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2015-06-26 11:34孙宏斌张凤杰
关键词:评估质量教育

孙宏斌,张凤杰

(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国外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孙宏斌,张凤杰

(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局发展。高等教育质量受到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应该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多元化且具有时效性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保障机制。通过对国外高等教育较为发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较为完备的英国、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保障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积极的借鉴。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研究;启示

一、前言

2001年,我国推行了高等教育并轨制,地方高校开始合并,以便整合各高校的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合力。高等教育并轨制的施行意味着中国的高等教育将从“精英型”教育转型为“大众型”教育,高等教育全面惠民,这将大大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也就是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将进入普及化阶段。这种普及化的高等教育从表象上可以体现为高校入学的门槛被降低了,入学学生人数较以前相比大大增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教育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高校毕业生呈井喷式增长,大学生基于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就业难等状况极其普遍。因此,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以保障高等学校良性发展这一瓶颈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地摆在所有高校(尤其是普通高校)的面前。国内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亟待改革。这种改革受制于高校内外部的双重影响,外部有评价政策的影响和就业市场的制约,内部有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发展以及高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高校能否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备、多元化并且具有时效性的评估机制。本文通对国外高等教育质量机制的对比来进行客观分析,寻求有益于国内高等教育可借鉴的方法渠道,为国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理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二、国外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研究综述

(一)英国多元化评估机制

多元化的评估机制是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见表1)

表1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框架示意图

这种多元化的评估机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高校的内部评估。其实质是高校针对于自身而实施的一种自我监控和评估制度,其评估的范畴往往只局限于高校内部的院系层面或教学管理单元模块层面。每个年度或学期都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或抽查的方式来进行,这种自我评估也可以同外部评估(包括国家层面的质量评估或专业学术评估机构)结合起来进行。内部评估主要涉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模块——教学单位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的使用状况以及专业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甚至于对每个教师的授课评价状况、学生学习情况等也要进行逐项的审查。第二是由政府授权的专业教育质量评估机构来完成对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在英国,唯一具有官方权威性质的教育质量评估机构是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QAA)。这一机构的主要职能包括:对国内各高校的教育质量状况进行常态化的监督、对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各项教学标准进行评估审查,并负责提供统一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标准,确定教学指南和教学示范以及各专业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监督考核各高校的内部评估。定期对各高校的内部评估结果予以抽样检查或专项检查,并有权对内部评估不合格的高校进行通报、复审和降级等处理措施。第三是社会公众评估。英国社会公众对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校外人员接受高校邀请参与学校管理,如以校董会成员身份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参与选定校长人选等;或以校外同行专家身份参与学校各学科不同专业标准的设定;或以毕业生代表身份反馈本校毕业生在社会的适应性,进而提出改进和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建议等。二是组织专门职业团体或其他组织参与高校教育质量评估[1]。

(二)美国“双轨制”评估机制

在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开始时间最早的是美国。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和体系构建都已趋于完善且独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也是评估效果最为显著的就是以“认可制度”和“认证制度”为核心的“双轨制”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双轨制”指的是由美国联邦教育部(USDE)和专门的高等教育鉴定委员会(CHEA)同时进行高等教育认可的一种评估制度。“双轨制”是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中流砥柱,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保障和监督作用。在这里,我们只以CHEA为例探讨分析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

认可制度和认证制度虽只有一字之差,但两种制度的形式以及内涵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在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认证制度是一项由被认可的认证机构以各个高等院校的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为主要手段对高等院校(或专业)定期进行的评估和认证,从而将外部评估和内部自评融为一体的制度[2]。而认可制度则是一种基于认可机构制定的相关标准,对认证机构的质量及效力进行综合评估的制度,认可机构的评估对象不是各类高等院校或相关专业,而是认证高等院校(或专业)的各种认证机构[2]。两种评估制度的关系可以通过表2来加以表达和理解。

表2 认可机构、认证机构及高校关系示意图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认可机构在“双轨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只有通过认可机构授权认可的认证机构才能对各类高等院校(或专业)实施质量评估。认证机构进行质量评估的基础源于认可机构的认可标准。1996年3月,美国联邦政府设立了高等教育鉴定委员会(CHEA),作为全美权威性最高的高等教育认可机构,负责制定最高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认可标准。

认可制度是一项为了保证认证机构能高效科学对高校(专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的制度体系。概括地讲,它是间接作用于高校(专业)教育质量之上的,它是通过对认证机构的制度和标准制衡来提高高校(专业)的教育质量。而认证制度则是直接对高校(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该制度的实质是以质量评估的方式确保或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并且将符合认证评估标准的高校(专业)的质量信息公之于众,让所有利益相关群体都能了解高校的教学质量状况,同时也为政府和其他教育投资机构的教育投资提供更加充分可靠的决策依据。

表3 美国“双轨制”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框架图

(三)日本“第三者”评估机制

日本一直以来就特别重视本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早在明治维新时代,日本就大力提倡“科技立国”、“教育立国”,把高等教育的发展视为国家重要的方针政策。通过长期的借鉴与引入,日本慢慢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日本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的建立始于二战以后,初期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主要是受到美国的影响,采取的是双轨制质量评估体系——即通过高校的自我评估体系和外部的专门评估体系的结合来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检验,然后再根据教育质量评估的结果来确定教育投资的分配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此提高教育质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为了进一步增强对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的管理,日本政府提出了“第三者”评价制度,用以构筑新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的实质内涵是“宽入严出”。“第三者”评价制度是对原有评价制度的一次升华,将高校自我评估和专门评估机构的专门评估结果再由第三者进行审核检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行使“第三者”评估权力的机构是日本国财团法人大学基准协会(以下简称大学基准协会JUAA)。该协会成立于1947年7月8日,是由46所国立、公立、私立大学共同创立的,是一个非官方性质的第三者评估机构,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高等教育评估的民间团体。大学基准协会的宗旨是“依靠会员的自主的努力和互相的援助求得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3]。

大学基准协会(JUAA)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申请阶段。首先由被评估高校向大学基准协会提出书面申请,并且按照协会关于高等教育评估标准和评估要求先进行高校内部的自我评估后,并于规定日期内上交自评报告。

第二阶段:评估实施阶段。大学基准协会在收到高校上次的自评报告后,严格地组织评估专家对高校的自评报告进行检验审核评估,通过对高校全方位教育质量的评估后,做出合格与不合格的结论。

第三阶段:评估结果确定阶段。由协会评估委员会做出最终评估结论,同时向高校发出书面的评估结论报告,除了标明高校教育质量等级外,还要向高校提出建议、意见和忠告。

第四阶段:教育完善阶段。高校在收到协会发来的评估结论报告书后,要严格遵照报告书中所列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并对评估委员会提出的建议、意见和忠告作出反馈,直到将所有问题整改完成后,质量评估审查才能宣告结束。

(四)俄罗斯“许可——评定——鉴定”三位一体评估机制

1.许可。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俄罗斯的各高校只有在获得俄罗斯联邦教育管理部门的批准,取得相应的许可资格后方可办学。但是根据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的规定,获得许可资格后的高等院校只能按照《教育法》的规定从事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教学活动,如果想要获得颁发由俄罗斯教育部统一印制和发放的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的权利,则必须接受统一的质量评定。

2.评定。评定是根据国家教育标准的相关规则对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教育层次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和证明的过程。评定过程的主要职责就在于考察已取得办学资格的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情况[5]。质量评定原则上每五年举行一次。由联邦教育部下设的质量评定委员会负责实施。在评定时,可以从专门的社会评估机构或高校选派专家参与评估。只有通过了评定的高校,才有资格进入到质量评估的鉴定环节。

3.高校在通过了评定环节后,还要由联邦教育管理部门或鉴定委员会对其进行严格的鉴定。鉴定通过后,联邦教育部才会向其颁布国家高等教育质量评估鉴定证书。鉴定证书的发放标志着通过鉴定的高校有权向其毕业生发放高等教育毕业证书,鉴定环节是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最后一环,也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

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三个过程环环相扣,许可环节确保了高校具有办学资质;评定环节可以帮助高校改善并提高教育质量;鉴定环节则标志着高校成为国家教育的完全受益者。无论是哪一个环节都将对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研究的启示

(一)加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主体建设,实现管评分离制度

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由于长期受到管理体制的束缚以及对教育评估规律认识不清的影响,教育质量评估一直以行政化管理的方式进行,评估主体权责不清,评估职能管评不分,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陈玉琨在其著作《教育评价学》中说道:“教育质量评估是评估主体依据主体需要所建立的对教育客体有关价值的评论,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5]评估是评估主体基于信息反馈而对评估客体作出的一种主观认识,很大程度上,主体认识会直接影响到评估的过程和结果,所以加强教育质量评估主体建设是改善评估环境,提高评估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根本保障。只有做好评估主体建设,最大限度地克服主体性因素的影响,才能使之严格按照评估指标设计,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评估客体的教育质量进行考核,形成对教育客体价值的准确判断[6]。从我们前面对英国、美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等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的教育质量评估研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评估主体建设在各自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育评估效果的质量往往是由评估主体的性质和作用决定的。

(二)转变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英美日俄等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也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才逐渐走向成熟,是一个不断经过修改——完善——再修改——再完善的过程。上述国家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经验揭示了高等教育保障体系必须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绝不能因任何经济或政治上的需要而违背这种客观规律。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评估的主要特征是:由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评估内容和标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组织评估考察。我国采取行政色彩较浓的方式来推行评估,致力于促进高等教育基本条件、基本建设的发展和质量水平的提升,总体上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基本特征和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的[7]。

但是以行政化手段为主导的教育质量评估体制仍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的局限性。为迎接评估工作,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形象工程”建设,却忽视了“内涵建设”,背离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高等教育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宗旨,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不二选择。借鉴国外先进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经验,拓宽质量评估的渠道和途径,注重校内自评和校外专业评估的结合,实现评估手段的多元化。

(三)加强高校内部质量评估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高校内部质量管理,首要是完善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建立用人单位、学生和高校间三位一体的信息联系和反馈制度,同时还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应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参与人完全纳入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实现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拓展教学质量评价的渠道——教师评教、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尤其要重视学生评教,这样就使得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一个全员参与、良性互动的优良教学系统。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和体系的建设,事关国家整体教育质量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国外先进的经验,由于国情不同、基础不同、体制不同,我们可以进行有益的借鉴,但绝对不能完全照搬,要遵照本国的具体国情,走一条适合本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

[1]吴虹雁,李俊龙.国外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5).

[2]肖毅,高军.美国“双轨制”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2,(2).

[3]袁韶莹.日本国大学基准协会介绍[J].中国高教研究,1998,(3).

[4]张义,孙明娟,王凤芝.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借鉴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5).

[5]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

[6]仪爱松,王宝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主体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9).

[7]李岩.和谐高效的高等教育“评估机制”和“体系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7-09-28(3).

[责任编辑:赵天睿]

G649.1

:A

:1008-7966(2015)03-0148-03

2015-03-20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FIB110147);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14G131)。

孙宏斌(1973-),男,黑龙江佳木斯人,教科办副主任,讲师,从事教学管理研究;张凤杰(1959-),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从事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评估质量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质量”知识巩固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质量投诉超六成
评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