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龙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考

2015-06-16 15:54张金月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云龙保护措施文化遗产

张金月

摘 要:云龙县隶属于我国的云南省,地处滇西澜沧江纵谷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包括有白族、汉族、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十多个民族。云龙还蕴藏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古盐井、古桥梁、古村落、耳子歌、吹吹腔等,这些文化遗产在推动云龙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主要对云龙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云龙;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云龙是滇西古县之一,据史书记载,从西汉元封二年设比苏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云龙文化源远流长,与云南的区域特征关系紧密,比如云龙的民歌文化、建筑文化、村邑文化以及桥梁文化等都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被列为云龙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云龙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样才能推动该地区的快速发展,同时保障我国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一、云龙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

本文所指的云龙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形的,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和人类文化遗址。在云龙县,古盐井、古桥梁和古村落等古建筑十分常见。数以千年的文明史给云龙县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该地的两汉文化也十分著名,在该地的汉文化景区汇集 了“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它们是集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汉文化保护基地和精品旅游景区,并且成为展示徐州城市形象的一个“城市名片”。此外,该地还有项羽戏马台、北魏大石佛、放鹤亭、显红岛等多处物质文化遗产。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无形的,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又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比如云龙县的吹吹腔、耳子歌等。相对而言,它更加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活态流变。云龙白族的吹吹腔就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它是在白族土著先民创造的原始歌舞的基础上与中原文化结合的产物,在云南省修建的最早的吹吹腔古戏台就是云龙三七古县城戏台,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该地的耳子歌也十分著名,它是在白族人举行婚礼和新房落成等喜事活动时开展的一种歌舞表演,这种歌舞表演有利于驱邪逐疫,同时祈求生殖繁衍,是当地人表达美好愿望、追求幸福生活和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有着十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云龙人民在经历过的不同的时期,创造了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实了中华民族文化,使这些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可谓深入人心。然而,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云龙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很多传统文化正逐渐消散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当前,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切实保护云龙文化遗产,使之不至于快速消失或被大量破坏。

二、云龙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一)坚持“最小损害”的原则,多措并举保障云龙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全

在对云龙的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主次有别,加强对重点文化遗址的保护,比如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诺邓村,要想切实保护该古村的完整性,就应当对古村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掌控,比如可以结合实际绘制平面图,对诺邓村的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全面清查,对部分破损的文物进行修复,并完成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标志碑的安装工作;其次是要推陈出新,坚持“最小损害”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搬迁和拆迁方案,积极做好部分文物保护单位的整体搬迁和拆迁工作;第三是主动抓好库藏文物的保存工作,确保文物藏品的安全性。要对所有的文物进行清理和鉴定,确定出了一级、二级、三级文物,并建立相应的文物档案;最后是要进一步做好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检查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其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二)注重创新,切实做好云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在对云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的过程中,要注重创新保护的手段、方法与技术,要注重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人的保护,给予一些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多鼓励一些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人带徒授艺,并进一步加强对中青年艺术骨干的培养工作,择优选拔一批农村文艺骨干参加培训活动,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真正能够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绵延万里。对于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运用文字、录音或录像等多种方式进行永久性保存,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在传承的过程中变样或消失。

(三)加强宣传,使广大群众切实参与到云龙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中来

在云龙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我们还不能忽略宣传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我们可以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云龙文化遗产的内容、意义和价值,以逐步增强广大群众对云龙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对云龙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从而形成一种人人都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的良好氛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云龙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伟大民族事业,它需要全民族和相关部门的共同配合与努力。笔者相信,只要有正确的组织领导,加之全社会的鼎力支持,云龙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必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态势,定能开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熊正益.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民族艺术研究,2007,02:19-21.

[2]李俊霞.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142-147.

猜你喜欢
云龙保护措施文化遗产
城市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丁云龙:公益路上显大爱
与文化遗产相遇
地面气象观测场防雷保护措施分析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苏云龙作品
周云龙教授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高山茶园如何做好防冻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