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素质教学的新方法

2015-06-18 22:23郑桂玲
亚太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语感文本课文

郑桂玲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就得教会他们如何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使之成为一堂优质课,不仅要有精确的内容,精湛的形式,精巧的方法,精美的语言,而且还要非常好地处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调节好课堂的每一个细小的氛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堂由于教学的对象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的基本能力

课本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工具书。教师上课必须要钻研教材,认真理解教学参考资料,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再进行课堂教学。很多教师上每一篇课文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我认为是教师不能够熟练的驾驭教材。对比说说个的看法原因之一,是教师对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要求理解不深,我们有的教师长期进行的是小学一个阶段(低段或中段或高段)的教学。对整个小学语文阶段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得不透彻。教师不善于在教学中学习、探索、积累经验。比如低段的语文学习以拼音和识字教学为主要任务,对文本中的句子和内容没有进行深究,中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以词和句及教学为主要任务,要求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感悟,适当延伸到篇章;而到了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文本结构、篇章的教学,但更注重的是学生的阅读感悟。如果教师一味的用一种文本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原因之二,教师不善于对文本进行分析归类教学。到了中、高年级,进行纯文本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小學中、高阶段的语文课本所涉及的题材有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说明文、古诗、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些不同的文体应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既要熟悉每一册教材,也要熟悉小学各阶的教材,这样教学起来才不会盲目;既要熟悉所有文本,又要对每一个文本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改进。这样我们就能够合理的使用教材,熟练地驾驭教材。

二、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受真实美

以生活事件创设情境,是为了把学生带入生活中的事件里,拉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新事物的观察和对新问题的思考,富有情趣的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如《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有很多提示语,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老马亲切地说等等。为了突出提示语的学习,从而使孩子们很好的学会理解和运用提示语,充分感受和体会提示语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及人物的内心活动。一位教师结合本篇课文的语言教学,安排了这样一段语言训练环节:首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自己制作的配有文字说明及录音的小动画,文字说明及录音内容为“一位小朋友面带微笑,连蹦带跳地走进了教室,激动的和同学们说‘这次语文考试我得了一百分”。然后让孩子们仿照动画中的文字说明及录音语言写一段话,并富有语言表情的说出来。

这位教师语言训练教学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非常贴近孩子生活的语言学习和训练的情境。

三、再现图画,让学生享受意境美

图画是展现形象的主要手段,借助图画可将抽象的语言描写直观形象再现出来,从而可以帮助小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描写。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先打出小兴安岭全貌的投影片,采用反复移动片子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看到小兴安岭幅员辽阔,树茂林密,一片葱葱茏茏的壮丽景象,学生从中领会到了文章中为什么要把小兴安岭比喻为绿色的海洋。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四、饱满的情绪,准确的语感

热情饱满的情绪是能够感染人的。试想,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带着病怏怏的愁容进入教室,说话有气无力的,他再讲得怎么详细、精准,我想学生也是收获不大的。因为他的情绪使学生打不起精神,使学生萎靡不振,不会有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情绪饱满,目光炯炯,语言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声声悦耳,从语气和音质上就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的情绪马上就会被激发,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老师调动起来。同时,教师还要有准确的语感。语文教师在说话、朗读、朗诵的时候,在语调、语速方面要有所感悟。有的教师读起课文没有变化,平铺直叙。我们的小学语文新课标在读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没有语感怎么会读出感情呢?学生的语感就是来自对老师语感的模仿。老师自己都读不出感情,又怎么让学生读出感情呢

五、结语

我觉得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丰富的知识从哪里来呢?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有博览群书,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教师,除了研究课本,钻研教材,还要研读报刊杂志上的有关教育教学的新思维、新见解。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小学生从各种渠道接受了许多新鲜的知识,如果我们不更新知识,他们提出的有些问题我们也许一知半解或许无法解答。自己都糊里糊涂的,给学生上起课来,学生又怎样听得明白呢。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己都疑惑不解,那不是失职吗?所以,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不要只停留在自己原来的知识上,应该不断学习,知晓古今,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作者单位:河北故城县郑口镇五户小学)

猜你喜欢
语感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背课文的小偷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