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勰《文心雕龙》对曹植的评价

2015-06-16 15:04侯瑞明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曹植刘勰

摘 要:刘勰《文心雕龙》对曹植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在肯定其创作才能的基础之上,对其五言诗、乐府诗以及章表等文体进行了高度评价,同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曹植部分文章文辞冗长繁缛,批评了其轻视文学的观念。纵观《文心雕龙》全书,刘勰多次对曹植的天赋及杰出的创作才能发出由衷的赞叹,而全书许多评论,从文才到具体作品的得失,有褒有贬,相当全面。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曹植

曹植作为建安诗人的代表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他进行了全面的评价。一方面刘勰对曹植的创作才能以及卓越的文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既肯定了曹植超凡的资质和杰出的才华,又对其诗歌和表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特别注意到了曹植在运用比兴手法和声律对偶等艺术表现方面所作出的独特成就。另一方面,针对曹植的《诔碑》《文帝诔》《辨道》等篇,刘勰不避讳地指出了其文辞冗长繁缛,对曹植轻视文学的观点进行了批评。

一、对曹植创作才能的重视

《文心雕龙·才略》: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 刘勰对曹植的创作才能以及卓越的文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既肯定了曹植超凡的资质和杰出的才华,又对其诗歌和表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曹植在《前录自序》中也自称:“余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 正是其卓尔不群的才华使曹植曾有“绣虎”之称。谢灵运对曹植的天才极为推重,他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刘勰论作家,是非常重视作家的创作才能的。刘勰认为“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序志》),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类拔萃者必然有着过人的智慧。在《体性》《神思》《才略》《程器》《事类》等篇中,刘勰对作家的艺术才能进行了相当深刻的论述。刘勰明确指出文学创作应该具备创作才能,他认为,作家的“才”是由天资决定的,才分的大小,乃是因为天赋各不相同。 《附会》云“才分不同,思绪各异”。在《神思》篇,称赞曹植构思的敏捷神速:“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在《体性》中说“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刘勰 《明诗》篇云: “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兼善则子建仲宣,偏美则太冲公干。” 他指出曹植的诗兼有雅润与清丽的特色, “华实异用,惟才所安”, “华”指 “清丽”, “实”指 “雅润”;对曹植五言诗的辞极赡丽而语句精工的特点极加赞赏。

对于曹植的乐府诗,刘勰称其有 “佳篇”,亦完全不同于当时的流俗之见。在《文心雕龙·乐府》篇中,刘勰对俗称曹植乐府诗 “乖调”的不明之词予以反驳。在刘勰看来,音乐应该 “务塞淫滥”(《乐府》),曹植的乐府诗可称为佳篇,“子建士衡,咸有佳篇,并无诏伶人,故事谢丝管,俗称乖调,盖未思也”。曹植的乐府诗与汉乐府质朴鄙俚有明显的不同,语言华丽,格调高雅,只是没有让乐工配曲,不能用管弦演奏,以至于世人未明,导致佳篇被弃,刘勰的见解是独具慧眼的。在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曹植乐府诗 “无诏伶人”、自抒怀抱,对唐代杜甫创作 “即事名篇、无所依傍”(元稹 《古题乐府序》)的诗歌和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曹植的文章在建安文坛也独领风骚。其章表之文文体富赡,声韵和谐,随物赋形,情趣多变。刘勰在评论两汉魏晋章表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时,对曹植表的特点发表了评论, 《章表》: “陈思之表,独冠群才。观其体赡而律调,辞清而志显,应物制巧,随变生趣,执辔有馀,故能缓急应节矣。”刘勰尽管赞扬了当时孔融的 《荐祢衡表》、诸葛亮的 《出师表》为 “表之英也”(《章表》),但认为首屈一指的仍当推曹植。刘勰认为曹植章表体制富赡,音律协调,文辞清丽而情志被彰显。

在 《文心雕龙》中,刘勰对曹植的奇才敏捷和创作才能皆有很高的赞誉之辞,“陈思,群才之俊也”(《指瑕》),“陈思,群才之英也”(《事类》),充分肯定了曹植在诗文创作中的杰出成就,表现出刘勰对作家独特的创作才能的重视。

二、对曹植作品艺术表现的充分肯定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已进入自觉的时代,作家对文学创作有着明确的艺术追求,文学评论亦非常重视挖掘作家的艺术表现。刘勰通过《声律》《丽辞》《事类》《比兴》《夸饰》等对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进行了论述,认为在不违背“五经”雅正文风的前提下,应当注重艺术上的发展与创新,文学作品既要有风骨,又要有文采。刘勰评论作家,能够注意从文学的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作家在艺术上达到的新的高度,他非常重视一个作家在艺术上的特点和其独创性。刘勰除了对曹植五言诗和表文给予总的评价之外,特别注意到曹植在运用比兴手法和声律对偶等艺术表现方面所作出的独特成就。

《比兴》篇:“曹刘以下,图状山川,影写云物,莫不织综比义,以敷其华,惊听回视,资此效绩。”此处刘勰对曹植的评论是着眼于曹植作品比的手法,曹植、刘桢以下的作家,他们描绘高山大川,刻画云霞风物,没有不运用比拟,来铺张文采的,其作品常常使人惊心动魄、流连顾盼,就是依靠比取得的效果。从行文的逻辑上看,刘勰讲曹植善用比的表现手法,重点是针对曹植的辞赋而言。

两汉文人诗,比兴少见,曹植借鉴了汉乐府民歌的手法,大量地运用比兴,所以,曹植的诗歌比兴的运用是十分突出的,但刘勰在 《比兴》篇中,似乎并没有特意关注曹植的诗歌。只在《隐秀》篇中有 “陈思之《黄雀》,公干之《青松》,格刚才劲,而并长于讽谕”的称赞, 《隐秀》篇残缺不全,这里所选对曹植的评论也仅是明人补录的。

“声律”是诗文表达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刘勰看来,文章的声律是从自然的音节中来的,刘勰《声律》篇中对曹植作品的声律调和给予肯定:“若夫宫商大和,譬诸吹籥;翻回取均,颇似调瑟。瑟资移柱,故有时而乖贰;籥含定管,故无往而不壹。陈思、潘岳,吹

籥之调也;陆机、左思,瑟柱之和也。概举而推,可以类见。”刘勰扬曹潘而抑左陆的用意很明显。在刘勰看来,方言入韵,会导致 “失黄钟之正响”(《声律》)。刘勰在当时提出的声律和谐的原则,论及曹植的作品具有音律谐调、自然合节的特点,标准是比较宽的,与沈约的四声八病说的要求和唐人的格律诗都是不同的。如果以沈约的声律说来要求曹植的作品,曹植的有些作品也是不合律的。

三、对曹植的全面评论

刘勰论作家,对于那些一向为世人所所称许的作家,并不盲目推崇,也不一味赞美,而是更为严格地分析其优缺点。刘勰在评论曹植时,既称赞了他的大才,也没有放过他的小疵。刘勰认为,值得称赞的诔文应该“辨絜相参”,“叙事如传,辞靡律调”。《诔碑》篇批评曹植诔文:“陈思叨名,而体实繁缓。文皇诔末,百言自陈,其乖甚矣!”他指出,尽管曹植的诔文很负盛名,但文辞冗长繁缛,在《文帝诔》的结尾,大段地陈述自己,违背了诔文的体例。刘勰当时所指责的,在今天看来未必是曹植的缺点,但刘勰所论全面乃无可厚非。

在《序志》篇中,指出 “陈《书》辩而无当”,曹植长于文学创作,其文学批评的论文《与杨德祖书》尽管言辞宏辩,而破多于立,对作家的批评未免语气过激,而言“辞赋小道”,轻视文学之见亦更不足取,刘勰予以批评。

刘勰重视曹植的创作特长的同时,也指出:“人禀五材,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难以求备。”作家各有所长,难以兼擅,其《论说》篇:“曹植《辨道》,体同书抄。言不持正,论如其已。”刘勰一针见血地指出,曹植的《辨道论》,文实冗庸,体制如同抄书,既然能力不擅长写论,宁可笔。对作家的长短分析得很具体。

刘勰对曹植诸多的批评并不因为他才高而讳言其瑕疵,刘勰指出的曹植的缺点,从文学史的发展来看未必都属曹植的不足,但其主观上力求公允的批评原则和严谨的批评作风是值得我们提倡的。纵观《文心雕龙》全书,刘勰多次对曹植的天赋及杰出的创作才能发出由衷的赞叹,而全书许多评论,从文才到具体作品的得失,有褒有贬,相当全面。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2]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3]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三曹资料汇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4]梁祖萍.《“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论刘勰<文心雕龙>对曹植的评述》[J].《名作欣赏》,2006年第5期.

作者简介:侯瑞明(1989–),女,河南安阳人,郑州大学文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研究方向:《文选》学与六朝文学文献研究。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曹植刘勰
写给曹植
刘勰《文心雕龙》论“三曹”诗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论曹植对于形式美的追求
论《文心雕龙》象喻批评的逻辑建构特征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辨骚》再认识
刘勰《文心雕龙》的辨体理论体系——兼论其辨体观的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
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