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迁移过程对高职教育的需求分析

2015-06-18 18:27蔡元栋
亚太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蔡元栋

摘  要:现今的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迁移主要由农民工回流和城镇产业聚集等几个因素引导,高职院校的与产业行业对接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能满足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需求。在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迁移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在城镇产业扶持、职业技能提升和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提供支持,以满足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需求。

关键词: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迁移;高职教育

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让农村劳动人口主动向城镇主动迁移并能在城镇稳固定居,需要政府主导和社会各界的协同支持。高等职业教育通过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技能技师培训等途径,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职能。高职院校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知识和技能教育的综合优势,推动农村劳动人口的城镇化迁移,是推进城镇化的有力手段。

一、现今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迁移的特征

1.大量城市农民工回流返乡,成为农村劳动人口向城镇迁移的主力。现今,大中型城市的人口规模达到了顶峰。城乡人口流动格局正在出现新的变化。根据调查,近几年来东部地区吸纳外出农民工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中西部省份吸纳农民工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同时农民工回流的比例正在逐渐上升。从回流的农民工的职业选择看,他们倾向于进行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从生活区域选择看,他们更愿意选择到人口相对聚集、生活方式相对多样化的城镇。

2.东部沿海的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生大量的农村劳动人口需求。由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并且大中型城市的城市转型、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和企业自身需要等角度,更愿意就近转移到城镇。我国的城镇数量庞大,周边农村环绕,可以就近吸纳大量农村劳动人口,是承接现阶段产业专业的主要载体。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显性优势

1.高职院校与产业行业对接紧密。在高职院校的办学背景看,大部分高职庨有自身明显的产业行业特征,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与某一产业、行业甚至是企业紧密相关。高职院校的办学也与产业行业紧密结合,一方面是依托产业行业办学,另一方面是为某一产业行业的人才培养和产业行业发展服务。

2.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的培养模式,突出高技能是高职院校有别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要特征。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具备一定技术能力一线劳动工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一线、具备较高技能和一定管理能力的人才。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培养上,具有较多的资源,包括师资力量、实验实训设备、企业行业合作支持等。同时,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灵活多样、校企合作、学校行业合作紧密。

三、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转移对高职教育的需求

1.地方产业扶持需求。主动的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迁移,地方产业的聚集与发展是最有利的诱导因素。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中,先有产业再有城市、城镇的例子很多。在我国产业转移和城镇依托产业加快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城镇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城镇产业同时具有地域特性,以浙江省为例,城镇之间的产业区分明显,且产业特征明显,出现了如纽扣镇等城镇。但是由于地理因素、产业企业规模等限制,城镇产业的知识需求、智力需求、技能需求更加迫切。

地方城镇产业寻求高职院校的服务和支持,促进地方城镇产业的聚集与发展,通过经济的发展吸纳周边附近农村劳动人口是最有效的途径。从农村劳动人口的需求看,地方城镇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必定带来对劳动人口的需求,农村劳动人口在比较农业劳动和产业劳动的经济回报差上,会主动参加到地方城镇产业行业企业中去。

2.职业技能提升需求。工商业劳动比农业劳动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这是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工商业劳动的职业技能要求较高。农村劳动人口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缺少职业技能。没有职业技能的农村劳动人口进入城镇后,不但自身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能满足生活所需,而且会成为城镇的不稳定因素。从城镇经济社会的角度看,没有职业技能的农村劳动人口进入城镇,不但不能为城镇产业企业和社会发展带来贡献,同时也会给城镇社会管理带来较大的负担。

要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就必须使农村劳动人口进入城镇就业前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以满足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的经济基础。高职院校是职业技能的输出高地,除了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外,也具备了对广大农村劳动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的能力。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也在开展更加灵活多样的职业技能输出,农民学院等职业技能输出载体与平台在不断发展与创新,可以满足农村劳动人口的职业技能需求。

3.人文素质教育需求。有效的农村劳动人口迁移,除了要考虑农村劳动人口的经济收入保障外,同时还要考虑农村劳动人口对城镇生活方式的适应程度。城镇生活方式要求城镇人口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一定的经济收入和对城镇生活方式的适应,两者同时具备才能达到有效真正的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农村劳动人口才能长驻。必须培养迁移后的农村劳动人口的人文素质。

地方城镇政府、社区、社会机构相对力量较弱,在农村劳动人口的人文素质培养上往往力不从心。高职院校同时也是知识的聚集地,拥有一批力量较强的师资和具有引导和培训人文素质的学生,同时高职院校与地方社会的结合度较紧密,容易通过学校与地方、与社区的互动,对城镇迁移后的农村劳动人口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与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欢,叶柯柯.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培养[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37-140.

[2]中国政府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EB/OL].http://www.gov.cn/,2014.3.1.

[3]赵韩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动力机制分析[J].理论探讨,2002.

(作者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
职业高校职业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浅谈素质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