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5-06-18 20:36贾慧婷
亚太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研究生

贾慧婷

摘  要: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来源点,检索关于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报告,利用内容分析法,厘清国内研究生信息素养能力现状以及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和课程安排情况,并分析产生现状之原因,为国内下一步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提供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文献检索课

一、引言

信息素养是由保罗·车可斯基于1974年提出来的,指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本研究所涉及信息素养是指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包括能识别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信息需求;能制定成功的检索策略,并从信息源中获取到准确和完整的信息;能将新信息整合入原有的知识系统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或创造新知识。[1]

信息素养能力决定着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而研究生作为信息时代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是青年中知识层次高,最具潜力、最具创新性的群体。研究生在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开展专业领域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信息素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论文基于国内近几年以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为主题的研究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总结研究现状,分析产生现状之原因,为国内下一步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建议。

二、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现状

(一)信息素养能力现状

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国内研究生信息素养能力主要呈现以下状况:(1)我国研究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能够比较明确地说出自己的信息需求、识别并利用多种类型的文献信息、认识到信息素养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注意培养自身的信息意识。(2)信息获取能力有限,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3)无论是地处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地处教育大省的西安以及地处西北地区的大学,都反映出当前研究生整体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缺陷,且存在地域不均衡性。[2]

(二)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国内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由高校图书馆单方面承担,主要有课程教育和非课程教育两种模式,前者以开设文献检索课程为主(多采取选修课的形式),且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分散,没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因此逐步处于边缘化地位,后面将会对课程教学情况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非课程教育模式是由图书馆开设的各类讲座或组织相关的活动(主要以高级检索策略、专业信息搜索获取及鉴别评价技巧、网络信息资源获取与文献传递、专业或英文数据库的使用等基础层面的内容为主)。[3]然而由于宣传不到位,且研究生入学前信息素养能力参差不齐等原因,致使参与人数不足,效果并为达到预期目标。

(三)研究生信息素养课程教学现状

信息素养教育的开课形式主要是必修课、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三种方式。首先因为大多数研究生认同文献检索课在提高学生文献资源检索与利用方面的作用,所以有学者认为有必要以系统的开设《文献检索课》必修课为突破口,来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文献信息检索等方面的能力,以推动研究生整体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4]其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单一且存在滞后现象,基本停留在教授传统的文献检索理论、数据库的使用和检索技能的培训等,缺乏SCI数据库强大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功能,云计算环境的影响、图书馆手机客户端的应用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且很少涉及对信息意识、信息法律和信息道德的教育。[5][6]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的改革势在必行。第三文献检索课教师知识的更新和应用能力薄弱。[7]由于课程的特殊性,要求文献检索课教师需具备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背景,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一要求使得文献检索课教师亟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

三、成因分析及建议

综上所述,研究生信息素养能力存在地域不均衡性,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协调;教育模式单一、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教学内容单一、陈旧;教师能力欠缺。之所以形成现在的局面,笔者分析是因为:

(一)高校对研究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然而网络犹如浩瀚的海洋,要在庞大的网络数据库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就需要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力。因此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应受到学校领导的关注,增加信息素养相关课程的开设,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体系。[8]

(二)正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机构缺席

目前国内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主要由高校图书馆承担,没有正式的教育机构,致使信息素养教育在组织上和人力上得不到充分保障,高校资源不能充分利用。[9]若能够联合多方面力量,如各学院、教务处等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之优势,将高校资源最大化利用,为学生提供所有可利用之平台,提高其信息素养能力。

(三)更具操作性的教学策略匮乏

目前国内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策略,主要有几种:

1.嵌入学科式的教学策略。该策略是在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学习环节中,学科馆员与任课教师协作,将信息素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学习信息素养课程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也能够很好地改善学习效果。

2.嵌入学位论文式的教学策略。该策略是结合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过程的信息素养需求特点,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过程的各个阶段中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的嵌入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10]

3.基于网络的教学策略。该策略针对研究生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这是基于图书馆的实体和网络共同开展的泛在式信息素养教学策略,以课堂内推送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块和课堂外自助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块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一种互相协同,靈活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11]

以上是针对不同问题出现的不同教学策略,固然有它的独特性,显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然而对于大众而言,国内目前缺乏更具操作性、能够包罗万象的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及策略。

(四)缺少完整的研究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评价只是针对学生,而没有涉及对教师的评价。然而,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效果与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12]因此,完整的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从学生具备的能力和教师传授、指导能力两个层面进行构建。

四、結语

通过对文献的详细分析,笔者发现,图书馆员占了该领域的研究主体相当大的比例,他们是基于图书馆的视角探讨研究生的信息素养问题,研究内容也局限于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改革,因此本领域缺乏多视角的研究。另外,研究多侧重基于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做出现状评价,探讨有效教育策略的,缺乏关于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设计以及评价机制的研究。因此,笔者建议,在该领域,学者应侧重两方面的研究,第一信息素养教学设计的研究。为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更加具体、益于操作的教学策略。第二教育评价机制的研究。可借鉴国外有关标准,根据国内教育体制,制定适合国内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以此推动国内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5]王宇.基于案例分析的阶段式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23):24-28.

[2]王爱霞等.从三所高校问卷调查看国内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J].现代情报,2008(9):207-209.

[3]罗学妹.基于学习共享空间的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邓要武.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研究生文献资源利用水平[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1):63-67.

[6]常正霞等.研究生信息素养调查研究——以甘肃高校为例[J].开发研究,2011(4):141-143.

[7]宋瑞敏.对改进我校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思考[A]华北地区高校图协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8]杜红.研究生与本科生信息素养教育比较[J].图书情报工作,2013(4):96-99.

[9]王娜娜.成功可以复制——美国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体系之借镜[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0(8):6-11.

[10]刘艳丽等.嵌入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研究——以中国科学院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158-162.

[11]王黔平等.U-IL泛在式创新型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以河北理工大学为实例[J].现代情报,2011(2):125-127.

[12]朱榕.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评价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5):84-85.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研究生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论信息素养教育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浅谈MOOC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社会性软件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