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主学习的内涵

2015-06-26 01:21侯瑞斌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学习者能力教育

文/侯瑞斌

近二十年以来,自主学习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在层次上有力拓展,自主学习也开始成为我国学校教育新理念的探索对象。就教育外部环境而言,伴随知识时代的到来,教育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已在全球得到认可;就教育内部治理而言,过去那种“知识灌输+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及“文凭+实习”的人才育成理念已经严重落伍于国外精英 (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如果在教育综合改革这一问题上继续墨守成规,与欧美教育强国的教育发展水平相比,差距极有可能被持续拉大。在全球化影响下,知识在不断变革,技术在不断更新,教育应该更努力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因此,改变我国教育质量严峻性和出国留学低龄化这一现状,必须从基础教育的实际问题入手,从变革高中生学习理念与方法上寻求教育综合改革的最佳突破口。因为高中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纽带,在整个学校教育领域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同时,在现有的高考体制与模式下,高中教育把我国长期以来广受诟病的应试教育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不但摧残广大学生身心发展,而且对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各行各业的拔尖型创新人才和后备建设人才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纵观所有现代学习模式,能够与素质教育的发展现实相匹配的唯有自主学习。因为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促使广大教师改变传统教育的“教书”观念,增强新课改的育人意识与创新思维,从要求“授人以鱼”转向重视“授人以渔”;从强调知识传递“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注重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给学生搭建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平台和获得自主深入思考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此,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来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体会和思考,结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所作出的某些研究与实践,主要谈谈以本人对自主学习内涵的理解。

自主学习 (self-regulated learning)亦称为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主体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针对学习目标、过程以及结果等诸多环节进行自我规划学习内容、自我管理学习进程、自我调节学习效率、自我检测学习方法以及自我评价和反馈学习结果的主动建构过程。

关于自主学习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值得强调的是,人们之所以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态度,是由于误解自主学习的内涵造成的。其中最普遍的误解是自主学习属于自学,不需要教师进行指导;或者误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教师主动放弃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教师的角色已是多余;甚至还有人曲解自主学习只是某些学生达成新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状态,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算作新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类个别教学法。

其实,自主学习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习者必须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一定的甄别、质疑和批判能力,并敢于做出假设或论断,通过自己的行动去验证假设的合理性,从而达到获得新知的目的。另外,从一般意义上说,自主学习意味着学习者享有高度的自由,但有一点必须指出,学习者往往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难以游离于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之外,因而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并没有减弱,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在师生双向互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自主学习的理论一直在教育学术界备受争议。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所陈述的观点来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将自主学习概括为自我监控、自我指导以及自我强化三大过程;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这是学习者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大小,积极主动去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现代学习理论家则主张自主学习应从动机、内容、方法、时间、过程、结果、环境以及社会性等八个维度加以界定。

在综合西方不同流派、不同学者的理论基础上,我国学者如庞维国、余文森、肖川和董奇等人也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究,其观点更多地聚焦于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决策与选择能力、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论探讨哪一种类型的学习,都会涉及为何学、如何学、有何学等基本问题,这归根结底是关于学习动机、方法选择、时间调控、结果反馈以及环境优化问题。在学习动机方面,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不满足、有疑问、求答案的自我知觉,有预见性地去设定学习目标,通过对知识的深入挖掘来达到释疑的目的;在学习方法上,学习者表现出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学习策略,并内化为自觉性行为,能够游刃有余地调动这些策略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学习时间上,学习者表现出有意识地合理分配时间,能够自我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学习结果上,学习者表现出有针对性地判断,在自我监控中根据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学习环境上,学习者对学习情境中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很敏感,能够及时反馈,做到随机应变。

[1]靳玉乐.自主学习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金延凤,吴希红.自主与引导: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罗耀珍.促进学习的评估[M].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张世忠.建构教学——理论与应用 [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版.

[6]赖丽珍.教学创意思考能力的提升策略 [M].台北:辅仁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杨兴田.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黄丽钦.高中生生物自主学习的调查研究 [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陈淑玲.中学生物教学实施自主学习初探 [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7).

猜你喜欢
学习者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