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升医卫类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思考

2015-06-18 14:43罗春艳唐光辉
亚太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罗春艳 唐光辉

关于如何提升医卫类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思考

罗春艳唐光辉

摘要:主要论述了在生源萎缩大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医卫类专业的高校通过哪些方法提升办学效率,增强自身竞争力。1.学校方面:结合自身特点推行“三明治”教育模式;2.教师方面:在推行“双师型”要求的基础上,建议教师除本专业课外兼上其它专业课程。3.教材方面:坚持“灵活多变,围绕掌握就业所需知识展开”的原则,不拘泥于形式,做到国家审核规范教材与教师及学生归纳资料相结合。

关键词:医卫类;高职教育;增强竞争力

中国的高等教育普遍面临生源萎缩这一问题。目前我国共有所高职院校1200多,无论招生规模还是在校生规模,都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如此庞大的高职院校,日益减少的学生数量,导致高职院校开始了生源抢夺战,在这样的困境中如何提升办学效率,增强自身竞争力是各高职院校普遍思索的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130.78万名,病房护士和床位比例为0.33:1,而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2:1甚至3:1。护理类高校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境况,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如何使学校能拥有自己的特色及优势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同,这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深刻思考。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医卫类高职院校竞争力:

一、学校方面:结合自身特点引进“三明治”教育模式

1.“三明治”教育模式是指“理论、实践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理念是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三明治”教育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学校与企业的结合;2.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3.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训导结合;4.理论与实践的结合;5.突出技能与实践教学。

2.改革传统的“2+1”模式我国的高职护理专业一般学制为三年,学校大多采用“2+1”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医院实习1年。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再去医院实习,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但没有实现“理论、实践交替进行”。将传统的“2+1”模式改为“0.5+1.5+1”模式,就能真是实现“理论、实践交替进行”。学生在第一学期时即前往医院见习。见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在医院熟悉和了解医院的运转模式,了解医务工作者的具体工作内容及职责。这样的见习可以给刚入学的学生们做良好的职前教育,让其对自己以后将要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清晰的直观的认识,认识到医务工作与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都息息相关,了解医务工作的严肃性。同时见习时是学生们还会有很多疑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诊断,为什么这样治疗,为什么这样操作。带着这些“为什么”见习归来再开展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此时学生们对于以后执业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已有了自己想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效率提高。

二、教师方面:“双师型”

多已认同“双师型”教师,但基本上教师们只关注自己的本学科的知识,如将内科学的教师只讲授内科科课,去医院进修时也只去内科,其他学科知识相对薄弱。医学知识涵盖面广,一个疾病可牵涉到几个学科的知识,如教师只熟悉自己本学科知识就难以将知识点讲透。如由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而导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就牵涉到内科的诊断,外科的治疗,休克的相关机制又是病理生理学的知识,作为教师只有各学科的知识都相当熟悉讲课时才能讲的生动又形象,从而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很多临床课教师不熟悉基础课知识,只能单纯的给学生讲临床表现,不能给学生说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反过来基础课教师不熟悉临床知识,不能联系临床表现来讲结构或机制,导致很多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们如果也能像医院里医生轮科一样,在本专业的课程的同时兼上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的课程,这样对于丰富教师自身知识提高教师讲课水平将会有很大帮助。

三、教材方面

纵观国内的医卫类的教科书,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既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都写的比较详细,但是治疗这一块占得比重比较少,很多疾病都只一个简单的治疗原则,而没有具体的治疗步骤。很多学生反映三年课程学完以后,碰到病例时可以做出大致的诊断,但是完全不知该如何治疗或护理,具体的治疗或护理措施往往要等到上班以后医院轮科时才能掌握。这样一来医卫类专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是一毕业就具备行医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还需要医院给学生继续培训。在教材编写时注重治疗这一块的加强,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学生从学校一毕业就可以直接进入科室独立操作,减少医院对于新进医务人员轮科的压力,从而大大加强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的竞争力。

相信经过大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并及时解决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就能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及风格最终提升医卫类高职院校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梦,护士人数要增护理质量要升[N].健康报;2012(01).

[2]何杨勇、韦进;英国高校三明治课程的发展及评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

[3]傅红琼,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0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
职业高校职业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浅谈素质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