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欣小说《梧桐,梧桐》中三种爱情模式及现实意义

2015-06-16 00:53章志芳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理性责任情感

摘 要:爱情在文学作品中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基于人的动物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人们对于爱情的追逐常常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为爱而爱,一种是功利之爱,但在事实中人们难以把感情和理智分的如此纯粹,因此还有一种则是这两者的混合。

关键词:爱情模式;情感;理性;责任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爱情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一方面,从人的动物性而言,生命的本能让人们从不放弃对自由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美满的婚姻的追求。另一方面,人不仅具有动物性同时还是社会的人,无论人们处于什么样的社会都不可避免会受到时代的影响。因此,爱情和两性有关但又不是单纯的男女之事,它不再是纯粹而又唯美的情感,它不仅仅取决于自我的爱情感受,同时还会受社会习俗、价值取向、人文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爱情受到来自情感和理智的双重作用,因此在此基础上产生两种不同的爱情模式:为爱而爱与功利之爱。当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把感情和理智分的这么清楚,那么还有一种爱情模式就是两者的混合体。

张欣身居广州,小说也大多数以社会改革后的都市女性为题材,记录她们在“物化”了的社会中的喜怒哀乐,然而《梧桐,梧桐》一文和她大多数小说风格不同,本文以偏远地区的部队医院为题材,记录了医院医生、护士们在工作、生活和爱情等方面的点点滴滴,透过他们演绎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爱情模式的范本。

为爱而爱

所谓为爱而爱指得是恋爱双方因纯粹的思慕而爱着对方,恋爱的双方互相理解和欣赏,以期达到“心有灵犀”的情感交流。为爱而爱的人往往不重视爱情以外的功利条件,也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和社会的普遍规则,对于他们而言追求爱情本身就是全部生命的意义。《梧桐,梧桐》一文中首先刻画了一位被大家所孤立的易医生,大家孤立易医生的原因很简单,易医生因婚外恋想离婚。易医生在一次去上海医科大进修中,认识了一位有共同语言的女性,在长期两地分居生活以及婚姻双方缺乏共同理想、兴趣的前提下,易医生本来对婚姻早已麻木的心又活泛了。婚姻本来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易医生任职于部队医院,他不仅仅是个医生还是名军人。因此,离婚变成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并且,这场战争的对立面不仅仅是他的妻子以及家人,甚至于扩大到医院的领导、同事、以及同事的家属。这场离婚的拉锯战已经持续了八年,并且还将遥遥无期的继续下去。易医生在思想上是个“大儒”,在专业上精益求精,但这样一个人才却在人们对他的私事的乐此不疲上被扼杀了。也许有人说,易医生已经有了婚姻,在婚姻中再喜欢上别人是不道德的行为,可是没有爱情作为支撑、没有感情互相交流的的婚姻就一定道德吗?作品中也曾提出质疑:“婚姻中也有责任一词,但谁的婚姻就应该因责任而贬值与掉价?”。爱情与责任孰重孰轻,一直以来大家都是各执一词,从无定论。

功利之爱

巴尔扎克曾说过:生命的最高目的,男人为名,女人为情。爱情是女性的永恒追求,然而这一追求往往容易在现实的物质世界中迷失方向。外二科的顾医生外形潇洒、倜傥,业务娴熟、精湛,简直就是医院男医生的时尚风范。“医院里许多未婚的女军官多多少少都会对他有攻势,护士班的王京健也没少动脑筋”。就在王京健初尝甜蜜爱情之时,噩耗传来,顾医生去江西接兵,途中长途汽车漏油起火,他因为救车上的乘客而被全身大面积烧伤,尤其是裸露在外的脸和手,更是深度烧伤。顾医生在昏迷中总是提到王京健的名字,医院领导希望王京健能陪同照顾,但此时王京健却退却了,不是王京健不爱顾医生,而是王京健在爱情的选择中掺杂了许多俗世的条件,用她自己的话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你能把长的帅、业务好跟顾医生彻底分离开吗?毁容就足以摧垮我的意志了,加上他的手再也不可能能拿手术刀做外科手术了,那你还让我去爱他什么呢?”这是王京健的心里话。这些话“无论对错,无从褒贬”,然而在物欲滚滚的红尘世界里真的有能够经得起道理分析、权衡利弊的爱情吗?爱情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情感寄托,一片精神净土。然而在长期的男权社会中,女性对爱情的寻找,渐渐演化成寻找男性力量的庇护,爱情因为许多外在附加的条件而变得不再那么纯粹了。

感性和理性的矛盾体

如果只是追求单纯的爱情感觉仰或是纯粹的考虑外在社会条件,都是简单又容易的事情,最让人难以抉择的往往是当事人必须在感性的爱情和理性的责任之间徘徊,不能兼而有之。小说中刘小岸和梧桐是大家公认的青梅竹马的一对恋人,甚至当事人双方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就在梧桐即将上战场去参加战地救护时,刘小岸却因病进院。梧桐在出发前拜托“我”替她好好的照顾旧疾复发的男友,而“我”此时因为帮助顾医生和“在上海的那位女性”通信的事情被揭发,正处于被批评、被怀疑,甚至是被诬蔑的苦闷之中,在周围的人视“我”为洪水猛兽对我唯恐避之不及之时,刘小岸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耐心的开导“我”,可不曾料想的是,在双方敞开心扉的交流中,爱情的情愫也悄然在“我”和刘小岸之间产生。不论是对于“我”还是对于刘小岸而言,都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一情感、如何面对梧桐。

就在“我”和刘小岸选择正视自己的真实情感,准备向梧桐开诚布公的坦白一切,共同面对将要来临的如同暴风骤雨般的批判和指责时。梧桐却在此时被检查出患有肠癌,虽然手术比较成功但今后也存在着不可预知的变化,在知悉这一事情后,刘小岸向梧桐发来电报“速来结婚岸”。我们不知道刘小岸在写下这封电报时的心情,但通过梧桐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结婚登记当日“失魂落魄却又要假装甜蜜”“惶惶不安”的刘小岸。正如小说中所言“背上的十字架过于沉重,敢于希望,却没有勇气得到”,不论是“我”还是刘小岸甚至是梧桐,都在感性的爱情以及理性的现实之间苦苦挣扎。

爱情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情感体验之一,人生需要爱情滋润,爱情需要责任保障,否则它就变得不堪一击, 可如果爱情中只剩下责任二字,恐怕也并非是人们所愿意看到的。可是小说却没有告诉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该如何找准爱情与责任之间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张欣.张欣文集(四卷)[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年.

[2]陈志红.反抗与困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

[3]曾参编《医学应用文写作》[M].高职语文教材;撰写并发表.

[4]《从<金锁记>到<锁春记>,探究女性封闭的情感空间》.

[5]《封闭情感压抑下扭曲的人格——<妻妾成群>中颂莲和<雷雨>中繁漪悲剧命运之比较》.

[6]《从迷失的爱情到失落的自我——对张欣<冬至>中三位女性爱情形象的思考》等.

[6]《解析张欣小说《窑艺》的爱情之殇》.

作者简介:章志芳(1980–) ,女,江西师大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理性责任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期望嘱托责任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