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植”活动中“弱势”幼儿发展的个案研究

2015-06-29 03:54贝红平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弱势幼儿

贝红平

【摘要】在《指南》中突出强调了其中一个教育理念——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多关注“弱势”幼儿,帮助他们获得发展。本文以“养植”活动为媒介,从“弱势”幼儿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幼儿,对其进行跟踪式的观察记录,并加以分析和指导,从而来研究他的能力发展情况。

【关键词】“养植”活动 “弱势”幼儿 获得发展 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50-0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因此我们在开展“养植”活动的时候,教师不应该戴上有色的眼镜,活动中应该多关注班上性格内向、自卑感强、家庭环境差(包括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弱势”幼儿,让他们也能在“养植”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个案背景:宵宵宝宝在班上像个小女孩:内向,胆小。早上来园不敢和老师打招呼,平时活动中寡言少语,不举手回答问题,和同桌也少有沟通。虽然平时的集体活动中一直都是默默的,但是自从我们的“养植”活动开展以来,宵宵宝宝兴趣盎然,在自信心、表达力、探索力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一、参与“养植”活动,提高“弱势”幼儿自信心

片段一:在一次观察乌龟壳的活动中,我让小朋友用手去摸摸乌龟的壳,感受它坚硬的外壳。不少幼儿都想尝试,宵宵宝宝也跃跃欲试,但是又不敢。我走过去,让他勇敢一点。他看着我摇摇头,于是我带着他一起去摸一摸,摸完之后我轻轻地问他:“小乌龟的壳摸上去怎么样?”他轻轻地对我说了一句“硬硬的”。虽然声音很轻,但是我感觉到他的进步,随后我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宵宵,他有点脸红,但很开心。

个案反思:自信心是幼儿正确评价并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实现所追求目标的一种情感体验。《纲要》中指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弱势”幼儿在班里往往比较沉默,不太表现自己。但他们的内心是渴望被关注的。案例中的宵宵宝宝一开始不肯参与“养植”活动,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并陪同他一起摸一摸,让他觉得老师是很喜欢他的,促使他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开展“养植”活动时,要特别关注这些沉默的幼儿,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我们可以口头表扬或奖励小红花。一些正面鼓励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激发兴趣,还能让孩子从成功中增强自信心,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参与“养植”活动,提高“弱势”幼儿表达力

片段二:星期一的早上, 宵宵宝宝早早来到幼儿园,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小乌龟,这个让我很意外。于是我对宵宵说:“哎呀,小乌龟看到你来了立马就活跃了,看来小乌龟很喜欢你呀。”这时宵宵捏着鼻子说:“老师,好臭呀!”于是我问他:“什么东西这么臭呀?”他想想之后说:“是小乌龟的水吧?”“是吗?那水怎么会臭的呀?”“大便了吧?”“那怎么办呀?”“要换水了。”“那我们一起帮小乌龟换水吧!”他开心地点点头。换好水之后,我们把小乌龟放回到家里,我和宵宵宝宝在小乌龟旁边静静地观察,看着它们爬来爬去,他的小嘴巴还时不时地说:“换好水了,不臭了。”“你怎么不爬呀?”“是肚子饿了吗?”……在我和小乌龟面前一点也不显得内向。

个案反思:3到6岁这个阶段是幼儿的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充分发挥其特点,有目的性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对其今后乃至一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指南》中指出:“幼儿是能动发展的主体,幼儿发展是主体活动的结果。”可见,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想让内向的宝宝在语言方面获得发展,教师除了要创设宽松的语境外,还要及时引导,帮助幼儿积极思考。在案例中,宵宵宝宝在一开始发现有臭味,此时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引导,宵宵宝宝都能跟着教师的引导思考,然后回答提问,帮助他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参与“养植”活动,提高“弱势”幼儿探索力

片段三:在开展“我为乌龟准备食物”活动中,宵宵宝宝对小乌龟喜欢吃什么很感兴趣,所以他从家里带来了很多食物,有薯片、土豆泥、饼干、香蕉……。他认真把食物投喂给小乌龟吃,然后静静地等待。当他把最后一样食物投进去后,发现小乌龟仍然不吃,有点沮丧了。我对他说:“你今天很棒哦,发现小乌龟不喜欢吃薯片、饼干、香蕉这些食物,别的小朋友还不知道呢,等他们来了你告诉他们好吗?”一听我这么说,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开心地点点头。

个案反思:陶行知先生认为实践是教育的生命线。探究式的实践活动对于幼儿来说都是很有吸引力的,只是内向的幼儿不善于表达,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加以指导。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获得探索的能力并不只是局限在教师的教上,更多的在于幼儿自己的探索。在“养植”活动中,我们也要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自由探索。案例中宵宵宝宝对小乌龟的食物很感兴趣,所以就带了很多他以为小乌龟喜欢吃的食物,教师及时抓住这个契机,给他创造了一次动手探索的机会。当然,让幼儿探索,并不是说不给幼儿启发、指导。教师应在他们有困惑、危机、挫折时,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提高探索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的。”只有真教育才会让幼儿主动学习,才能让幼儿获得最终的发展,而我们的“养植”活动就给幼儿创造了一个大自然,提供了真教育的场所。只要教师能利用好“养植”活动,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氛围,在活动中时刻关注“弱势”幼儿的行为表现,加以适当的引导,那么相信“弱势”幼儿定能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全面发展,并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2008年11月刊。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李季湄,冯晓霞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3]江蘇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弱势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将弱势变为优势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全球尿素市场弱势运行
动力煤市场或将弱势运行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孤独症倾向儿童强化和示范作用的个案研究