海”作为故事的背景,“小上海”其实际承载了滕肖澜对中国人在这个大时代中的生活美学的理解。正如她给读者还原了一个没有喧嚣的、素色的、本真的世界,她真实地道出了生活的本质就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希望,在柴米油盐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其次,交叉女性视角的叙事方法体现了素色性别的诗学特征,即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小说极其注重写作技巧,然而这种交叉女性视角的叙事方式将读者从目前小说纷繁复杂的叙事技巧中解放出来,使读者的关注点始终放置在故事本身。故事使用交叉女性视角进行叙事,尽量减少写作技巧的使用,避免了错杂的人际和复杂的场面铺垫,使故事内容更加清晰。简单的以卫老太和姚虹为叙事主体,一切人物的设置与情节的展开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以这两人物的视角来交叉进行叙事使其他人物形象自然地融入故事情节中,节省了介绍人物及场面的语言,使得这部小说故事情节紧凑,高潮跌宕起伏。

最后,滕肖澜在《美丽的日子》中并没有将当代女性作家常使用的女性生理特征和躯体描写当作重点来描写,甚至没有出现躯体描写。反而塑造了两位坚忍而温婉的女性,以占绝对优势地位的女性话语达到了女性性别的诗性特征。在《美丽的日子》中,滕肖澜设置了大量的“留白”,使读者在阅读中可以进行“填白”,这种大巧若愚的写法反而给读者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使读者与作家和作品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如作品中的“爱”,读者很简单就可以看出那是沾上了人间烟火的世俗化了的爱,姚虹之所以“爱”卫兴国的功利性很明显,就是为了讨好卫兴国为自己能够留在上海增加筹码。但滕肖澜并没有因此就进行“身体写作”,只一句“天气预报说了,明天会下雨”就轻巧地将事情掀过不论,这种令人会心一笑的暗示却令读者体会到小人物中蕴藏的脉脉温情。

在《美丽的日子》中,这种以小见大,还原质朴与本真的写法看似减少了故事的技巧性与复杂性,反而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空间从而无形中进一步扩大了故事文本空间,使故事的人物、情节、内涵在另一个空间即读者接受空间得到了二次丰富与再创造,这也是素色性别最重要的诗学特征。《美丽的日子》无论从背景设置、题材的选择、叙述方式还是故事中情节的设置中都表现出了一种素色性别诗学,在女性主体的关照下,展现出了女性不同于男性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存状态、精神与品格,在卫老太和姚虹身上我们能够找到一种中国当代女性质朴、回归本心的美,在滕肖澜笔下的“小上海”和“小人物”无不透露出有着现实关怀的温情。

参考文献:

[1]叶舒宪著.性别诗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2]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滕肖澜.美丽的日子[J].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4(10).

[4]徐璐明.滕肖澜:就写“上海人过这着的日子”[N].文汇报,2011-02-13(001).

[5]金文野.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04).

[6]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7](瑞士)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苏克,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陈飞雪(1991–),女,辽宁朝阳人,广西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