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动画专业项目制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2015-06-18 15:20林俊
亚太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解决方案教学改革

林俊

摘  要:项目制教学是指以项目为载体进行专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它与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不同,能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在西方职业教育体系中被广泛推崇。动画专业的项目制教学近年来成了不少院校教学探索的主要方向,然而随着项目制教学的深入开展,在不少新兴院校动画专业的项目制教学却带来了许多与期望值不相符的新问题,本文分析了几种常见的问题样本,并结合教学实践,浅析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项目制教学;教学改革;解决方案

自2004年国家出台动画产业扶持政策以来,动画产业进入快速扩张期,与此同时动画专业在高等教育领域也经历了爆发性的增长。据统计,全国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由16家在短短数年内增至200余家,这其中除为数不多的美术学院与传媒院校具有比较完备的教学师资与成熟的课程体系外,大多数院校动画专业皆为新设专业,师资与教学准备并不充分,由此带来的负面问题在数年后陆续反映出来,招生规模激增导致教学环节松懈,学生专业素质下滑与企业雇佣标准提高形成了严重的供需矛盾,导致动画专业的就业压力徒增,连续数年被教育部列为就业红牌专业。学生难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为用人单位所诟病的,就是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这一现状直指高校教育中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改革。

项目制教学是近年来高校动画教学改革领域的重要尝试,项目制教学顾名思义,即采用项目策划与制作作为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活动,由于具有实践价值并能检验教学效果且便于操作,项目制教学颇受教改的青睐,不管从企业引项目,还是院校自主创项目,许多院校动画项目教学纷纷上马。项目制教学确有优势,首先,项目制教学使学生有了实践学习成果的平台;其次,项目制教学指向明确,便于管理;第三,项目制教学在一些师资与生源都具优势的高校容易出成果。因此许多动画专业院校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均设置了联合创作课程,其实质就是项目制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然而在师资与生源条件一般的新兴院校,项目制教学的开展却并不尽如人意,教学质量与成果难有改观,师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高,以至不少项目制实施到后期流于形式,分析起来,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在项目制教学中未起到关键作用

项目制教学其本质内容是教师带领部分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教学活动,在艺术教育领域,项目制教学并不鲜见,戏剧、舞台艺术中的表演实践,绘画、雕塑中的创作皆可看作项目制教学案例。艺术教育中,教师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实践性强的专业,其教学体系中必定有许多教师亲身垂范的环节,学生需加以模仿学习,才能掌握入门的操作及后续的技能提升,近年来在全球复苏的“师徒制”授课模式正应此理。不论设计教育的先驱包豪斯,还是当今动画教育成果突出的美国加州艺术学院,都有强大的实践性教学师资作为保障。术科教学必须要有具备丰富行业经验的教师队伍才能支撑下去,教师不仅要在授课环节教授学生创作理论、培养创作技能与审美表达,还要在项目实践中扮演管理者、导演、原画甚至制片人等角色,既要能把握项目进度、还要解决学生无法完成的各类问题,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教学有序推进。

大多数国内院校新兴动画专业的师资并不具备如此优厚的条件,因此设置的动画项目制教学都严重忽略了教师的作用,特别是采用校企合作开展的项目制教学的院校,企业入校立项之后,不仅带来了项目,也将职员派入教学环节,将院校教师的教学边缘化。不少新兴院校甚至存在将人才培养体系完全交付给企业打理,企业在实践环节片面强调工艺流程中的标准化,对学生创作加以严格束缚,使学生对流程化产生畏惧感与厌恶情绪,同时缺少了教师的主动协调参与,教学效果必然打折扣。企业完成项目撤走后,师生除进行一番廉价劳动外所获甚微,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无太大意义。教师才是教育工作的实施主体,也是院校开展项目教学中的主导力量,只因教师不具备行业经验,就将其从项目制教学中剔除是不合理的。

二、片面夸大项目制教学的效果

项目制教学并非动画院校课程改革的灵丹妙药,它只是正常教学的一种补剂。项目制教学无法替代正常的课堂教学,课堂才是学生完成学业最主要的场所,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是由授课环节、课外作业环节、师生讨论研究环节等教学活动共同构成的,在课堂教学体系里不仅提供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教授本专业周边学科甚至跨行业背景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能极大的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与文化修养,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将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与实践技能掌握好,才能在参与项目实践中发挥自身所长,否则,项目制教学将无法开展。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项目制教学成果较好的院校,往往在课堂教学环节也有很高的教学质量,学生素质普遍较为全面。高校教育与职业教育不同,若片面强调项目制的作用,将使院校教学沦为职业培训。实践环节确有检验并学习知识的功效,但倘若学生不重视平时积累,只在实践环节学习,容易使其产生对系统学习的轻视,往往无法掌握系统的操作流程,只能管中窥豹,对专业只能略懂一二。不少院校的项目制教学将学生团队组织起来后,往往给学生指派了明确的项目分工,这意味着学生在项目中承担的任务仅是项目某一环节,采用这种模式的教学,学生虽可以学到不少动画制作技巧,但是却缺少能将制作技能转化成独立思维与创作的能力,只能成为操作熟练的技术人员,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相去甚远。

三、项目制教学对部分学生的创造力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所谓的动画制作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它不完全指的是动画软件的应用技术,同时也包括了造型的设计制作、镜头的构思以及角色的塑造与动作表演等其他环节。在传统的商业动画制作领域,员工需按步在各个岗位锻炼,逐级晋升才能掌握整个制作流程,并保持一定的熟练度,这个周期需要较长的时间。而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则完全不具备这样的时间跨度,虽在课程设计上也尝试与企业的流程对应设置了线描、原动画、运动规律甚至表演等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很难得到全方位的细致锻炼,不少课程往往囫囵吞枣地带过,未加认真学习实践,只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作为突破口,这就造成了学生专业水平的差异分化。学生侧重领域有所不同本是好事,符合教育的多样性原理与有教无类的要求,但在项目制教学中,往往会忽视这种个体能力差异,盲目要求学生服从项目组的整体安排,强制分配给学生不符合其专业技能标签的角色,使不少有创新意识或创新能力的学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被固化的项目流程与标准化要求束缚住,失去了自身的创造力,同时也对动画制作这一职业产生畏难情绪。

猜你喜欢
解决方案教学改革
艾默生自动化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S700K-C转辙机防水解决方案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4G LTE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