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体质与体适能辨析

2015-06-23 00:57苏福艳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体适能体力体质

苏福艳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1

摘 要 人类体质健康呈现不同程度的持续下降趋势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的定义是:“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力进行日常事务,不会感到过度疲劳,且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美国《2010年国民健康计划》、日本《二十一世纪健康日本》等计划的实施,殊途同归地指向改善和提高国民体质状况,强调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体力 体质 体适能

一、日本惯用“体力”表述包括身体和精神要素的生命力

日本学者以“体力”表述与体质或体适能相似的概念。日本《学校体育用语辞典》体力是指人的正常心理承受能力、对疾病的防御能力和能保证积极工作的身体行动能力。福田先生认为,体力是指包含精神能力在内的人类所固有的生命力。体力包括身体要素和精神要素,二者又可分为行动能力和防御能力。行动能力包括形形态中的体能和姿势,机能包括肌肉能力、敏捷力、耐久力、爆发力等素质;防御能力主要是身体温度调节、免疫力;精神要素的行动和防御能力表现为意志、判断、精神对应激反应的抵抗能力。日本体育学会测定评价专科分会对体力所下的定义是:体力就是人们为了有充裕能力来应付日常生活和偶然事件所必须经常保持的工作能力和抵抗力。

二、国内“体质”概念的理论梳理

国内体质研究主要涉及体质人类学、医学、体育学三个领域,各领域对体质的定义不同。体质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群体体质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通过对人类群体体质特征和结构的剖析,探讨人类的起源、分布、演化与发展,现代人种、种族、民族的分类等,为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材料。体质人类学至今对体质尚无明确定义。医学中,体质是中医的主要概念之一,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人体形态、机能和心理活动的差异性表现出来。生理上表现为机能、代谢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医学界认为体质是指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等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我国体育界各方面的专家和权威机构认为体质是指:反映人体质量的高低,是在先天遗传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塑造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情感以及身体对内外环境的调整适应能力的全身良好状态。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于1982年将体质定义为: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其测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指标、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心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五个方面。

三、美国“Physical Fitness”与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体适能”

“Physical fitness”于1958年在“美国健康、体育、休闲协会”组织和制定的《国家青年适应能力测试》的文件中出现。“Physical fitness”初期反映的是个人在体育运动项目表现出来的身体活动能力。接着“Physical fitness”被美国学者定义为:人们所具有的或获得的与其完成体力活动能力有关的一组身体要素。“Physical fitness”是衡量身体适应能力的综合指标,通常分为三类: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适能;与动作技能有关的运动技能体适能;与功能康复有关的功能性体适能。美国较注重身体适能的研究,就体育角度而言,美国研究的体适能暂不包括心理适能。

我国港、台学者将英文“Physical Fitness”译成“体适能”,并普遍认为体适能是一个人的身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的综合能力。龚忆琳认为:“当我们的身体没有慢性疾病侵扰,而且精力充沛,有足够的体力应对工作的挑战及突发的紧急状况,有余力享受闲暇的娱乐生活等状态,我们认为这个人具有较佳的体适能。” 我国港澳地区对体适能的研究走在整个研究领域的前沿,目前世界上较多健身俱乐部借鉴其研究成果指导人们锻炼、改善人们体质的成效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支持。

四、小结

(一)综上所述:体适能是综合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体育學的方法对体质健康进行评价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二)在体质测试实践中,均未提出健身知识的测试及评价;也未涉及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防御能力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 金烨.影响我国居民体质状况的生活方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孙广仁,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3] 王亚立.美国健康体适能课程模式在我国普通高校的实验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

[4] 张嘉伟.美国体适能研究现状及意义[J].新西部.2013.

[5] 杨静宜,徐俊华.运动处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王月英,王建军,容浩.中美学生体质测试内涵之比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

猜你喜欢
体适能体力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适能训练概念的辨析
中国超重儿童的体力活动干预研究——体力活动意向及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影响
人类的收留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