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艺术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
——以新闻采编专业为例

2015-06-23 13:56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艺术类应用型专业

吕 艳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传媒艺术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
——以新闻采编专业为例

吕 艳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新闻采编专业肩负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的重任,对推动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以传媒艺术类本科院校为研究范围,以新闻采编专业为例,阐述了传媒艺术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内容以及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成效及思考三个方面探讨传媒艺术类本科新闻采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本科院校;新闻采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新闻采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新兴专业。该专业以培育新闻事业亟需的、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为祖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输出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呈现出集团化、产业化、跨媒介融合传播与经营的态势,要求高校必须尽快推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培养更多行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一、传媒艺术类本科新闻采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性

(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

文化产业融文化与经济为一体,蕴含巨大发展潜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伴随消费者文化产品消费的增长,文化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015年1月14日,中办、国办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随着全国各省份给予文化产业发展以高度重视,积极出台相应政策与规划,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更优秀的高层次新闻人才。

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安徽省原已有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北振兴战略等三大战略平台。近年来,安徽省多地入围中原经济区,有效促进安徽的协调发展,而2014年,安徽已确定进入中国“超级经济区”城市群。因此,经济强省、文化产业强省成为安徽省的主要建设目标。为实现安徽省经济、文化等的全面发展,必定需要更多、更优秀的高层次、高素质、适应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因此传媒艺术类本科院校必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行业标准的应用型人才。

(二)媒介融合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在数字传媒技术快速发展,媒体形态日趋创新的今天,一种“全媒体”式的传媒发展形态逐步形成。不同性质的媒介融合发展,形成了对新闻采编工作者的更高要求:1.擅长从多种新媒体中汲取各种形态的素材,形成文字报道,并擅长采集新闻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2.善于根据受众需求差异和使用终端类型的差异,对新闻素材进行差异化的编辑制作和加工,以最佳的方式展现各种媒介的传播内容。3.具备媒介融合素养和多项技能,在精通媒介采编技能同时,可以灵活应对新闻行业其他角色工作的全能型、复合型新闻人才。然而,随着全媒体理念的提出以及媒体融合趋势的日趋明显,传统新闻采编专业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现实需求。新闻传媒行业迫切需要高技能、全能型、复合型的人才。

(三)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目前,国内开设有新闻采编专业或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高等院校,大多是以教学型或应用型地方高校为主,即侧重于应用型、实践型的人才培养,要求新闻人才以“专”为基础,以“多能”为核心,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求。推动传媒艺术类本科院校新闻采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已成为高校实现培育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行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人才的培养始终都离不开对新闻采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明确新闻采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新闻采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政治素质高,熟悉我国政策与法规,具备完备的新闻行业从业能力,具有熟练的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写作、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等专业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传媒艺术类本科院校新闻采编专业,应坚持“入主流、有特色”的原则,基于同类本科院校培养内容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在媒体融合的实践能力。基于新闻采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新闻采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构成,如图1:

图1 新闻采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构成

传媒艺术类本科院校新闻采编专业,应依据新闻采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侧重培养上述实践能力,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新闻采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内容

(一)媒介融合导向的实践课程内容改革

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教育形成两大方面冲击:一是,降低了新闻制作和传播的门槛,提高了对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二是,媒介边界模糊,新闻媒介融合已成发展趋势。为顺应新闻行业的发展趋势,依据高校新闻采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应基于媒介融合导向对新闻采编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将新媒体融入新闻采编专业主体课程

新闻采编专业主体课程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实务、音视频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营销、网络新闻实务等课程。主体课程侧重培养新闻采编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课程内容涉及新闻采访、编辑、写作、摄影、评论、多媒体信息处理以及网页设计等,力求使新闻专业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能力和灵活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媒介融合导向下,将新媒体融入新闻采编专业主体课程。

例如,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扎实学生新闻采编基本功,即通过新闻的采访、编辑、写作与评论等。同时,应在课程教学中,适时增加多媒体采访与写作环节以及基于多终端的新媒体传输训练等;在新闻编辑实务课程中,引入移动手机、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新媒体内容开展教学。以此种相对温和的课程内容改革方式实现新闻采编专业教学向新媒体方向的转向。同时,也要求师资队伍注重自身知识结构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2.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联动、组合发力

新闻采编专业涉及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实务、音视频编辑等多门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依据各门课程标准及要求均会给出对应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对应学习任务,考核自身的掌握情况。但课程与课程之间,任务与任务之间缺乏必然联系。因此,应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动和组合发力。

例如,布置网站制作项目,将项目分解成具体的模块,分布于新闻采编专业各课程当中,实现课程与课程间的内在串联,最终完成内容技术并重的新闻网站,全方位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模块与课程对应关系,如下表1:

表1 模块与课程对应关系表

(二)建设全媒体实训实战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

传媒艺术类本科院校,应加快建设新闻采编专业全媒体实训实战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保障新闻采编专业是操作性实验、全媒体技术演练。

1.建设全媒体实训实战平台

首先,建立全媒体实验平台,保障操作性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如,可以在《出版现代技术》课程中,运用全媒体实训实战平台中的“方正飞腾排版软件”,训练新闻编辑、排版以及版面设计等方面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报纸、期刊、图书、宣传册、广告插页排版。又如,在《电子与网络出版课程》中,鼓励学生尝试使用Sony Vegas软件编辑加工视音频文件,利用 Nero Cover Designer Essentials制作光盘封面等,为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操练提供高仿真环境;

其次,利用全媒体实验平台,开展最新主流全媒体技术演练。新闻采编专业,借助全媒体实验平台,运用“方正畅享全媒体采集系统”,实现对各类媒体资源,包括新闻稿件、新闻线索、选题内容和报题等多分类展现,并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及混编稿等多媒体形式。该系统辅助一些操作简便,易于上手的加工处理工具,可以使学生更加快速、便捷的对新闻素材进行处理和利用。通过全媒体实验平台,帮助学生进行全媒体技术的演练,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媒介融合下出现的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力。

2.建立新闻采编专业实习基地

传媒艺术类本科院校,应积极与区域内新闻传媒相关行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合作关系。基于互利双赢的原则,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实习基地,为新闻传播机构或企业提供人才资源储备。学生报社、出版社、广播电台、网络媒体等提供的真实媒介环境,可获得真实地媒体工作体验。新闻采编专业实习基地的选择,应尽可能选择区域内的机构或企业,即使处于安全性考虑,也可以更加方便和经济。在实习基地建设上,要与周围行业、企业形成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兼顾实习基地的质量和数量,为学生能够真实的进行新闻采编相关工作实践,或者真实的工作体验提供机会。同时,亦可指派专任教师负责实习基地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三)构建实践教学专业化师资队伍

传媒艺术类本科院校新闻采编专业实践教学成效的实现,必须以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基于当前传媒艺术类本科院校新闻采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可尝试通过与出版社、广播电视台、新闻网站等进行合作。本科院校教师,可以走入行业学习和深造,培养一批批理论与实践兼备,新闻采编经验丰富,专业化实践教师队伍。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建立新闻采编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制度,通过走入企业等方式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二是,聘请新闻传播以及新闻采编行业的行业精英和实践经验的行业人士来校兼职任课或举办培训和讲座。

(四)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

传媒艺术类高校,在实践教学考评上,可依据应用型新闻采编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契合新闻采编专业实践教学特点的考评机制。为实现对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的考核,可采用项目化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例如:依照新闻采编类职业的典型工作流程,设计项目化的课程,并将课程划分为若干模块,各模块分别给出明确的任务及考核标准,最后依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以及拓展能力,实现对学生单向技能、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全方位考核评价。

四、结 语

总之,本科院校新闻采编专业,必须契合经济发展对新闻采编人才的要求。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和实效性;实践教学环节,要突出学生采访、编辑、写作、评论等核心能力,强化学生的时间能力,实现学生技能与社会需求的同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新闻采编专业人才。

[1]杜剑峰,郑伟,徐梅香.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36~39,43.

[2]邹军.新媒体时代新闻教育变革的逻辑与路径[J].当代传播,2011,(6):86~87.

[3]邬光照.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教学的整合式创新[J].青年记者,2013,(21):102~103.

[4]郝红霞.全媒体新闻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路径——以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专业教改为例[J].青年记者,2013,(30):94~95.

[5]叶健.新闻采编的“源头意识”[J].新闻战线,2014,(5):103~104.

2095-4654(2015)06-0195-03

2015-03-11

G642.0

A

猜你喜欢
艺术类应用型专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