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过疏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5-06-23 13:56陈成吨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民农业

陈成吨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

农村过疏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陈成吨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率提高以及农业机械动力的增加都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致使农村过疏化现象日益凸显。本文介绍了农村过疏化的形成及基本概念,农业生产研究的现状,并通过模型的构建及分析探讨了农村过疏化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且就改善目前的农村过疏化现象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旨在消除我国农村过疏化的消极影响、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健康快速发展。

过疏化;农业生产;农村

一、问题提出

农村过疏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极大地促进了相应城市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过疏化,大量劳动力向其它方面转移,农业生产方面的劳动力投入越来越少。另外,城镇化建设也会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农产品信息向导以及农民对信息的接收能力较差,这就导致了农业生产信息不流通,由于信息的不流通,农产品价位与农民所了解的蔬菜销售价位相差甚远,减少了农民的生产利润,降低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社会因素就是农村过疏化。

二、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1.模型构建

由于我国对农业生产投入的研究主要以制度改革、技术提升以及实物的投入为主。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应用于农业可表示为Y=ALαKβμ,对该函数取对数即为:lnY=A+αlnL+βlnK+μ,其中,Y为产值,A为综合技术水平,L是劳动力数,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K是资本投入数,β为资本投入产出的弹性系数。研究我国农村过疏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就是要研究农村过疏化中农村劳动力、城镇化以及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将其放到C-D函数中可构建如下模型:

lnY=A+α1lnX1+α2lnX2+α3lnX3+μ

其中,Y为被解释变量,用来表示农业生产产量;X1表示农业生产从业人员变化,X2表示城镇化率,X3表示农业机械总动力,μ表示随机扰动项。

2.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信息网统计年鉴,1995年-2013年农业总产值、乡村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城镇化率以及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数据。

图1 1995年到2012年我国农林牧渔从业人员

图2 1995年到2013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

图3 1995年到2013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

对所得数据利用SPSS进行逐步回归,处理结果如下:

lnY=647.322-2.314lnX1-8.419 lnX2+5.311lnX3

(2.208) (-0.901) (-5.781) (7.195)

R2=97.8%,F=221.221

从SPSS分析结果中看到,R2达到了97.8%,说明该模型具有非常好的解释力度,F值为221.221(P= 1.23E-12<0.001)表明该模型在0.001水平上通过了F检验且模型显著性很好。由于回归中多重共线性存在的可能较大,变量X1没能通过t检验,其对Y的影响P值为0.382>0.05,变量X2和X3的t值分别为-5.781(P=3.62E-5<0.1%)、7.195(P=3.10E-6<0.1%)表示X2和X3均在0.001水平上达到极显著。在对X1和Y进行相关性分析时,也发现X1与Y值的相关性在0.01水平上达到极显著。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自1995年到2013年期间,我国农村过疏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最高,城镇化率和农业生产从业人员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均产生了消极影响(见图1、图2),但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明显改善了城镇化以及农业生产人员对农业生产的负效应(见图3)。这说明技术以及资本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另外,分析了1995年到2013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这18年内呈明显下降趋势,并且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这说明在农村过疏化的大形势下,农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尽管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但劳动力的“超额”转移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也不能忽视。

三、农村过疏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促进了农民家庭增收加速。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开始减少,高素质的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有利于创造更多的价值,其家庭收入中农业生产所占比例便会逐渐减少。

(2)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授予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地位,这一法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利用法律保护农民的弱势地位,以此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合作社相关法律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促进相应家庭对合作社的认可。

(3)促进了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地利用效率。农村过疏化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也促进了耕地的规模化经营,降低了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成本,因而使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提高。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单位产出中所使用的资本量不断增加,而所需劳动量却明显减少。同时,高素质劳动力转移后,由于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减少而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又可以促进农业向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

2.消极影响

(1)从农业劳动力的数量看,一方面是农业生产劳动力数量上的欠缺,一些年长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回乡之后仍可以胜任农业生产,但年轻的外出务工人员几乎没有再愿意回乡从事农业生产的,这就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越来越少。

(2)从农业生产劳动力的质量看,农村过疏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体现在降低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的质量。大量农民外出务工,这类人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文化素质在农村中都要优于其他农民;留下的劳动力以女性、老人、幼儿以及文化素质较低的劳动者为主,这就导致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质量普遍下降,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不利。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

农村过疏化对农业生产有利有弊,一方面让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从事更能体现其价值的工作,促进了农民家庭增收加速;帮助合作社相关法律的普及,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要素得到了大力发展,促进了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积极并且懂得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数量减少以及农业生产人员整体的质量下降,对新优农业生产技能的掌握和推广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政策建议

农村过疏化对农业生产有利有弊,要充分利用好农村过疏化这把“双刃剑”,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继续拉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要积极落实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完善网络对粮食价格的向导作用,使农业生产逐渐走向市场化。(2)更加积极鼓励农民学习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并在财政上给予适当补贴,减少农民对应用新技术时所承担的风险。(3)应积极鼓励农村政府投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帮助农民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4)继续大力支持大学生下乡政策,提高农村的整体农业知识水平。(5)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积极发展农业作业、维修、租赁等社会化服务,通过机械动力来弥补不断转移的农业生产劳动力,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6)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定期对留守人员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技能的培训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提高农村留守劳动力质量,使其能够更加容易接受新的农业生产知识,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7)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增强留守劳动力的身体素质也是提高劳动力质量的关键。

[1]文军.从生存理性到社会理性选择:当代中国农民外出就业动因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1,(6).

[2]于晓华,赵国庆.中国农业增长研究评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4):68~74.

[3]J.Y.Lin.Hybrid Rice Innovation in China:A study of Market-Demand Induc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a Cen-trally-Planned Economy[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es,1992,74(1):14~20.

[4]朱希刚,史照林.我国“七五”期间农业技术进步贡献份额的测算[J].中国农村经济,1993,(9):28~32.

[5]张风波.农业生产函数分析[J].生产力研究,1987,(3):25~27.

[6]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农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1996,(8):12~18.

[7]石磊.三农问题的终结[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148~163.

[8]漆世兰.西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效应分析年[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0.

[9]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78,109.

[10]郭剑雄,唯党臣.经济发展中的三农问题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8~113.

[11]余凤.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基于对重庆402户农户的调查[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2095-4654(2015)06-0049-03

2015-03-20

F303

A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饸饹面“贷”富农民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