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能力为目标的高职《演讲与口才》教学改革

2015-06-26 17:42凌祺芳
亚太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演讲与口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凌祺芳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培养,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演讲与口才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在学生的日常沟通表达以及步入社会后工作生活交际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良好的口才与演讲能力也能够在就业过程中为学生带来极大的帮助。本文将从能力培养目标的角度切入对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演讲与口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156-01

演讲与口才不仅是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融入社会并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一项基本能力。就高职院校而言,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往往都比较注重,而对学生的口才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却各不相同,因此也会造成一些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好,但在应聘或是工作过程中,无法准确有效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口才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一、《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对学生的职业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训。而表达能力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素质,《演讲与口才》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课程,对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传统高职教育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方面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对于学生的培养也相对不够全面,学生缺乏良好的口才能力,很有可能在步入社会后的发展中碰壁,不能良好的与人交流或是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进行《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改革,有针对性的强化对学生表达能力素质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二、《演讲与口才》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以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为导向,确定课程目标

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性特征,因此,对于学生的培养要充分满足职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基于此,高职院校在《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充分结合各专业方向相关的职业岗位能力素质的需求,对课程的目标进行重新确定,进而使课程培养的目标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以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作为导向确定的课程目标包括:

(1)能力目标。通过对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能以演讲与口才的理论知识为指导,进行工作沟通和交流、研讨会发言、竞聘演讲、就职演讲、会议主持、布置工作讲话、对员工教育谈话、即兴讲话、用PPT进行工作汇报、做年度部门工作总结和述职报告。

(2)知识目标。了解领导办公室办事的程序及口语表达要求;了解会议主持的基本程序、内容、技巧和要求;了解座谈会、研讨会发言的内容、思路等要求;了解竞聘演讲和就职演讲的内容、思路要求;了解发散思维、聚敛思维、逆向思维、纵深思维等几种思维方式的含义、特点和作用等;了解演讲、讲话的语言、语感和态势语要求,尤其是增强讲话文采的方法;了解PPT制作的原则要求、演示技巧和工作汇报的要求;了解即兴讲话的技巧和方法。

2.结合能力素质培养的目标,合理进行课程及教学内容的优化

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要充分结合能力素质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以提高能力素质培养与课程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在实际的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的结合,通过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演讲与口才的训练任务,模拟校园内以及职场中的各种交际场景,设置常规交际、竞选发言、突发事件汇报、应聘现场表达、会议报告发言、会议总结、年终工作总结等各项不同内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口才训练,并通过训练任务及项目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改善以往该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讲授枯燥乏味的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交际环境下的表达需求,也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3.充分利用项目任务作为教学的载体,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是影响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演讲与口才》的教学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项目任务对于教学的作用,以项目任务作为教学的载体,通过有效的布置具有针对性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小组按要求去完成,并对学生项目任务的完成质量进行检测与评估分析,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发现项目过程中的问题,并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实现围绕着任务的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启发式与发现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项目任务的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相较于传统填鸭式的理论知识灌输,有着更加良好的效果。

4.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搭建口语运用平台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并非只依靠知识技巧的掌握以及词汇的积累就能够实现的,而真正能够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就是应用。在《演讲与口才》的教学改革中,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素质,就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口语运用的机会,除日常交际与课程训练外,学校还应该在课堂内外开展多种多样的相关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成语接龙赛、辩论会等,通过这些活动为学生搭建起口语运用的平台,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同时在活动中的增强学生《演讲与口才》理论知识的运用,并将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下来,制作成视频留给学生作为学习生涯的纪念,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也能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展现自我,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与心理素质,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的生活与工作中能够良好的表现自我,并且具有一定自信来应对各种环境中的表达需要。

总结:基于能力本位进行《演讲与口才》的教学改革,对于高职院校的課程改革以及高职教育体制的优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强化能力培养与教学方式创新等角度着手,加强高职《演讲与口才》的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为高职院校其他文化素质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进而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作者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珏.论“演讲与口才”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J].现代交际,2014(06).

猜你喜欢
演讲与口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项目式课程教学模式在《演讲与口才》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中的精讲多练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