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青春文学对青年文化学习的影响

2015-06-16 01:02李育东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青少年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文学创作形式和题材的逐渐多样化,青春文学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愈加突出,现阶段对青春文学的评价褒贬不一,部分人认为青春文学语言优美、结构设计紧凑、贴近青少年生活,有利于青少年语言思维能力和情商的形成,但也有部分人觉得青春文学中过多的阐述爱情、暴力、死亡,使青少年在处理问题时容易极端,本文将结合青春文学的特点,从当代青春文学对青少年文化学习的影响角度展开分析。

关键词:当代青春文学;青少年;文化学习

前言

上个世纪末青春文学开始出现,随着“新概念作文”比赛的开展,一大批对青春文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出现,例如:郭敬明、韩寒、饶雪漫、安妮宝贝等,早期青春文学题材主要围绕青少年的校园、爱情、友情和成长展开,讲述温暖、伤痛、烂漫、悲苦的青春故事;发展至今又增加了玄幻、异术、穿越等适合青少年品读的题材。

一、青春文学的特点

(一)过于感伤

由于青春文学的早期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新概念”的影响,而且从事青春文学创作的作家当时并没有脱离学习生活,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个人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对爱情的向往、对友情的悲观态度、对家庭束缚的抗议等融入作品中,使孤独、叛逆、悲观等消极情绪成为青春文学的主色调,虽然这与青春本应有的活力反差明显,但更容易引起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共鸣,直至现阶段青春文学仍然以这样的基调为主,例如饶雪漫《雀斑》、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蝴蝶季《让我们将悲伤流放》等。

(二)与大多数青少年实际生活脱节

青春文学作品中人物基本都生活在富足的家庭,不用为生活而奔波,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前途堪忧,每天都生活在制造忧伤,使青春完整的过程中,而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家庭情况各异,应试教育直接决定了其未来,紧张的学习生活使青春期相比之下更显单调,所以青少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跌宕起伏人生的体验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青春文学的阅读来实现,对其依赖性更强,例如郭敬明《小时代》、饶雪漫《我不是坏女生》等[1]。

(三)人文关怀表现不明显

青春文学受商业性的影响非常明显,为了追求市场上的畅销,青春文学不惜对传统道德观进行抵触,有些作品将金钱至上的观点烘托的非常明显;有些作品直接对人类的亲情、友情、爱情提出质疑,有些甚至建立在传统道德基本要求之上,人文关怀表现明显不足,例如郭敬明《小时代》、《悲伤逆流成河》、安妮宝贝《告别薇安》等。

(四)语言规范性有待商榷

青春文学为了对悲观、孤独进行渲染,在扭转人们对死亡的常规看法的同时,也会在语言上进行烘托,例如郭敬明在《悲伤逆流成河》中有这样的描述“鲜红的血液从身体中喷发而出,在我的身边开出一簇簇美丽的花朵,妖娆、妩媚。”使青少年的人生观受到影响;另外青春文学中会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或派生词,例如废柴(没有用的人)、恐龙(长得不太漂亮的女生)、老大(常被众人吹捧、但常遭暴打的人)等,使青少年的文学习惯受到影响[2]。

二、当代青春文学对青年文化学习的影响

青春文学的发展有效的提升了青少年的阅读兴趣,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刺激下,知识在实现共享和加速传递的同时青少年接受文学的速度和效率呈现出跨越式的提升,这对于青少年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青少年在进行青春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容易找到青春期共鸣,使内心的情感可以得到释放,使紧张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为青少年正常的文化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但青春文学在创作的过程中过于渲染伤感,缺少人文关怀,语言规范性不够,如果家长和教师对青春文学的题材和质量不进行合理的控制,对青少年的文化学习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在青春文学中普遍将主人公性格定位于内向孤僻,例如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中的易遥,饶雪漫《沙漏》中的莫醒醒等,青少年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人物性格的影响而在现实生活中不主动与人交流,将文学作品中的梦幻色彩移植到个人的主观想象之中,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对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同学产生厌烦抵触情绪,这对其文化学习具有非常恶劣的影响;另外,青春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设计过于追求故事性,与当今社会大部分青少年的实际生活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例如郭敬明《小时代》,而青少年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会被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对虚构的纸醉迷金的生活产生向往,而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感到无从下手,从而形成愤世嫉俗的人生观,这对于青少年的文化学习也会产生消极影响;除此之外,青春文学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增强时代感,经常引用时下比较流行的网络语言和新生词汇的派生,这与青少年日常学习中的语言习惯具有明显的差别,如果青少年在写作的过程中盲目效仿,就会严重影响文化学习的规范性,对我国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产生强烈的冲击[3]。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青春文学对于青少年的文化学习具有双向性的影响,既可以有效推动又会设置障碍,所以在青少年进行青春文学阅读的过程中要有选择性和自控能力,选择文学质量高、语言相对规范优美、情节设计合理的优秀青春文学作品,对消极故事情节和不良情绪进行控制,只有这样青少年才能够真正吸取青春文学作品的精华,而通过悲伤的故事找到个人的缺点及成长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春英,程瑞敏.当代青春文学对青年文化学习的影响[J].芒种,2013,12(08):143-144.

[2]陈红波,张云鹤 网络新词语折射出的青少年文化心理及其影响——以青春文学作品标题中网络新词语为例[J].科技视界, 2014,01(21):43-45.

[3]叶茂盛.英雄·凡人·欲望符号——中国当代文学中青年形象嬗变简论[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14.

作者简介:李育东(1992–), 男,本科。

猜你喜欢
青少年
“You’re Just Bored”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心系青少年交通安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