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钢琴教学中情绪抑制实验

2015-06-16 15:54谢晨露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钢琴教学幼儿

谢晨露

摘 要:通过幼儿钢琴教学对幼儿的消极情绪进行抑制和转换,帮助其在钢琴学习和其他学习中得到更佳的学习效果,为钢琴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幼儿;钢琴教学;情绪抑制

人出生时,管理“喜怒哀乐”情绪的大脑边缘层巳经发育,情绪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天生求生能力,是一种本能。但人特有的大脑新皮层却是在出生以后从一片空白开始发育,是在抑制情绪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成为有理性和智力的人。理性是指融入社会能力,而智力是指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并达到目标的能力。任何教育都是要将儿童培养成具有理性和智力这两个方面的有社会求生能力的人,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帮助儿童克服天生的求生本能——情绪的干扰。幼儿钢琴教学从目标到方法也离不开这两个方面。

情绪支配下的行为是一种以自我利益为核心的情绪择放。而理性和智力支配下的行为则是以社会利益为核心的情绪抑制,以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人的大脑活动总是处在释放和抑制两种状态下。如果人的大脑过分处于抑制状态下,就会影响身心健康。所以人总会通过文化、艺术、体育和休闲等活动使抑制的情绪得到择放,从而使大脑的活动得到较好的平衡。但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不是本能情绪简单地直接释放,而是通过在大脑新皮层上的认知以后在理智状态下的自我表达、或和他人的情绪发生共鸣,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释放情绪。因此,艺术教育对儿童的全面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1],明确规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艺术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意见同时也指提出,“在遵循艺术教育特点与规律,……要探索艺术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的途径与方式,……。”。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结合脑科学的研究成果,通过4~5岁幼儿钢琴教学中的情绪抑制实验研究,探讨幼儿钢琴教育中立德树人的理论和实践[2]。

实验研究是在EPC国际钢琴中心进行。实验对象主要为4~5岁初次接触钢琴的幼儿,跟踪样板数16名。设计的教学方式是4~5名幼儿为单位的小班制教学,每堂课由1名主讲老师和2~3名辅导老师共同组织教学,每周学习1~2学时。每次课都由小班教学和个别指导穿插进行,学习成果检查、乐理视唱,钢琴合奏等都是小班进行,而独奏练习则为1对1个别指导。幼儿上课时原则上不安排家长陪学,但在各个教学场所都有摄象头,家长和研究者通过手机或计算机都能在任意场所观察孩子的学习情况。

实验研究设计的教学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钢琴自身的教学目标:幼儿能通过钢琴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情绪,在释放情绪的过程中逐渐懂得美。二是钢琴学习的过程的情绪抑制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幼儿克服消极情绪,逐歩让儿童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需要努力才能功成,达到理性和智力的培养。由于艺术教育不同于知识教学,教学会涉及情绪的释放和抑制两方面,如何利用这一特点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是本研究的主要任务。在钢琴教学的实际活动中,常常是诱发积极的情绪来抑制消极情绪,情绪的择放和抑制教育也一定是同时进行的,但本论文的重点放在情绪抑制实验分析上。

畏难和厌恶情绪是幼儿学习钢琴过程中主要的消极情绪。但是,畏难和厌恶情绪只是显露在外表上的情绪,究其根源是大脑边缘层上发生的“哀”和“怒”二种消极情绪。你让幼儿去做他本能上做不了的事,他自己又没有不做的权利,这就产生“哀”,显露出“畏难”。本来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但这一权利被大人剥夺了就产生“怒”,显露出对被强迫要去做的事的“厌恶”。大脑边缘层发生的“哀”和“怒”情绪是一种和动物一样的本能情绪,幼儿自己没有办法控制这一情绪。在我们的教育中如只是简单地避开发生消极情绪的原委,来抑制消极情绪的发生,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幼儿就得不到理性和智力的培养。但是简单粗暴地强迫幼儿去挑战本能,就会发生消极情绪,其结果和前一情况是一样的。我国不少独生子女的教育都处在被宠爱或被强迫的状态中。我国学习钢琴的儿童真正坚持下来的不多,其主要原因大都是处在后一种被强迫的状态。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旦条件成熟就会毫不吝惜地抛弃钢琴。他们共同反响是学习钢琴太痛苦了。如果一直带着“哀”和“怒”的情绪在学钢琴,就体验不到美也得不到快乐,学习钢琴就失去了意义。如何科学地帮助和促进幼儿去挑战本能,以达到学习钢琴的目标,这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本研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和实验工作,一是要懂得情绪是本能,幼儿不可能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二是要在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研究,帮助幼儿在学习钢琴时去挑战本能,在培养幼儿理性和智力的同时学习钢琴。本究论文也只是初步报告,实验数据还不是很充分,还需要在后继研究中继续深化。

懂得了情绪是幼儿的本能,幼儿自己无法控制情绪这一点,老师和家长在幼儿的钢琴教育中就应该转换教育观点。在幼儿出现消极情绪以后不应该对他们简单训斥,更不应中途放弃教育,而是将出现情绪看作是培养幼儿理智的机会。这样,老师和家长就会充满热情和信心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协助孩子克服困难上。例如,幼儿钢琴实验班Do小朋友是一位聪明、性格外向的幼儿,但在练琴中碰到困难或者觉得没有游戏好玩时,常常显露出厌恶情绪,其行为是突然中断弹琴扒在琴盘上,以示强烈不满。我们就是采取这办法和他进行多次情感上的交流,并在钢琴教学中采取适应他的方法。半年多以后,他这一情绪的发生频率变低了,强度也变弱了,慢慢在弹琴中感觉到快乐有自己喜欢的钢琴曲了,也喜欢在小朋友面前演奏了。

由于年龄、孩子和家长的性格特征及成长环境的差异,消极情绪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长短都会有很大差异,情绪的抑制效果也会有较大的不同。年龄越小,情绪爆发的频率越高,抑制的难度也越大。老师和家长对抑制难度大的孩子一定要有耐心等待,一定不要轻易放弃。从现实看,孩子能否坚持将钢琴学下去是取决于家长的意志。所以家长应该反思,因为你的放弃孩子失去了一次全面得到培养的机会,更要警惕孩子是否也从这一放弃中得到了今后人生奋斗的负面经验。但是,要很好地解决孩子情绪抑制的差异,关键是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性。

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是帮助孩子抑制个性化情绪的前提。但是了解孩子的性格不是简单容易的事。因为4~5岁孩子的性格还在发育成长中,其性格特征常常处在不定状态。另外孩子的性格主要受受父母遗传的先天影响,也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后天影响。在半年多的实验中可以看到性格左右孩子的情绪的发生。一个看上去内向文件的孩子,老师反而会容易忽略他(她)。老师的精力常常就会自然偏向外向调皮的孩子。这就会引发这个孩子感觉自己受冷落被边缘化而触发“哀”的情绪,表露在行为中就是情绪低落,对学习失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就发生了这样的实例,当家长向老师反映这一问题时,孩子有这一情绪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这一例为下一阶段提供了深入研究的方向:研究孩子性格、父母性格、和情绪的发生的关系及对策。

另外,本研究报告中对幼儿消极情绪的抑制都偏向在钢琴教学中引入正能量,主要采取激励和引导的方法。但是,我们对孩子消极情绪的抑制不能光停留在帮助上,而是要从帮助过渡到自我抑制,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正能量不仅仅只是奖励,没有惩罚的奖励、奖励效果是不完整的,有时也是没有效果的。特别是4~5岁的幼儿,他们的理性和智力水准还很低,很难自觉进入自我抑制。这就要对他们学习钢琴过程中的行为制定规矩,即行为准则。凡是触犯了准则底线的行为就要得到惩罚。惩罚的形式、内容和力度是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的,现在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教体艺[2014]1号.

[2]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猜你喜欢
钢琴教学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