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创新创业实践与大学生就业

2015-06-16 15:54林薇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创业实践创业能力大学生就业

摘 要:创业能力是创新和创造能力的体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要求必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高校大学生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用品创新设计工作室为例,浅析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创业能力;创业实践 ;大学生就业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就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在此严峻情况之下,大学生需要走向就业,必须同高校共同努力着重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将进入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不断加大。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大学生需要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知识经济的兴起已引起劳动就业领域的重大变化,创业不仅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势。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它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是促进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顺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人才需求的变化,社会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成为就业者、创业者,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实践

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就业来说十分严峻,想要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需要为其提供创业实践平台,高校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能够使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当中,能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帮助大学生近一步实现就业,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满足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落实中央“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决策,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执行精神,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成功率,各高校纷纷作出努力,在校内成立以校园为依托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高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创业实践平台。

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为例,学院艺术设计系立足于酒店用品设计开发市场,成立了酒店用品创新设计工作室作为酒店用品设计开发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工作室的学院学生参与者在经验丰富的酒店用品设计开发中心指导老师的研究指导下,通过编撰商业计划书及具体的酒店用品设计开发项目实践,模拟企业经营模式,促使酒店用品设计开发中心形成专业的运作体系,并组建了面向四川,以专业化定制为核心,立足于酒店软装、数码、私车三大‘潜力市场进行膜贴设计的“膜范儿”创业团队,鼓励团队成员立足市场,积极参与创业比赛及创业实践。在酒店用品设计开发中心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膜范儿”团队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第二届银杏学院创业大赛上,成功取得学院一等奖的荣誉,并代表学院参加郫县第二届“鑫和实业杯”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荣获一等奖,得到了在场评委、企业代表的大力赞扬与鼓励以及创业扶持基金五万元整。学院对大学生创业表示大力支持,并为“膜范儿”等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免费工作室,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实践锻炼。

三、大学生参与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的意义

大学生通过参与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够形成正确的创业意识,使大学生改变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才干的不体面的事的错误观念;使创业学生具备综合能力,即具备创业能力、学习能力、组织领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生创业者在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管理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大学生了解了创业及企业运作流程,在创业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创新思维、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并为学生今后的创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用品创新设计工作室为例),注重能力的综合性培养,引导大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就业、创业能力,使其更进一步走向就业。

参考文献:

[1]郁义鸿等.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9.

[2]李石纯.浅议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

[3]石国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M].研究出版社,2010.8.

作者简介:林薇,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艺术设计系。

猜你喜欢
创业实践创业能力大学生就业
咖啡与音乐沙龙活动在大学校园的开展
大学生微创业实践教育分析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