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印象》版画创作欣赏

2015-06-16 15:04庞莎李莉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3期

庞莎 李莉

摘 要:《徽州印象》黑白木刻版画取材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市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该版画主要体现的是徽州文化中的建筑部分,徽州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傍水,构思精巧,自然得体,使用黑白版画语言描绘出徽州建筑的宏伟奇特再合适不过了。版画表现手法不尽相同,线条的表现是该创作的主要表现手法,通过线条的疏密、粗细、长短等刀法可以很好的表现出徽州建筑灰色墙体上斑驳的质感,同时,鲜明的明暗对比不仅增加了视觉效果,也给徽州建筑增添了几分神秘之感。

关键词:黑白木刻;徽州建筑;线性表现;版画创作

在安徽的徽派剪纸中,剪纸艺术家小梅,她的剪纸与我们常见的剪纸的最大区别在于素材不同,她的素材主要体现在徽派建筑、黄山、徽州名人这些具有地域色彩的元素上。徽州的古建筑以剪纸的形式能呈现出别样的美感。而以版画形式表现出徽派建筑中的大块的黑白对比,也更能体现出徽派建筑的艺术魅力。

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大黄山》,片中以宏伟的拍摄视角展现出黄山盛景,而最使人影响深刻的莫过于徽州建筑,每一堵斑驳的墙面都历经沧桑,每一处独特的设计都蕴藏着徽州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使用视觉冲击力更强的黑白木刻版画来表现徽派建筑,并使用写实的手法,视觉效果强于剪纸,而且表现手法也更丰富。

该版画创作形式是黑白木刻,木板是版画最传统的刻画工具,新的塑料板与木板非常相似。且具有比木板更细腻的质感,刻出的刀法更细腻,也不会出现木板刻画时的崩裂现象,具有很多优点。对于写实风格的版画作品来说非常适合。

黑白木刻的图形元素对应的是各种类型的刻刀在版面上留下的刀痕,由此黑白木刻的运刀成为木刻艺术语言特征的最直接的体现。在每幅作品中,使用三角刀变换推刀力度可以产生不同粗细的线条,线条的粗细正好可以变现明暗的变化。

刻板的时候,一定要从亮部开始,其次才是灰,用这样的顺序刻,才能把握住整张画的黑白灰层次,而不至于一下子刻过了,版画和素描是完全相反的,版画是“减法”,而素描是“加法”,素描作品画错了可以用橡皮擦修改,但是版画刻坏了是很难补救的。同时,线条的疏密决定着画面的亮暗,排线越密集,画面效果越亮,排线越稀疏,画面效果越灰。从墙面的亮部入手,排线密集,三角刀和圆口刀交替使用,其次处理墙体的灰色,墙体的灰色我使用稀疏的排线,刻绘出了丰富的灰调,辅以钉字刀刻画斑驳的质感,最终使得墙体整体统一。每张画面的石板路都遵循素描关系,近实远虚,近大远小,并且刻刀按着石头的结构排线,使画面有一种很明显的纵深感。

除了路面和墙,天空也占了画面很大的面积,天空处理好了才能突出主题。由于白色会有向前跳的视觉感,作为背景的天空一定要灰。云朵要稍微亮,才能让建筑上的深灰色瓦面在白色的衬托下比较突出,这个度较难把握。有时候,一些不经意的刀痕也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美妙效果,这会使得创作过程中充满着激情。

木刻版画是一种基于黑白的艺术,将五光十色的多彩世界概括为黑白两色,在该版画作品中,受光部为白,背光部为黑,中间过渡色为灰,与素描处理明暗关系完全

一致。

创作中刀法需要有特点,否则看起来雷同、千篇一律,有失画面效果,如果想要处理好画面效果,要用简略的版画语言,变现更多的内容,这样才会才会让观赏者有无尽的想象的空间,也就是所谓的有看点。

中国的版画发展在历史的发展中,它紧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在中国,在这个正处于发展中的社会现实中,我们更应该积极的学习研究我国以及世界其他各国的建筑艺术,而以版画的形式加以表现,既有利于是美术创作,也能将建筑艺术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 王娅,陶峰,张程. 徽派建筑的特色与传承[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4).

[2] 祁锟. 浅析版画艺术现状及发展[J]. 文教资料,2007(09).

[3] 周芜. 谈徽派版画[J]. 美术研究,1981(03).

[4] 陇艺梅. 浅论版画艺术的审美与人文精神[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